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太阳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105.ppt_第1页
大陆太阳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105.ppt_第2页
大陆太阳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105.ppt_第3页
大陆太阳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105.ppt_第4页
大陆太阳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20110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報告大綱,一、產業介紹 二、產業現況 三、未來演進 四、競爭分析 五、SWOT分析 六、結論與建議,2,產業介紹,一、太陽能技術分類,晶矽為市場主流,佔80%90%。 薄膜目前以CdTe碲化鎘出貨量最大。,3,產業介紹,二、矽太陽能產業供應鏈,最上游矽材料投資金額最大,建廠與量產之技術難度高,進入門檻最高。,4,產業介紹,三、中國太陽能為十二五新能源之一,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產煤國,煤炭占其能源供應70%;也是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國,2009年占全球排放量比重為24%。,中國2020年,新能源發展規劃: 單位GDP CO2排放量較05年減少4045% (哥本哈根協議) 發展水力、風力、太陽能、

2、天然氣、核能等替代能源 非石化能源佔比能源消費比例15%,5,產業介紹,四、各能源發電成比較,發電成本來看,太陽能仍較火力、水力與核能發電貴,但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皆受地域影響。 以資源再生性,太陽能、水力 、風力較佳,但太陽目前仍是政府電價補助為主。,6,產業介紹,五、中國替代能源發展目標,太陽能因基期低,成長率最為快速,但佔比仍小,日本地震後,中國考慮是否將2015的5GW,提高至10GW。 火力火電佔比最高,但呈現逐年下滑趨勢。,7,產業介紹,六、中國太陽能發展階段,中國太陽能最早是從1950年開始萌芽,一直到這幾年才突飛猛進,產業成為世界第一。1950年中開始,中國產業以國家事業為主,技

3、術引進日本;到了成長階段,發展規模愈大,並引進歐美技術,產能高速成長。,8,產業現況,資料來源:200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 報告,一、中國太陽能資源分佈狀況,依照太陽總輻射量空間分佈,中國太陽能資源共劃分為四個區域,19712000年的平均太年總輻照量約在1,0502,450KWh/m2之間。,9,產業現況,資料來源:200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二、中國太陽能市場裝機類型,早期中國的太陽能市場主要解決中國邊遠地區的用電問題以及西部移動通訊基地台建設,但從2008年開始在先進地區的BIPV並網系統猛增,且開闊地並網發電系統需求提昇,故2009年並網系統佔比已首度超越獨立系統。,10

4、,產業現況,三、中國太陽能累計裝機類型分布,中國太陽能市場的類型逐漸走向全球太陽能市場結構相似,並網系統逐漸成為主流,而獨立系統則保持平穩但緩慢的成長。,資料來源: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08,11,產業現況,四、中國並網及開工的大型並網太陽能站(1),12,產業現況,四、中國並網及開工的大型並網太陽能站(2),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08,13,產業現況,五、中國並網及開工的大型並網太陽能站分布,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08,14,產業現況,六、中國已是全球太陽能第一大生產國,資料來源:DIGITIMES, 2011/04

5、,4Q09與4Q10結晶矽太陽能電池產地分布,過去處於領導地位的歐洲與日本業者,因成本壓力與設備老舊,逐漸增加中國採購或代比重。 依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表示中國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8GW。,15,產業現況,資料來源:DIGITIMES, 2011/04,七、全球前十五大矽晶電池廠以中國為主,全球矽晶電池廠前十五大,有11家為中國廠商。,16,產業現況,資料來源:DIGITIMES, 2011/01,八、全球前十大矽晶圓廠以中國為主,全球矽晶圓廠前十大,有5家為中國廠商。,17,產業現況,九、中國薄膜太陽能發展現況,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05,受限CdTe、CIGS等薄膜

6、電池技術門檻較高,中國廠商選擇技術相對成熟,設備選擇方案較多的矽薄膜電池入手。 2007年為中國矽薄膜投資熱潮,皆採用的設備外商的AMAT、Oerlikon、Ulvac等。 中國矽薄膜產能由2008年的200MW,提昇到2010年的900MW,然市場主流的晶矽太陽能模組由每瓦4.5美元降至1.8以下,甚至目前的1.154美金,雖然矽薄膜電池組售價可達 1.11.5美金/W,卻因為轉換效率低,使得終端每瓦價格高出晶矽模組許多,故眾多中國廠商在未投產前,就已失去競爭力,僅能在晶矽模組供不應求下,吃進部份訂單。,18,未來演進,歐、美、日業者因應生產成本提高,釋單至中國與台灣,估計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

