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气体性质1.对于真实气体,当处于( )条件时,其行为与理想接近。窗体顶端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3.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 A.沸腾温度 B.临界温度 C.玻义尔温度 D.凝固点温度4.对比温度是其所处的温度与( )比值。 A.玻义尔温度 B.临界温度 C. 沸腾温度 D.273 K6.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 ) A.各种分子间的作用力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 B.所有分子都看作一个质点,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 C.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D.处于临界温度以上的气体窗体顶端第一定律(第一组)1.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其只适用
2、于( )A.单纯的pVT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系统的任何变化2.( )组成的封闭系统的热力学能和焓仅仅是温度的函数。A.理想溶液 B.所有气体 C.稀溶液 D.理想气体3.公式的适用条件应该是( ) A.等压过程 B.恒外压过程 C.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恒压变温过程 D.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恒压过程4.公式适用条件应该是( ) A.恒容过程 B.等容过程 C.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和0且为常数的恒容过程 D.任何变化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的压力可逆膨胀到,若将等温可逆膨胀后的体积与绝热可逆膨胀后的体积相比,则(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二者相等 D.
3、无法判断差别7.理想气体经绝热可逆膨胀,其压力与体积的关系为( ) A.常熟 B. C. D.无一定关系8.下面摩尔反应焓中,其中( )既为的燃烧焓,又为生成焓。 A. B. C. D. 9.已知和在298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11和-242,则反应 的摩尔反应焓为( ) A.-353 B.-131 C.131 D.353第二组1.对于某一化学反应,若0,则( ) A.随升高而减小 B. 随升高而增大 C. 不随而变化 D. 随变化无规律2.某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是( ) A.在298K和100kPa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焓变 B.在温度和1atm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
4、l化合物时焓变 C.在1atm下由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焓变 D.在温度和各处于100kPa下的纯的稳定单质生成1mol处于100kPa下和指定状态下的化合物时的焓变3.下列对于焓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的焓等于等压热 B.系统的焓变等于过程的等压热 C.系统的焓变等于系统的热 D.系统的焓等于恒压和非体积功为零时过程的热4.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其只适用于( ) A.敞开系统 B.理想气体系统 C.封闭系统 D.孤立系统5.在一个恒容的绝热箱内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放有皆不相同的,若该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抽去隔板达到平衡,则混合过程的( ),( ),( ),( )。 A.
5、 0 B. 0; B. 0; B. 0; B. DS(环) 0; C. DS(系)+ DS(环) 08. 在恒温恒压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任一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得DrHm( )TDrSm。A. 0; B. Wr; B. DTA Wr; C. DTA = Wr; D. 不确定9. 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为Q,而所做的功是变到相同终态最大功的50%,则系统的熵变为( )。 A. ; B. ; C. ; D. 窗体顶端第四章 多组分 (自测题1)1. 在恒温、恒压下,往无限大量的A、B混合物中加入1mol纯组分B,充分混合后,系统熵的增量等于( ):(A) (B) (C)
6、两者都不是2. 、101.325kPa的过冷水的化学势( )同温同压下冰的化学势。(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3. 在恒温、恒压下,理想液态混合物混合过程的( ) (A) 0 (C)= 0 (D)不能确定4. 下列几个偏导数式中,何者为化学势( )(A) (B) (C) (D) 5. 、及组成一定的某二元液态混合物,系统的Gibbs函数为( )(A)(B)(C)不能确定6. 物理化学中有关标准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准态就是273.15K,101.325kPa下的状态;(B) 标准态就是不能实现的假想状态;(C) 标准态就是活度等于1的状态;(D) 标准态就是人为规定的
7、某些特定状态。7. 将蔗糖溶于纯水中形成稀溶液,与纯水比较,其沸点( ) (A)降低(B)升高(C)不能确定8. 恒T、p下A、B组成的二组分系统,若A的偏摩尔熵增大,则B的偏摩尔熵( ) (A)增加(B)减小(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窗体顶端第四章 多组分 (自测题2)9. 在恒温、恒压下,往有限量的A、B混合物中加入1mol纯组分B,充分混合后,系统Gibbs的增量等于( ):(A) (B) (C) 两者都不是10. 将蔗糖溶于纯水中形成稀溶液,与纯水比较,其凝固点( ) (A)降低(B)升高(C)不能确定11. 、及组成一定的某二元液态混合物,系统的体积为( )(A)(B)(C)不能确定
