![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全面]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5/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1.gif)
![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全面]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5/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2.gif)
![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全面]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5/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3.gif)
![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全面]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5/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4.gif)
![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全面]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5/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e6928455-16c6-41cc-99d4-f8e7a59506e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填方深挖路堑监控及施工质量控制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简介11、工程概况11.1、地形、地貌11.2、工程地质11.3、水文地质与水系21.4、项目概况22、设计概况2三、高填深挖路基施工过程监控目的71、高填方、软土路基监控目的71.1、稳定性控制71.2、沉降量监控71.3、地表水平位移量监控72、深挖路堑监控目的72.1、指导性控制72.2、预见性控制7四、路基监测内容及布置断面81、高填方路基监测内容及布置方案82、深挖路堑监测内容及布置方案8五、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81、监测元件布置、埋设原则82、监控元件布置92.1高填、软基监控元件布置92.2深挖路堑监控元件布置103、监控
2、元件埋设113.1、沉降板埋设113.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123.3边坡变形监控点埋设12六、路基监测实施方案121.高填路基沉降监测实施方案121.1、路肩、中桩及平台沉降监控121.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141.3 检测周期及控制标准152、深挖路堑监测方案162.1、安全监测162.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172.3、检测频率17七、监控注意事项181、水准测量监控注意事项182、水平角监控注意事项183、测距注意事项194、深挖路堑监测19八、路基监控规划201、路基监控人员配置202、路基监控设备配置20九、高填深挖路基监测质量控制211、监测作业原则212、监测桩的控
3、制212.1沉降桩的控制212.2水平位移边桩的控制22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224、监测数据的控制22十、监测资料整理及监测报告221、资料整理222、资料整理232.1 即时报告232.2 阶段报告232.3 最终报告23十一、质量体系及保证措施23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232、质量保证措施24十二、安全保证措施26附表28 3一、编制依据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相关图纸;2、本项目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
4、07).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9);二、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1.1、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属于广东省中部紫金县境内,山脉属于粤东莲花山支脉,场区属于山地丘陵地貌,南北两面山峦重叠,地势较高,中部较低并向东西两翼倾斜,构成不大对称的马鞍形.本项目沿线地势起伏较大,属盆岭相间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所控制.山岭一般海拔100500米,大部分为森林保护区,部分地带水流丰富,山间沟谷地带标高多在100米左右.丘间沟谷地多呈“V”字型.1.2、工程地质区段内出露地层不完整,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河流阶地、沟谷中分布冲洪积堆积物.沿线主要岩性有:泥质
5、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路线走廊带大部分处于丘陵、低山区,软土不发育,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的调查和钻孔揭示的情况,沿线仅在局部的丘间谷底、洼地及河流阶地内揭露有薄层的淤泥质土层,其厚度一般较小,大部分软土为冲沟周边山体残积土体在降雨的冲刷下堆积而成,较为松散,但软土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砂粒或者砂层,透水性较好,在加载过程中,有利于排水固结的完成.1.3、水文地质与水系沿线气候潮湿,降水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各类岩组裂隙较为发达,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 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两大类.项目标段内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潜水和深部基岩裂隙水组
