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示例_第1页
文献综述示例_第2页
文献综述示例_第3页
文献综述示例_第4页
文献综述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院(系、部)名 称 : 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旅游管理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2年12月2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在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旅游因契合了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全球旅游总产出已占到世界GDP的10.7,超过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在世界产业体系中真正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据(WTC)预测,2020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数将达1.37亿人次,占

2、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6,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1。与此同时,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从旅游消费内容看,大众化旅游产品日渐失势,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从接受旅游产品的方式看,旅游消费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在这种前景看好同时竞争也日趋加剧的情况之下,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举办节庆活动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进而掀起了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潮。例如西班牙的斗牛节、挪威的海盗节、德国的啤稻节、日本的樱花节等等都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多达7000余个,但是综观各地的节庆

3、活动,真正成功并且可以持续下来的节庆活动屈指可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节庆活动的举办还处于起步阶段。举办节庆活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待我们去研究。(二)选题的意义最真实的表现民族精神的介质之一就是节庆2。如果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那么,节庆则是记载群族对宇宙看法的动态化石3。节庆活动反映了各民族由于受天气、地域、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价值观与认知,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习俗、信仰、传统观念等,是一个民族内涵的外在体现。我国自古就有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庆活动等,这些节庆活动无不蕴涵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大多己有千年或更长的历

4、史4。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现代节庆活动出现并得以迅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已经不胜枚举,文化节、开渔节、啤酒节、花卉节、美食节、冰雪节、武术节、风筝节等各式各样的活动风起云涌。这些节庆活动大部分都能够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因此都可以给城市旅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节庆活动全面的展示了地方特色历史和文化,对当地居民来讲是一种社会大众情绪的宣泄,对外来游客来说却是一种体验异域文化的最好方式5。但可以看到的是,旅游学科的发展进度以及旅游产业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多数近年来新增的节庆活动只是昙花一现,不仅未能继续传承下来,也没能发挥大型节庆活动所具有的效益。正确的评估节庆活

5、动为举办地甚至整个国家、民族带来的旅游效益,全面的分析、把握和审视节庆活动的发展规律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对节庆活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对节庆活动、节庆旅游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学、市场学、民俗学、管理学等领域。目前,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多达7000余个例,各类旅游产品迅速充斥了市场,但因缺乏理论支持,多数节庆活动生命力不强,也未能达到预期旅游效益,甚至有些活动成为政府部门的负担6。因此,对我国节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启示,对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各级政府与活动举办者可以更准确、更深入的了解市场动态,遵循市场规律,能用科学的策划理念、合理的管理运营方法,举办

6、高品质、有长久生命力的节庆活动。二、国内外节庆活动的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节庆活动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常把节庆活动与特殊事件结合起来,以节事的形式展开研究。1970年Meyer按节庆活动主题对其进行分类,并就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节庆活动作了对比研究7。对节庆活动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Ritehie在1984年提出来的,认为节庆活动是“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结合考虑,对其进行了分类,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8。80年代出现了专门研究节庆活动的论文和专著。同年,Dmanchey

7、i对美国新奥尔良举办1984年世界博览会进行了个案研究,探讨了大型节庆活动对举办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形象和经济发展的影响9。进入90年代,节庆活动的研究更加活跃和深入。GetzD于1991年出版Festivals,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提出将节庆活动转变为可以销售的旅游产品的观点,指出组织节庆活动主要从节庆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两方面着手,同时要从组织者、游客体验、社区等不同角度对节庆活动开发进行综合全面考虑10。1994年,Roche对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的城市如何进行政策上的适应和支持进行了探索11。1997年,Crompton和McKay对参加节庆活动对的旅游

8、者动机进行了研究;同年,John.LCrompton和Rebecea.D.childress对七种衡量节庆活动运作质量的方法做了比较研究,同时还分析了供给方的运作质量和游客满意的相关性以及差异性12。1999年,澳大利亚的三位多年从事节庆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学者出版了Festival and Specialevent Management,该书既包含了节庆活动的实际操作方法,又包括一些理论研究,但该书是以节庆活动为出发点,对节庆和旅游问的相互关系论述较少13。综上所述,国外研究成果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常把节庆活动与特殊事件结合起来,以节事的形式展开研究,多是从广义上研究节庆活动,特别注重重