8、12. 、101.325kPa的水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下水蒸气的化学势间关系( )。(A)(B)(C)(D)不能确定窗体顶端第五章 化学平衡(第一组)1. 在T380K,总压p200 kPa条件下, 反应:C6H5C2H5(g) C6H5C2H3(g) H2(g)的平衡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组分H2O(g),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C6H5C2H5(g)平衡转化率(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不变,减小 2. 在298K时反应2Ag 2O(s)4Ag(s)O2(g)的D rG mq22.40kJmol-1,同样温度下DfG mq(Ag 2O,s)( );
9、DfG mq(Ag,s)( )。A. 11.20,11.20 B. -22.40,0 C. -11.20,11.20 D. -11.20,03.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n K q3444.7/(T/K) -26.365(公式的适用范围:300K-400K),在此温度范围内,当反应系统的温度升高,K q( ),D rHmq ( )A.变大,变小 B变小,不变 C.变大,不变 D变小,变小4. 某化学反应2A(g)B(s)3D(g)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到平衡,则各物质的化学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 3D(g)2A(g)B(g) 0 B. 3D(g)2A(g) 0 C. 3
10、D(g)2A(g)B*(s) 0 D. 3D(g)2A(g)B(s) 05. 已知298.15K时 DfH mq(O3,g)143kJ/mol, 假定DfH mq 不随温度变化,则随空气温度升高,空气中O3含量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6.在恒定的温度T下,向体积为V的真空容器中通入1molA2(g)和3molB2(g),进行A2(g)B2(g)= 2AB(g)的反应,达平衡时测得生成的AB(g)的物质量为n,若再通入2mol的A2(g),测得平衡时AB(g)的物质的量为2n,则上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A. 4 B. 2 C. 6 D. 17.反应A(g)2B
11、(g)2D(g)在温度T时其K q1,当容器中盛有A、B、D三种理想气体,而且它们的分压力恰好为100kPa,在T温度条件下反应( )A.自动正向进行 B. 自动逆向进行 C. 处于平衡态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8. 已知反应1:2A(g)B(g)2C(g)的lg K1 q3134/(T/K) - 5.43反应2:C(g)D(g)B(g)的lg K2 q-1638/(T/K) - 6.02则反应3:2A(g)D(g)C(g)的lg K3 qA/(T/K) + B, 其中( ).A. A4772,B0.59 B. A1496,B-11.45 C. A-4772,B-0.59 D. A-542,B
12、-17.479. 在300K下,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过量A(s),发生下列反应:A(s)B(s)3D(g)达到平衡时D( g)的压力pD1.02kPa,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A1.02 B. 3.06 C.1.0410-4 D. 1.06110-6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第五章 化学平衡(第二组)1 某一个T温度的抽空容器中,反应B3(s) 3B(g)达平衡时总压为60kPa,则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 )A. 810-3 B. 810-4 C. 0.216 D. 2.1610-32. 对于反应CH4(g)2O2(g)CO2(g) 2H2O(g)(1)恒压下,升高反应系统温度,此反应的
13、标准平衡常数K q( ),(2)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系统的平衡压力,使其体积变小,反应的K q( );CO2的平衡组成y CO2( )A. 变小,变大,变大 B. 变大,不变,变小 C. 变大,变小,变小 D 变小,不变,不变 3. 在1500K下,金属镍存在于总压力为101.325kPa的CO和CO2混合气体中,可能发生的氧化反应为Ni(s)CO2(g)CO(g) NiO(s),问当CO2的分压力为90kPa时,反应系统中( ),已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0.0161.A. Ni被氧化 B. Ni不能被氧化 C. 达到平衡态 D. 无法确定.4. 在T600K,总压p3105 Pa下,反应A
14、(g)B(s)2D(g)达平衡时nAnD,则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A.1.5 B. 1.5105 C. 1.0 D. 1.01055. 已知反应2A(g)D(g)C(g)的标准平衡常数K q与温度T的关系为lg K q1496(T/K) 11.45,此反应在T400K的D rHmq( ),D rS mq( )A. 12.44kJ/mol,-5.16 kJ/mol B. -28.64 kJ/mol,219.2 kJ/molC. 28.64kJ/mol,-219.2 kJ/mol D 12.44 kJ/mol,95.18 kJ/mol 7理想气体化学反应(B(g)0)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