6、成.上部土层中的坡残积粉质黏土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差,不具赋水条件,含水量小;下部基岩的强-中风化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含一定基岩裂隙水.总体而言,标段内地下水不大,其补给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水位埋深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一般桥址中部谷地内水位较浅,而两端山坡上地下水位埋深较大.1.4、项目概况本项目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二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位于广东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区,东端顺接汕湛高速公路普宁至揭西段.本项目高填方路段很多,最大填方高度达到47米,且项目工期较短,土方填筑时间较短.2、设计概况本合同段为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坝段第11标段,位于紫金县瓦西镇,起讫桩
7、号为K177+210K192+085,全长14.875千米.T11标段内有路基挖土石方约762万方;路基填筑,利用土石方约639万方;深挖路堑共计26段,最高挖方59.74米;高填路堤共计53处,最高填土47.7米.占总填方50%,且大多数位于软土路基上.表高填方监控统计表序号里程桩号段 监控断面平台沉降板土路肩沉降板路基沉降板路基观测墩侧向数量(个)侧向数量侧向数量(个)侧向数量(个)侧向数量1K177+660-K177+762K177+670右2左右2左1右1右22K177+720右2左右2左1右1右23K178+150-K178+391K178+160左4左右2左1右1左44K178+2
8、10左3左右2左1右1左35K178+260左1左右2左1右1左16K178+701-K178+808K178+740左3左右2左1右1左37K178+790左3左右2左1右1左38K179+030-K179+130K178+080左2左右2左1右1左29K179+210-K179+290K179+220左2左右2左1右1左210K179+270左1左右2左1右1左111K179+533-K179+623K179+580左3左右2左1右1左312K179+785-K179+582K179+820左2左1左1/左213K180+014-K180+099K180+060右1左右2左1右1右114K
9、180+190-K180+350K180+280右3左右2左1右1右315K180+230右2左右2左1右1右216K180+584-K180+070K180+620左1左右2左1右1左117K180+670左3左1左1/左318K180+800-K180+870K180+840左2左1左1/左219K180+930-K181+195K181+010左2左右2左1右1左220K181+060左3左1左1/左321K181+110左4左右2左1右1左422K181+160左4左右2左1右1左423K181+350-K181+508K181+400左右2+1左右2左1右1左右2+124K181+4
10、50左右4+1左右2左1右1左右4+125K181+860-K181+958K181+870左1左右2左1右1左126K181+920左2左右2左1右1左227K181+981-K182+087K182+020左右3+1左右2左1右1左右3+128K182+070左右1+2左右2左1右1左右1+229K182+300-K182+472K182+360右2右1/右1右230K182+390右2右1/右1右231K182+440右1右1/右1右132K182+410-K182+611182+480左2左右2左1右1左233K182+550左右2+2左右2左1右1左右2+234K182+590左右2
11、+2左右2左1右1左右2+235K184+772-K184+886K184+810左1左右2左1右1左136K184+860左3左1左1/左337K184+920-K185+030K184+930左2左右2左1右1左238K184+980左2左右2左1右1左239K185+228-K185+480K185+260左右1+1左右2左1右1左右1+140K185+310左右1+1左右2左1右1左右1+141K185+360左右1+2左右2左1右1左右1+242K185+410左右2+2左右2左1右1左右2+243K185+460左右2+2左右2左1右1左右2+244K188+100-K188+31
12、0K188+140左2左右2左1右1左245K188+190左2左右2左1右1左246K188+240左2左右2左1右1左247K188+290左2左右2左1右1左248K190+390-K190+630K190+420左右2+2左右2左1右1左右2+249K190+470左右2+2左右2左1右1左右2+250K190+520左右1+2左右2左1右1左右1+251K190+980-K191+180K191+020左右1+2左右2左1右1左右1+252K191+080右2左右2左1右1右253K191+530-K191+750K191+550右1左右2左1右1右154K191+590右1左右2左
13、1右1右155K191+640右1左右2左1右1右156K191+690右1左右2左1右1右157K191+740右1左右2左1右1右1表深挖路堑监控统计表序号里程桩号段侧向 监控断面平台检测点位移检测桩备注1K177+210-K177+650左侧K177+260212K177+310313K177+360314K177+410415K177+460516K177+510517K177+560418K177+610219K177+355-K177+490右K177+3801110K177+4203111K177+4601112K177+490-K177+656右K177+5301113K177
