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1页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2页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3页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4页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归省shng 撺掇cunduo 凫f水 尽态极妍yn B. 粲cn然 嗔chn视 叱咤chch 水门汀tngC戛ji然而止 亢kng奋 蓦m然 撮cu D冗rng杂 惬xi意 参差cnc不齐 颦蹙pnc2下列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本色当行 离和悲欢 清扬 咿哑 B朱砂 口头禅幽暗大彻大悟C叹为观止 羁绊烧灼 疏密 D高视阔步静穆息息相通变幻多姿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我们上信息课时在多媒体教室看电影,大家一个个笑得皮开肉绽。B回家以后我有声

2、有色地完成了作业。C面对这个难题,我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它解决!D. 午饭以后我的肚子痛得星罗棋布。4下列句子表情达意生动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B、面对九寨沟的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C、老工人讲到自己在旧社会受苦的情况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似的喷射出来。D、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进,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B竹影作者

3、是原名丰润的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的作者是原名谢婉莹的冰心,这篇课文副标题是“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的诗集有繁星春水等。我们上学期学过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张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二、语言积累运用(14分)6默写及填空(6分) _ ,崔九堂前几度闻。少顷,_ ,_ ,无敢哗者。苍苍竹林寺, 。微闻_ ,_ ,妇梦中咳嗽。7仿照下列例句,再写一个结构类似的排比句。(4

4、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问题补充:自拟话题,要中心明确,“一样、是” 这两个词语在仿写中不可少,不少于50字。 仿句:_ _ 8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初二学生小芳,即将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地社会实践活动。妈妈为她准备了一大包零食,并打算亲自送她去。小芳既不想让妈妈送,也不想带零食。请你为小芳设计一段话,让小芳妈妈了解女儿自我磨练的决心,并愉快接受女儿的意见。(4分)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1)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

5、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

6、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1文段写了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答: 2用竖线将文段划分为三层,标记在下面。(1) (2) (3) (4)3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答: 4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 5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

7、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答: 四、文言文阅读(14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2分)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2分) 古义:_古义:_虽名 今义:_今义:_3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8、(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_ 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_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一)在上早自习的日子里题记:我羡慕,那些八点钟上班的人们。 我无悔,因为有六点多钟早起读书的学生。 1要过年了,放寒假了,早自习也结束了。记得读初中时,最烦的就是早自习。当时,我们住校,二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起床铃

9、声响起,就有那么一两个勤奋的同学去打洗脸水,大多数总要在被窝里捱到早自习铃声响起,(甲)才拿过好些人擦过脸的热水毛巾草草地在脸上揩一下,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然后风驰电掣抢在老师之前跑进教室。 2十八岁那年,我仓促地走进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到一所乡办初中教语文。又要上早自习,少年散漫的我很是不习惯,感觉教书是个苦差事。一到冬天,便时不时的蜷在被窝里睡懒觉,放了羊的学生就在教室里扯天扯地地吼闹,惹得校长狠狠地捶我的房门。斗转星移,当校长不再捶我的房门时,渐明教师责任的我就到了县上的一所高完中教高中语文。(乙)寒暑飘逝,伴着粉笔沫,领着一两百元的工资,我一茬茬收割着自己的青春,用老农收获庄稼般的

10、目光,目送一批批学生驶出大山,丝毫没感觉到“山中日月长”。不知不觉间就二十好几了,在书中也没碰到“颜如玉”,四壁如洗,天天六点多起来上早自习的我隐隐感觉到了一种活着的无奈。恰在此时,一个学生来信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决定到外面走一走,去看看精彩的世界。 3于是,我到了成都南郊牧马山上的一所厂办子弟学校。还是要上早自习,时间更早,每天六点半之前必须起床,匆匆洗脸、刷牙,赶往教室。学生也如我当年一般少不更事,就烦早自习。到这所学校不久,一个学生写“周记”说:我们成天连轴转,上课、作业、考试。尤其早自习,闹铃总是要让我们极不情愿的醒来,简直压得我们承受不住了,我们太苦了!我给他下了这样的批语:“阳

11、老师教书八年,上了八年早自习。而我们学校那些老教师,炎夏酷暑,风霜雨雪,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早自习。他们不苦吗?他们为什么能坚持,是因为他们明白身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懂吗?责任,你们学生的责任呢?”后来,这位偶尔贪玩的学生在繁重的中考复习中,再也没有叫过一声累,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确,我们学校的好些老师,沉浸在为人师的乐趣中,痴痴以求,无怨无悔,三年了,我没有发现他们落下过一节早自习,迟到过一分钟。(丙)虽然他们年过半百,虽然他们常年带病,虽然他们收入微薄。 4或许因人事渐长,或许是生活的这个敬业的群体给我以鞭策,我再也不愿随便耽搁一节课。记得去年寒假将至的一个星期天

12、,我到火车北站接老乡。等到火车,已近晚上十点。安顿好老乡后,接连拦了好几辆出租车,都拒绝前往牧马山。想到第二天的早自习,我心一横,找同学借了辆自行车,踏上了回学校的行程。寒风瑟瑟,路上静寂无人,我不要命地疯跑。天有不测风云,车进双流百家镇境内,爆胎没气了。当我推车回到蛙居的陋室,时针已指到了凌晨一点。我索性“打油”一首:“冷月清风伴我行,一人窗前夜孤灯” 5还记得一次,邻居起来送朋友赶早班车,恰与我相逢。看我拿着教科书,他愕然,“你每天都起这样早?”(丁)那一刻,我仿佛成了外星人。看着婆娑的树影和摇曳的路灯光,回味邻居愕然的神情。踽踽独行中,我忆起了劳伦斯在爱中的一句话奉献的伟大在于:它不需要

13、回报,暗合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默然中,我顿觉:疲惫充实的人生,似有不尽的诗意。 6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1、作者在1段写自己上初中时上早自习的情状以及第2段开头写自己刚刚教书时上早自习的情状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从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处任意选取一处,评析其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2分) 3、请简要评析第段“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二)剥豆(12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

14、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地在我心里散开。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瞟。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

15、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的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了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来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 (2分)2文中母亲剥豆

16、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字)(2分)答:慢下来的原因_ 快起来的原因_ 3对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2分)A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4儿子性格特点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 和_ (2分)5“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2分)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就感受最深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_ 初一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C2A3C4B5D二、6.岐王宅里寻常见.但闻屏障中抚尺一

17、下,满坐寂然珠缨炫转星宿摇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7我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音乐。也许是因为听它优美的旋律可以放松心情,也许是因为哼唱着悦耳动听,也许是因为小时侯就耳濡目染、形成的爱好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就像活泼的音符一样快乐。 我不知道秋天为什么给人的感觉那么凄凉,并且还带着伤感。也许是因为树叶不得不脱离母体,盘旋、盘旋,最终融入泥土吧;也许是因为秋风萧瑟,吹到人脸上凉飕飕的吧;也许是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凉地演奏凄美的乐曲吧。都无从知道。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崇拜明星,而且无论年纪大小。也许是因为明星们亮丽的外表吧,也许是因为他们有过人的技能吧,也许是因为他们特别的身份和个性吧都无从知道。

18、 我不知道为什么海洋那么吸引着我。也许是因为它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也许是因为它包孕着的无数活泼的小生命们,也许是因为海底蕴藏的神秘的宝藏吧都无从知道。8略三、1写孩子们看戏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吃。2(1)| (2) (3)| (4)3乌油油、结实。4憨厚老实的孩子。5较老成持重,是这群孩子的头。四、1俄而 2虽:古,即使今,虽然名:古,说出今,有名3(1)夹杂(2)象声词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6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