15、体,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条件是( ).A恒温恒压 B. 恒温恒容 C.绝热恒容8已知2NO(g)+ O2(g)= 2NO2(g)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平衡后,欲使平衡向右移动获得更多的NO2,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降温和减压 B. 降温和增压 C. 升温和减压 D. 升温和增压9. 在恒定温度及压力下,化学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各式中何者不一定成立( )A. 0 B. D rG m = 0 C. = 0 D. D rG mq = 010. 某化学反应D rHmq(298K) 0,D rcp,m0,则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q( )A. 大于1 B. 小于1 C. 无法确定窗体顶端第六章 相平衡1. 水
16、蒸气通过灼热的C(石墨)发生下列反应:H2O(g)C(石墨)CO (g)H2(g),此系统组分数C( );自由度数F( )A. 3,3 . B. 3,2 C. 2,1 D. 2,22. 由相律可知单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A. 4 B. 3 C. 2 3. 在水的相图中,其中固液平衡线表示水的凝固点随外压的增大而( ),原因是水的Vm(l)( )Vm(s)A. 上升, 小于 B. 上升,大于 C. 下降,小于 D. 下降,大于4.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过量的NH4I(s)及NH4Cl(s),并发生下列反应:NH4Cl(s) = NH3(g) +HCl(g), NH4I (s) = N
17、H3(g) +HI(g) 此平衡系统的相数P( ),组分数C( ),自由度数F( )A.2,2,2 B.2,3,3 C.3,3,2 D.3,2,15.已知A和B二组分在一定压力下可形成具有最低恒沸点(xB0.7)的液态完全互溶系统,若把xB0.4的溶液进行精馏,在塔顶得到的是( )A. 纯A液体 B. 纯B液体 C. 最低恒沸混合物6.在101.325kPa条件下水和氯苯的沸点分别为373.15K,403.15K,水和氯苯组成的完全不互溶系统的公沸点( B )A. 可能低于373.15K B. 一定低于373.15K B. C. 在373.15K与403.15K之间 D. 无法确定6.在101
18、.325kPa条件下,水和氯苯的沸点分别为373.15 K和403.15K,水和氯苯组成的完全不互溶系统的共沸点( ). A. 可能低于373.15K B. 一定低于373.15K C. 在373.15与403.15K之间 D. 无法确定7.组分A(s)和B(s)的凝结系统相图中,若已知有一种稳定化合物AB和一种不稳定化合物AB2形成,则该相图中有( )个最低共熔点和( )条三相线. A. 3,3 .B. 3,2 C. 2,3 D. 2,28. 在具有低共熔点的二组分固态部分互溶系统相图中,有( )个单相区,( )个两相区,( )条三相线. A. 3,2,1 B. 3, 3,1 C. 2,3,
19、1 D. 2,2,19. 已知水(1)-苯酚(2)在300.15K达液-液平衡时,共轭溶液(l1+l2)的组成分别为w2 (l1)=8.75%; w2 (l2)=69.9%,在此温度下,200g水和200g苯酚达液-液平衡共存时,两液相的量m(l1) =( )g;m(l2) =( )g.A. 130.2, 269.8 B. 269.8, 130.2 C.120, 180 D.180, 12010. 在二组分凝结系统相图中,两相区的自由度F = ( ), 三相线上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F = ( ). A. 2,2-3+2 B. 2,2-3+2 C. 1, 2-3+1 D. 1,2-3+1第七章 电
20、化学(1)选择填空:1. 在KOH水溶液中,使用二个铂电极进行水的电解,当析出1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时,需要通过的电量是 (A) 96485; (B) .5 ; (C) ; (D) 2. 无限稀释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下,三种溶液中Cl-的运动速度和迁移数 (A) 运动速度和迁移数都相同; (B) 运动速度相同,迁移数不同; (C) 运动速度不同,迁移数相同; (D) 不能确定3.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i)与电迁移率(ui)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 电迁移率是一定的。则25 oC时,0.1 mol/L NaOH中Na+的迁
21、移数(t1)与0.1 mol/L NaCl溶液中Na+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 (B)t1 t2 ; (C) t1 t2 ; (D) 无法比较4. 在25 oC,在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 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正离子是 (A) Na+; (B); (C) ; (D) H+5.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都为0.01 molkg-1。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 (A) ZnSO4; (B) CaCl2; (C) KCl; (D) LaCl26. 25 oC时的水溶液中,b (NaOH) = 0.01 molkg-1时,其g 0.899, 则NaOH的整体活度:a (NaOH) = ;正,
22、负离子的平均活度a = (A) 0.899; (B) 0.00899; (C) 8.082 10 -5; (D) 0.017. 利用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主要为了 (A) 简便易行; (B) 减少标准电池的损耗; (C) 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 (D)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9. 在一定的温度下,为使电池Pb(a1)-Hg齐PbSO4溶液Pb(a2)-Hg齐的电动势E为正值,则必须使Pb-Hg齐中Pb的活度a1 a2(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a1及a2皆可任意取值第七章 电化学(2)选择填空: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工作时越接近可逆过程