14、+5803114K177+6301115K178+390-K178+558左侧K178+4302116K178+4804117K178+5202118K182+086-K182+300右侧K182+1301119K182+1802120K182+2303121K182+2801122K184+635-K184+780右侧K184+6501123K184+7003124K184+7503125K185+056-K185+220左侧K185+0801126K185+1302127K185+1803128K185+2101129K189+750-K189+857左侧K189+7601130K189+
15、8003131K189+8401132K190+630-K190+790右侧K190+6501133K190+6902134K190+7302135K190+7701136K191+220-K191+400左侧K191+2301137K191+2702138K191+3203139K191+3601140K191+300-K191+460右侧K191+3201141K191+3503142K191+3805143K191+4104144K191+4402145K191+487-K191+648左侧K191+5001146K191+5304147K191+5605148K191+5903149K
16、191+6201150K191+726-K191+908左侧K191+7401151K191+7803152K191+8202153K191+8601154K178+820-K179+043右侧K178+8301155K178+8803156K178+9303157K178+9803158K179+0201159K179+290-K179+420左侧K179+3101160K179+3503161K179+3803162K179+4101163K179+853-K180+050左侧K179+8701164K179+9102165K179+9504166K180+9904167K180+0301
17、168K179+880+K180+014右侧K179+8901169K179+9203170K179+9503171K180+9902172K180+663-K180+820右侧K180+6851173K180+7253174K180+7653175K180+8051176K180+820-K180+918右侧K180+8351177K180+8652178K180+9051179K181+194-K181+343右侧K181+2101180K181+2603181K181+31031三、高填深挖路基施工过程监控目的1、高填方、软土路基监控目的1.1、稳定性控制填方超过12米均为高填方,本项目
18、高填方路段共有53段,通过对路基原地表实测沉降、边桩位移的综合分析,合理控制高填路基的填筑速率,达到安全、快速填筑路基的目的.1.2、沉降量监控通过对路肩、中桩、平台、坡脚等沉降量观测,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1.3、地表水平位移量监控利用观测数据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和侧向变形情况,以确保路堤填筑施工安全和稳定.2、深挖路堑监控目的2.1、指导性控制通过施工安全监控,对开挖边坡沉降、位移进行实时监控,以了 解由于工程扰动等因素对坡体的影响,便于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工程施工.2.2、预见性控制由于开挖深度较大,为评价在
19、开挖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为业主、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作出预测预报,以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四、路基监测内容及布置断面1、高填方路基监测内容及布置方案1.1位移边桩:按照50米间距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一根埋设位于坡脚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1.2高填方沉降板:按照50米间距埋设在土路肩、各级填方平台处.1.3高填方沉降观测墩:按照50米间距埋设在土路肩、各级填方平台处,位于沉降板旁.1.4挡墙位移观测点:采用25钢筋按照50米间距埋设在挡墙顶面同一路段不同监控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率,更重要的便于个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2、深挖路
20、堑监测内容及布置方案2.1边坡变形观测墩:根据深挖路堑边坡长度情况,按照30-50米间距进行埋设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米处.2.2施工安全监测:根据深挖路堑边坡长度情况,沿路线中轴线按照30-50米间距埋设于各级开挖平台坡脚处.在安全监测同时辅以人工巡查,如:坡顶、坡面坡脚裂缝、变形,边坡渗水情况,监测点维护等2.3边坡处置效果监测:主要包括深部位移监测、锚索应力监测等(建议由专业第三方监测完成).五、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1、监测元件布置、埋设原则同一路段不同监控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率,更重要的便于个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
21、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事故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2、监控元件布置2.1高填、软基监控元件布置(1)监控范围主要监控高填路基、软基填筑过程及运营中沉降、变形.(2)测点布置测点纵向布置:以开挖基床中心线为基准,沿路中轴线方向每50米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且每处高填或软土路基路段不少于一个监测断面.测点横向布置:各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一般布置在土路肩、各级填方平台一级坡脚处.图高填路基监测布置图图高填路堤挡墙监测布置图1.1深挖路堑监控元件布置(1)监测范围边坡变形主要监测范围为深挖路堑两侧边坡.
