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泾源县2013届初三模拟考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 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 分。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用黑、蓝水性或油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有答题卡的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班级 姓名 得分 得分评卷人一、积累和运用(36分)1古诗文默写(17分)(1)、蒹葭萋萋, 。(蒹葭) (2)、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 ,洪波涌起。(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6)、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8)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
2、山西村) (9)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 ,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11)造化钟神秀, 。(望岳)(12)感时花溅泪, 。(春望)(13)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14)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15)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16) 、最近上级领导任命小王为即将倒闭的工厂厂长,小王调侃说:“我真是 , 。”(用出师表中语句回答)2下面成语中分别缺少一个字,请补上并填到相应的括号里。(4分)妄自( )薄 坦荡如( ) 怨天( )人 声色( )厉3下面是一则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报道稿,文中连用5个“战胜”,行文显得单调。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4个“战胜”
3、的同义词语分别填入括号,替代文中的“战胜”,使用词准确又富有变化。(4分)今天进行的中学生男篮预选赛中,一中队以72比60战胜十五中队,十八中队以68比56战胜( )八中队,二中队以98比42战胜( )十一中队,三中队以78比77战胜( )七中队,二十中队以86比80战胜( )上届冠军五中队。4根据下面故事内容,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4分)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在天堂门口吹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
4、。欢呼者似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你若_,那么_便是进了天堂,你若_,那么_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中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5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涉及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分别是 和 。(2分)6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60个字左右)(3分)7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用一句话提炼表格所反应的信息。(2分)小学生、初中生和
5、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类别主动回答被动回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小学生35488.5%266.5%初中生30676.5%7218%高中生22857%11829.5%得分评卷人二、阅读(40)(一)(17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5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故患有所不辟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后鲜有闻念无与为乐者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白话文。(8分)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人恒过然后能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你以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2分)4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6、木春”这句诗。(2分)(二) (11分)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
7、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
8、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
9、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2分) 3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4
1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三)(12分)月到中秋又是一年中秋时节。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
11、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
12、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
13、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
14、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
15、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2分)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2分)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
16、)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2分)得分评卷人三、作文(40分)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能写诗歌)。从前乡下有些地方设有凉亭,供路人休息。有些好心人常常煮桶茶放在那儿,让过路人解渴。有一位老人怕赶路的人喝水急而呛着,于是在茶水里撒了一点点谷皮,这样,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皮轻轻吹开,然后慢慢地喝。2013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36分)1略2、妄自菲薄 坦荡如砥 怨天尤人 声色俱厉3、小胜 大胜 险胜 力克4、你若 品尝过苦涩,那么 品味甜蜜便
17、是进了天堂;你若 体会过病痛,那么拥有健康便是进了天堂。你若渴了,那么拥有一口纯净的甘泉便是进了天堂;你若累了,那么拥有一张柔软的小床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是断然不会用有另一样5、武松、诸葛亮。6、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利用“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以点表水滴,警示人们节约用水,否则,“家”就会成“冢”。7、小学到高中主动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二、阅读(40)阅读(一
18、)1、猪、牛羊等祭品;躲避、逃避;离开;少;想到。2、略。3、从贤臣、明君两方面回答即可。4、略。阅读(二)习惯成自然(11分):1(2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2(2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3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4(2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5(2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意思对即可得分)阅读(三)月到中秋1. (4分)主要描写了“中秋晚餐、小孩趣事、父辈闲情、同品月饼”四个场景,表达对养育了我的乡土和勤劳朴实父辈的崇敬。(四个场景共2分,每个0.5分;答出“乡土、勤劳朴实父辈”1分,“崇敬”1分)2.(2分)点题及引出下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每个要点1分)3. (2分)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看出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是顺叙。(摘录时间完整,1分;答出“顺叙”,1分)4. (2分)该句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上海七年级数册终质量监测试题
- 绩效评估与公共设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匹配度分析考核试卷
- 糖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升研究考核试卷
- 电力调度考核试卷
-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统编版
- 数字时代创业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策略培训考核试卷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 2025年中国PVC-U排水管件螺母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PE管全自动热熔焊机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LED夹帽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6课时(Project Reading Plus)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xx公司奖金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弹簧钢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
- 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电气试验》
- 万玮:《班主任兵法》
- 施工现场防火的安全管理制度
- FM筋膜手法(课堂PPT)
- 小升初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