7、產能在2012年將達到28.4GW。,一、中國太陽能電池持續成長,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1/04,19,未來演進,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昱輝、江西塞維等,皆往產業上、中 、下游佈局,GCL提供矽材料給蘇州阿特、天合光能等。,二、中國廠商將更積極朝垂直整合發展,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11/04,20,未來演進,中國最上游產業,因為原料提煉技術不夠,必須向國外進口矽原料,故未來中國將積極提昇上游矽材料廠的技術。 中國工信部三部委發佈多晶矽行業准入條件,將暫停審批多晶矽新建項目,同時規範綜合電耗200千瓦/千克的太陽能多晶矽生產將被淘汰。 中國過去補助再生能源法,補助金額可高達50%

8、,造成廠商良莠不齊,中國將採取品質控管,以減少品質不佳的現象。,三、提昇上游矽材料廠的技術與品質,21,未來演進,中國太陽能產業無論是電池或是晶圓都面臨產能供過於求的狀況,預期未來ASP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並對廠商毛利率帶來壓力。 太陽能產業的真正需求引爆點,將是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市電一致(Grid Parity),預期整體太陽能在矽材料產能大量開出後,可望進一步大幅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四、太陽能產業ASP將持續往下,22,競爭分析主要晶矽電池廠,單位:MW,晶澳目前為中國產能第一大Cell廠,產能為 1,9GW,預計2011年產能為3GW,,晶澳向wafer廠垂直整合,年產能為300MW自用

9、,目前尚未有下游模組廠;另晶澳發展矽薄膜電池,年產能為500MW。 無錫尚德產能為中國第二大,以2010年出貨量來看,1.5GW為中國第一大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尚德除了電池外,其上游垂直整合Wafer,產能1.8GW,下游模組亦為1.8GW,並跨入系統發展。 天合光能向上垂垂整合Wafer,產能750MW,下游模組1.1GW,同時向系統發展。 英利Cell產能1GW,宣稱其Poly產能3,000頓,Wafer產能1GW,模組1GW,並向系統發展。 晶科能源向上垂直整合Wafer,產能500MW,並向下垂直整合模組500MW。,23,競爭分析主要晶圓廠,單位:MW,保利協鑫目前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

10、,同時也為全球第一大,目前其發展矽晶圓的上游Poly,年產能為21,000頓,但並無向下游垂直整合。 江西塞維為中國與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目前其發展矽晶圓的上游Poly,2011年產能為11,000頓,目前朝下游垂直整合發展,Cell年產能150MW,並跨入System;江西塞維同時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產能1.5GW。 昱輝除了生產Wafer,亦向上垂直整合生產Poly,年產能3,000頓,並往下游垂直整合,Cell與模組產能皆為600MW,同時跨入System 。 英利向上垂直整合Poly產能3,000頓, 向下整合Cell與模組,產能皆為1GW,並向下游系統發展。 錦州陽光,主要以發展單

11、晶為主,少部份生產多晶,目前往下游Cell與模組整合,Cell產能50MW。,24,競爭分析主要矽材料廠,單位:頓,保利協鑫目前為中國第一大矽材料廠,產能將2010年底的2.1萬頓增加至2011年底的3.2萬頓,保利協鑫同時生產矽晶圓,年產能3.5GW,但沒有再向下游垂直整合。 江西塞維為中國第二大矽材料廠,也是中國第二大矽晶圓廠,目前朝下游垂直整合發展,Cell年產能150MW,並跨入System;江西塞維同時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產能1.5GW。 大全新能源矽材料年產能為3,650頓,預計今年將增加至4,300頓,大全新能源同時往下游矽晶圓與Cell垂直整合。,25,SWOT分析,優勢,機會,劣勢,威脅,中國政策全力發展新能源為中國太陽能業者最大優勢。 中國大集團財力雄厚,集團內部垂直化生產,增加行政效率,減少運輸成本。 中國太陽能電池、晶圓產能已是全球一半以上,具規模經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