22、(2)测点布置各点纵向布置:以开挖基床中心线为基准,沿桥轴线方向每5米左右设置一个变形观测点.测点里面布置:以基床开挖面为基准,第一监测点布置在开挖深度0.5米左右,其余测点间距2米左右布置,同时在底层分界线增设测点.图深挖路堑边坡监测点正面布置图图 深挖路堑边坡监测点布置图3、监控元件埋设2.1、沉降板埋设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6020厘米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6060厘米0.9厘米;金属测杆直径为4厘米,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10厘米PVC管.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填补,测杆与套
23、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厘米.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管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厘米.2.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位移边桩一般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外1米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两根相距4米.如果边沟在半坡上,则位移边桩一根埋设在离路基坡脚1米处,另一根在第一更以外4米处.边桩采用1212厘米砼预制桩,边桩埋设深度为1.5米,露出地面为10厘米.埋设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围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厘米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2.3边坡变形监控点埋设边坡位移基准点在边坡位移变形影响不大的
24、稳定地点,埋设三个基本水准点,构成基本水准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依据.测点采用20钢筋进行布置,每层边坡开挖后即用铁锤将其须插打到边坡一定深度,以保证其在边坡开挖至边坡防护期间稳固不发生破坏为准,同时注意在施工期间对测点的保护.基准点埋设采用先挖一直径约1.0米的孔,深度约1.2米.在孔内浇筑一水泥墩,于水泥墩中间埋设一直径为20米米的钢筋作为观测基准点.六、路基监测实施方案1.高填路基沉降监测实施方案1.1、路肩、中桩及平台沉降监控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板埋设,观测仪器采用DS1水准仪和DS3水准仪.DS1水准仪用于建立三等沉降变形观测网及二等水准转点测量, DS3水准仪用于用于沉降观测.沉降观
25、测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四等高程控制网(1)建立沉降位移检测基准网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变形监测的路基区域预先布置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确保施工和观测期间各点位牢固.且在一个测区至少有三个高程控制点,以防万一该测区个别控制点被破坏时马上加密引测,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控制点位置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米小于300米,同时应便于观测”的原则布设水准测量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米
26、米)每站高差中误差(米米)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米米)检测已测高差较差(米米)三等1.00.300.60 n0.8 n注:表中n 为测站数(2)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水准测量观测方法等级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方法二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返各一次三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四等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米)前后视距距离较差(米)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计(米)视线离地面最低盖度(米)基、辅分划读数较差(米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米米)二等DS1300.51.50.50.30.4三等DS1100360.31.01.5DS
27、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注: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3)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沉降检测基准网采用DS1型水准仪按照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沉降检测基准网和沉降施测过程中技术要求见上表规定.沉降点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1.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采用地表水平位移边桩(隆起量垂直变形范畴,监测方法与路肩沉降测法相同),观测仪器
28、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控制网.全线三等导线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水平位移一级导线控制测.(1)建立水平位移检测网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监测的范围区域预先布设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建立相应的一级水平位移导线控制测量.选点时选择合适观测位置,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确保施工和观测期间点位牢固.并且在一个测区内,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至少有3个点互通视的导线点,以防万一该测区内个别导线点被破坏时,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导线基准点的布设为满足水平位移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平面控制点位置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米且小于300
29、米,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的原则布设水平位移观测工作基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千米)平均边长(千米)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水平角测回数(2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四等931.8201/150000103.6n1/55000一级40.55151/30000210n1/15000注: 表中n为测站数(2) 水平角观测方法、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 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2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12
30、1812(3) 测距方法、技术要求测距采用全站仪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 测距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型号每边测回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米米)单程各测回较差(米米)往返较差(米米)往返四等5 米米 级仪器114572(a+b*D)10 米米 级仪器61015一级10 米米 级仪器1-21015注: 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a 、b 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1.3 检测周期及控制标准(1)检测周期根据本标段设计路堤填筑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而定,要求施工期每填筑1-2次应检测一次,如果两层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每隔7天至少观测一次.当填筑到上路床顶后,预压期第1-2月,