9、大事件的影响研究,如Dmancheyi就1984年世界博览会对美国新奥尔良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形象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种类多,主要侧重于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如Meyer曾对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节庆活动作了对比研究,JohnLCrompton和RebeceaDChildress对衡量节庆活动运作质量的方法做了比较研究。三是对节庆活动的组织和运作有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节庆活动的研究相比,中国对节庆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受制于我国现代节庆活动很短的发展历史。我国节庆活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入境旅游飞速发展,

10、国内旅游刚刚起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了突出当地特色,增强当地吸引力,发展当地经济,由政府带头,自上而下发展了一大批节庆活动,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有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进入90年代,随着地方经济的活跃,国际间和地域间交流活动的频繁,节庆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全国各地广泛举办。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洛阳牡丹花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这一时期,节庆活动的主题广泛化、细分化,不仅不再拘泥于当地传统文化庆典,节庆主题也更加紧密地与当地特色经济结合起来。进入21世纪后,节庆活动的发展特征表现在主题的同益广泛化、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和专业化,各举办地更加

11、注重节庆活动的综合影响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提升效应。我国对节庆活动的研究始于9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节庆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得知,吕镇、王艳红等(1995)最先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在对西安、潍坊等地节庆活动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节庆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进而提出了节庆活动的一般设计原则14。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近年来国内节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对其的关注度同益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戴光全、保继刚对西方节庆及节庆旅游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引进和评价后,大大促进了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渐增多1516。在节庆活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12、方面,李玉新(2003)就节庆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的测算与管理进行了定量研究17。蔡梅良(2005)在研究湖湘民间节庆文化的影响时认为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进步、增强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活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扩大民族对外交流、启动民族地区的消费需求等18。孟秋莉、刘住以青岛为例就节庆活动及其对城市旅游的提升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促进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丰富了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促进了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9。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先后举办过五次较大规模的与城市节庆和事件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一方面为节庆活动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另一方面节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学术研

13、究的支持。综上所述,我国节庆活动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案例和区域性节庆活动研究,与国外相比,国内节庆活动理论研究特别是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不足。二是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节庆活动的功能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从单向的角度研究节庆活动对所在区域的旅游和基础实施的积极影响研究。目的是希望引起相关区域或行业政府认识到节庆活动的综合效应,积极开发相应的节庆活动研究。三是重视节庆活动的运行机制管理。主要原因是早期的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办和承办。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整个会展业的市场力量包括国际会展公司的介入逐步增强。四是进入2l世纪后研究层次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几个与节庆活动相关的几个重要研讨会和论坛方面。三

14、、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了我国的节庆活动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王艳红(1996)率先指出中国节庆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招商引资,缺乏产品化分析,自我完善不足28。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和廉华通过整理分析四百多个城市节庆活动样本,发现当时中国城市节庆活动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节庆活动类型多样,资源导向型节庆较多,选题存在一定雷同现象;主办者以政府为主,但已出现运作模式多样化、市场化走势;多数节庆活动公众参与不够理想;多数城市节庆举办历史不长,节庆品牌尚在成长之中29 30。裴蓓在此基础上又指出:节庆活动产

15、品的知名度不高、经济文化结合力度不够、节庆的规范性欠缺和精品意识匮乏23。甄丽君和王严根又提出了节庆活动背后存在着可持续性不强,绩效不显著的问题31。梁赫总结我国节庆活动的问题为:节庆活动文化底蕴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品牌,缺乏市场化运作,由于不规范产生“柠檬”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质价不符)32。辜应康楼嘉军和唐秀丽认为除以上问题外,我国的节庆活动对外宣传力度也不够大,活动影响力不强;旅游节旅游纪念品开发还很欠缺33。徐舟还提出了空间分布不均衡、时间周期欠合理、经营管理仍无序等问题34。孔德鸿认为:我国节庆活动的经济文化结合力度不够,经营缺乏规范性,活动的主题雷同,品牌意识匮乏35。