23、,对外做电功的能力愈大; (B) 原电池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值等于它对外做的电功; (C) 原电池反应的DHQr; (D) 原电池反应的DH 90 C. q m B(内) B. m B(表) K,Ea Ea C. K=K,Ea= Ea D. KK,Ea Ea窗体顶端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三组1零级反应AB的半衰期与A的起始浓度 cA,0 及速率常数 k 之间的关系为()2.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3 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初始浓度为 0.024 moldm-3 时,半衰期为 600 s,此反应为( ):A. 零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二级反
24、应 D. 一级反应3.某一级反应AB,使A的浓度改变1/5 需4s, 则反应的半衰期为()A. 12.42 s B. 15.53 s C. 4.14 s D. 6.21 s4某个反应,其正反应活化能为逆反应活化能的 2 倍,反应时吸热120 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A. 120 kJmol-1 B. 240 kJmol-1 C. 360 kJmol-1 D. 60 kJmol-1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 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的状态;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C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D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
25、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1)1. 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 )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A. 热了学稳定性; B. 不均匀性; C. 胶粒的带电性质; D. 热力学不稳定性2. 胶体系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 )。 A.光的反射; B. 光的透射; C. 光的散射; D. 光的衍射 3. 当胶体粒子的线度( )入射光的波长时,可出现丁达尔效应。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远小于4. 胶体的电泳性质现象表明( )。A. 分散介质带电; B. 胶体粒子带正电; C 胶体粒子带电;D.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5. z 电势是指( )的电势差。A.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
26、之间; B. 斯特恩面与溶液本体之间;C. 固体表面与斯特恩面之间; D. 当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6 若分散相固体微小粒子的表面上吸附负离子,则胶体粒子的z电势(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等于外加电势差7. 对于以AgNO3为稳定剂的AgCl水溶胶胶团结构,可以写成:AgClm nAg+(n-x)NO3-x+ xNO3-则被称为胶体粒子的是指( )。A. AgClm ; B. AgClm nAg+ ; C. AgClm nAg+(n-x)NO3-x+ ;D. AgClm nAg+(n-x)NO3-x+ xNO3- 8. 在一定温度下,在4个装有相同体积的As2S3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c和V相同的下列不同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使As2S3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A. NaCl; B. NaNO3; C. Na3Fe(CN)6; D. Na2CO39. 作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若大的一端亲油,小的一端亲水,则此乳化剂有利于形成( )的乳状液。A. O/W型; B. W/O型; C. 不确定10. 要制备O/W型乳状液,应选择HLB值在( )的表面活性剂作为的乳化剂。A. 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装配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检测设备操作简便性分析报告
-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风险防范
- 公路工程合同风险防范实务案例
- 农银企合作模式在肉牛养殖的实践方案
-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设计与家长沟通方案
-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方案与标准
- 公开课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 企业年度财务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廉政审查报告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 高中美术 《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 1 课件
- 贵阳市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价补偿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