31、每月观测两次,以第二个月起视沉降速率变化情况观测1-2次,直至预压期结束.(2)控制标准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如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厘米/天或水平位移速率0.5厘米/天,标志为不稳定状态出现,应立刻停止加载(填土).当停止加载后每天仍需进行观测,当连续观测三次沉降量或位移量在规定控制范围之内时,才能继续加载填筑施工.当填筑至上路床顶面时,连续两个月的观测沉降量每月不超过78米米,确定为沉降稳定.此时方可卸载并开始路面填筑.2、深挖路堑监测方案深挖路堑监测主要内容包含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监测(建议由专业第三方完成)及人工巡视监测.2.1、安全监测(1)建立垂直位移监控基准网各点纵向布置:以
32、开挖基床中心线为基准,沿桥轴线方向每30-50米左右设置一个变形观测点.测点立面布置:以基床开挖面为基准,第一监测点布置在开挖深度0.5米左右,其余测点间距2米左右布置,同时在底层分界线增设测点.纵向同排的测点形成一条测线,多条测线形成监测网.测点布置完成后,监测网一次形成.(2)变形基准点的布设边坡位移基准点在边坡位移变形影响不大的稳定地点,埋设三个基本水准点,构成基本水准网,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依据.基准点埋设采用先挖一直径约1.0米的孔,深度约1.2米.在孔内浇筑一水泥墩,于水泥墩中间埋设一直径为20米米的螺丝钉作为观测基准点.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
33、点.边坡体上的检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观测点间距30-50米.对有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部位及可疑点应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设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应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3) 变形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深挖路堑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监测技术要求如下表表 深挖路堑监控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差中误差(米米)每站高差中误差(米米)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米米)检测已测高差较差(米米)二等0.50.150.3n0.4n2.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1)裂缝监测点布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观测点,裂缝一般产生边坡和边坡
34、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2)裂缝监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时微笑而蠕变懂得,本项目部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对变形裂缝进行监测.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面大小的洞约45厘米深,之后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两块铁片在裂缝处相互搭接约5厘米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化,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产生一个裂隙裂隙,只要用游标卡测出这条裂缝的宽度数据.2.3、检测频率地表变形的监测频率应与施工情况和降雨相联系,雨季和边坡开挖期间应加密监测.地表变形监测测点埋设
35、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完成六个月或经历一到两个雨季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在此期间的监测频率建议按照下表控制.表 边坡监测频率表阶段时间次数备注仪器安装后23如遇坡体发生破坏、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等特殊情况,适当加密监测次数.边坡开挖期及雨季一 周1旱季和少雨季节一 月2暴雨期或雨后数天内一 天1每个监测项目的监测周期宜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雨季、边坡开挖或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边坡每开挖一级时,至少应观测一次.连续3d降雨量大于50米米/d时,应连续观测2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d.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监测结果用于指导施工.七、监控注意事项1、水准测量监控注意事项
36、(1)、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正常,尤其是水准仪的i角务必不能超限.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i角稳定后每隔15天校定一次.(2)施测过程中,注意水准尺的底部要平整,不能弯曲,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巴或红油漆,以免影响观测精度.(3)施测过程中,使用尺垫作转点,严禁用砖头或不设尺垫作为转点.(4)施测过程中,注意设站和扶立水准尺的高度,要避免立尺过高.如无法避免时,扶尺者要面对仪器,双手扶住水准尺后来回慢慢摆动,尽可能减少读数误差.(5)如守外界因素(如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仪器的补偿范围时,务必停止观测.(6)施测过程中观测结果的处理a观测结果超限必须重测;b
37、测站观测限差必须重测,重测后应用往返合格的结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c观测结果限差超限碧必须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d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高差较差,或符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车中误差或高差中数超限时,应先对路线身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2、水平角监控注意事项(1)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正常,否则不得使用;(2)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米米;(3)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 位置;(4)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
38、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5)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6)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才观测,否则不观测;(7)因为变形观测精度要求较高,故在观测过程中,切忌为了 方便而用简易对中器代替光学对中器.特别是建立导线控制网时务必使用光学对中器;(8)施测时采用木制三脚架而非铝合金三脚架,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更要注意,以防三脚架受热变形,影响观测精度.3、测距注意事项(1)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米米;(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