16、孙淑荣强调我国的节庆活动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可持续性不强,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忽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实现32。吕莉则认为:我国节庆活动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市场化运作,缺少科学规划36。戴艳平以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为例,认为目前我国节庆活动项目的策划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主题策划出现雷同,品牌知名度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发挥37。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国的节庆活动总体上存在着以下问题:节庆活动的主题策划雷同;品牌知名度低;多数节庆公众参与不够理想;对外宣传力度不大;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活动纪念品开发还很欠缺;经营缺乏规范性,组织管理水平低;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

17、用未发挥;可持续性不强;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忽略三大效益的共同实现。四、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的牵动效应与影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庆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对当地还是对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此,相关学者都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李力和崔卫华(1999)以大连国际服装节为例,指出节庆活动的开发及成功举办能够带来多种牵动效应:它一方面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文明方面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城市文化的定位奠定了基础,带来了精神文明方面的经济外效益(社会效益)20。陈文君(2002)专门从节庆活动与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关系来论述,指出发展节庆活动有利于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这主要是因为:节庆活动是文化旅游商品推

18、销的最好平台,为文化旅游商品营销创造规模效益21。胡燕雯从节庆活动与都市旅游的关系来论证了节庆活动对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作用:节庆活动是城市形象高效快捷的传播渠道;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2。裴蓓认为地方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二是有利于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三是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23。郭胜认为节庆活动有以下作用:宣传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参加;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4。蔡礼彬以洛阳牡丹花会对洛阳的影响为例,试论了节庆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洛阳牡丹花会推动了城市经济

19、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靓化了城市形象25。孙淑荣则认为城市节庆活动的牵动效应包括以下方面: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有重要意义;能够极大地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有利的后续效应26。孔德鸿则归纳节庆活动的作用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树立品牌和形象27。综上所述,节庆活动迅速发展带来的牵动效应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优化资源环境;(3)作为旅游形象和地方形象的塑造者,促进了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提升旅游地声誉和竞争力;(4)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进

20、精神文明建设;(5)拓宽城市旅游市场;(6)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其他旅游节庆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7)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的节庆活动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旅游开发活动,其落脚点是带动经济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的活力。节庆活动可以成为目的地形象的载体,又可以将目的地形象最有效的进行传播。全国各地节庆活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型节庆活动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庆活动的策划就是要整合政府与市场各方的力量,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办节、节促旅游、以实现节庆活动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均衡效益最优化。在未来的

21、日子里,应当多借鉴国内外节庆活动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举办节庆旅活动的总体把握。随着我国节庆活动实践的继续深入,人们对城市节庆旅游认识也会日益加深,关于节庆活动的研究也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 阎志刖,赵梅.旅游行业分析报告R.http//article8.ktm.2 甘世安,魏水利.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3-97.3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42-43.4 Caillois,LHomme et

22、le sacre,L 128.5 GetZD.EventManagement&TourismM.NewYork:CognizantCommunication3.Corporation,1997:315.6 连建功.中国旅游节庆驱动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7 Meycr.P.FestiVal:USA and Canada.IVes Washbum,Now YDrk.1970:19-21.8 Ritchie.J.r.B1984:2,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allmark eVents,Joumal of TraVelResearch 23(1):2-

23、1l.9 Dimanche,F.Special legacy:The 1984 Louisiana Wbrlds Fair in NewOrleans.In Murph y,P.E,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67-74.10 Getz.D,1991,Specail eVents,InMedlik,S.Mananging Tburism.Butter worth-Heinemann 122-130.11 R0che,Mega-eVents and Urban Polic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31-34.1

24、2 Cfompton and Mckey.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Annals of 1burism.1997:55-68.13 Bill Bramwell.Strategic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 mega-eVent.TourismManagement.1997.14 吕镇,王艳红,李天恒.旅游节庆日产品的设计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5,(3):71-74.15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2003,(5):26-34.16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J旅游学刊,2003,(6):1l1-119,41.17 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