39、措施重新观测;(3)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因为变形观测精度要求较高,故在观测过程中,切忌为了 方便而用简易对中器代替光学对中器.特别是建立导线控制网时务必使用光学对中器.(5)施测时采用木制三脚架而非铝合金三脚架,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下更要注意,以防三脚架受热变形,影响观测精度.4、深挖路堑监测(1)、监测人员做到四个固定,即固定的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固定的测站基点.固定的游标卡尺量测.并尽量做到基本在基本相同环境和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少误差,提高观测精度.(2)、每次观测前对全站仪系统进行监测,不符合精度的仪器
40、不能使用,以减少仪器造成的误差.(3)坡面位移基点埋设子啊通视良好的位置上,覆盖的浮土应采用人工夯实处理处理,连续观测2-3次,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许,直至判断可作为观测初始值为止,随即开始正式测量.(4)、经常进行监测基点的闭合差符合,消除由于人为或其他因素对观测基点造成的破坏而造成误差.八、路基监控规划1、路基监控人员配置序 号姓名工种备注1邓鹏振项目总工全面技术管理2黄 彬项目副经理现场全面管理3黄 勇道基工程师现场技术管理4席 刚质检工程师现场质量检验管理5白文奇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控管理、配合6唐军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控管理、配合7李敏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控管理、配合8王曼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
41、控管理、配合9黄创业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控管理、配合10张宗建测量工程师监测管理11刘永华测量员现场监测12唐胜久测量员现场监测13韩元华测量员现场监测14李伟健测量员现场监测15涂傲测量员现场监测16许乐测量员现场监测17叶政测量员现场监测2、路基监控设备配置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水准仪DS162全站仪43GPS44游标卡尺2九、高填深挖路基监测质量控制对高填深挖路基监测,务必保证监测质量.除了 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精度要求外,还须严格执行如下事项:1、监测作业原则各期的变形监测,为了 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应满足下列作业原则:(1) 在较
42、短的时间内完成;(2)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3) 固定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每次观测前须对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正,此外须定期进行检查,且做出详细记录;(4) 观测人员相对固定;(5)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6)对工作基点与基准点定期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7)建立沉降控制网或沉降施测过程中的转点使用尺垫,严禁用砖石或不设尺垫作为转点.2、监测桩的控制2.1沉降桩的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沉降板,确保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在埋设时不仅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要采用措施进行保护.为防止施工中损
43、坏沉降板,在沉降板周围宜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一面小红旗,以示警戒.2.2水平位移边桩的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水平位移边桩,确保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在埋设时不仅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要采用措施进行保护.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定期对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进行复测检查,原则上每半年复测一次,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4、监测数据的控制(1)专人负责,建立沉降观测数据库,按时整理、分析沉降数据,指导设计与施工;(2)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监测记录表格,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监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44、.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7)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3) 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变形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4)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5)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地表水平位移量,当观测数据表明地表水平位移每昼夜5米米/d或有其他迹象表明路堤可能失稳
45、时,须立即停止填筑施工,待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十、监测资料整理及监测报告1、资料整理施工过程中各项观测同步进行,及时整理观测数据,编制各种图表(表格形式见附表)及绘制时程曲线,反应施工过程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施工控制指标建议值,确保填筑施工安全高效进行.2、资料整理依据对观测资料整理的结果,可做成不同阶段的成果报告:2.1 即时报告当观测数据表明地表水平位移每昼夜5米米/d或有其他迹象表明路堤可能失稳时,立即发出报告给监理单位,并报业主.2.2 阶段报告施工中每月提交定期报告,本报告分析填筑、挖方施工过程中观测数据,内容包括(1) 荷载、沉降、时间曲线;(2) 填土速率、沉降速率、时间直方图;(3) 边桩位移、荷载时程曲线;(4) 填筑施工结束时各断面控制路段内的沉降量和沉降引起的土石方工程量分析报告.(5) 挖方过程中,位移变化、沉降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气田智能化开发与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机场贵宾厅吧台设计与施工合同范本
- 美食广场经营权转让合同
- 知识产权采购合同中专利授权及纠纷解决条款
- 车辆挂名权益保障及免责责任明确协议
- 彩钢结构简易搭建与环保评估合同
- 环保产业财务合同环保技术投资与运营管理合同
- 出租车企业智能化调度司机合作协议
- 经销白酒招商方案
- 企业四新培训课件
- 2023年泉州中远学校高考质量分析报告
-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课件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 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课件
-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
-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课件 第1-3章 绪论、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 2024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低年级组)试题及参考答案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GB/T 2881-2023工业硅
- 混凝土外加剂凝结时间-自做
- 2-2点亮小灯泡课件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