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与八年制不符_第1页
第22章 (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与八年制不符_第2页
第22章 (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与八年制不符_第3页
第22章 (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与八年制不符_第4页
第22章 (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与八年制不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章 肿 瘤 Tumors,.,.,肿瘤概论Introduction of Tumors,郑 树 陈 益 定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概 论,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 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 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余万人患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主要死因。 我国每年约新发病例200万,死亡约150余万人,其中60以上为消化系统癌症。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与乳癌。在农村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分 类,目的在于明确肿瘤性质、组织来源

2、, 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并能提示预后。 肿瘤性质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组织来源 癌 肉瘤 母细胞瘤 细胞形态、分化程度 鳞状细胞 腺细胞 低、中、高分化 命名规则:器官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组织来源,.,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carcinoma), 起源组织的名称后加“癌”,即为肿瘤名称。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sarcoma) 起源组织的名称后加“肉瘤”,即为肿瘤名称。起源于幼稚组织的肿瘤称为母细胞瘤,良性者有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些恶性肿瘤则以“人名”命名 如霍奇金(Hodgkin)病(恶性淋巴瘤)、伯基特(Burkitt)

3、淋巴瘤(B淋巴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有些恶性肿瘤以“病”命名如白血病(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蕈样霉菌病(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等。,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转移到肝脏。如何命名?,.,病 因,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 80以上与环境因素有关,.,化学因素,(烷化剂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 氨基偶氮类 亚硝胺类 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其他) 已知的致癌性化学物质1000多种。可分为两类: 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经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 通过亲电子基团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物理致癌因素,1.电离辐射,包括 x线、射线和亚原子微粒(粒子、粒子、

4、质子和中子) 等均能诱发染色体断裂、移位、基因突变而增加肿瘤发病率。 2.紫外线作用于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长期过度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有关。 3.其他,慢性溃疡皮肤鳞癌,石棉纤维粉尘肺癌、胸膜间皮瘤。,.,生物致癌因素,DNA肿瘤病毒 目前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 人类乳头瘤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RNA肿瘤病毒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 寄生虫 中华支睾吸虫 埃及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 细菌 幽门螺杆菌,.,遗传因素,肿瘤遗传易感性(hereditary susceptibility) 大肠癌(FAP)、 乳腺癌(BRCA-1)、 胃癌等,.,免

5、疫因素,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由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大剂量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引起肿瘤发生。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伴发Kaposi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肿瘤可自行消退,如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均有少数自行消退的报告。,.,内分泌因素,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切除卵巢或用雄

6、激素治疗,可使乳腺癌体积缩小,在治疗时,测定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水平,以鉴别肿瘤的激素依赖性。,营养因素 在西方国家,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大肠癌发病率高;而在我国和日本,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大肠癌发病率低。,.,2001年2月15日和16日,Nature 和Science 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 同时宣告了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际遇,.,病理及分子事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前期,.,正 常 上 皮,增 生 微腺瘤,早 期 腺 瘤,中 期 腺 瘤,晚 期 腺 瘤,癌,浸 润 转 移,基 因,APC,MCC hMSH2 hMLH1 hPMS1 hPMS2,

7、K-ras,DCC,P53,nm23?,胃肠肿瘤癌变过程分子事件模式图,.,肿瘤细胞的分化,高分化鳞癌内有大量角化珠, 中分化鳞癌有少量角化珠, 可见棘细胞样细胞, 低分化鳞癌无明显角化珠和细胞间桥。,.,高分化腺癌由腺管构成,癌细胞呈单层柱状; 低分化腺癌大部分形成实性团或条索, 少部分形成腺管;中分化腺癌介于两者之间。,.,转 移,直接蔓延 种植性转移 淋巴结转移 血道转移,向周围组织扩散生长,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淋巴道转移,大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胃癌的锁骨上淋巴结,皮肤淋巴管转移 桔皮样改变,.,血道转移,腹腔内成单脏器 四肢肉瘤 肺癌 椎体静脉系统,.,血道转移分子

8、事件,肿瘤细胞粘附相关 CD44、整合素、E-钙粘合素,降解酶类MMPs、TIMP,肿瘤细胞运动因子 IGF-I/IGF-I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渗透因子 VEGF/VPF,.,肿瘤机体的免疫学特征,Burnet提出了免疫监视学说, 认为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能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 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起重要作用。 抗原致敏的T细胞能特异地杀伤、溶解带有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并受MHC限制。 可包括MHC I类抗原限制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 和MHC II类抗原

9、限制的CD4+辅助性T细胞(TH)。,.,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肿块 疼痛 溃疡 出血 梗阻 转移症状,.,全身症状 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恶病质,.,诊断,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 病理形态学检查,.,肿瘤分期,T是指原发肿瘤,按肿瘤的状况又分为 Tis一原位癌(浸润前期癌) T0未发现原发肿瘤 T1-4按肿瘤大小和(或)局部侵犯的范围分类 Tx不能估计的任何癌肿 N代表区域性转移淋巴结 N1-3一根据淋巴结大小和受累范围而定 Nx一指区域淋巴结受累与否未能作出估计 M代表远处转移 M0末发现远处转移,.,预防,一级预防:约80以上的人类癌症由环境因素所引起 二级预

10、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改善生存质量,对症性治疗,.,治疗,治疗肿瘤: 手术、放射线、抗癌药、中医药及生物治疗等各种疗法。 根据肿瘤性质、发展程度和全身状态而选择。 首次治疗是关键。 重视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根治手术 扩大根治术 对症手术或姑息手术 其他:激光手术 超声手术 冷冻手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已能单独应用化疗治愈: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可获得长期缓解:如颗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乳癌等。 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百分比的肿瘤细胞。,.,放射疗法(radiotherapy

11、),高度敏感: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等低分化肿瘤。 中度敏感: 鳞状上皮癌及一部分未分化癌,如基底细癌、宫颈鳞癌、鼻咽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 、食管癌,乳癌,肺癌等。 低度敏感: 胃肠道腺癌、软组织及骨肉瘤等。,.,生物治疗,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郑树 叶俊 陈益定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乳头状瘤 系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并向表皮下乳头状伸延,易恶变。 乳头状疣 非真性肿瘤,表面外突乳头状。 老年性色素疣 非真性肿瘤,多见于额部常伴有色素,基底平,增大可恶变。,.,老年性色素疣,.,皮肤基底细胞癌 来源于基底细胞,发展慢 伴色

12、素者称色素性基底细胞癌 外观易误认为恶性黑色素瘤 外观可为溃疡形状,称恶性溃疡,.,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早期即可呈溃疡,易转移, 切除不彻底易复发。,.,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痣与黑色素瘤,黑痣 为色素斑,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 当黑痣色素加深、变大、或有搔痒、疼痛时,为恶变可能。,.,黑 痣,.,黑色素瘤 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 手术治疗为局部扩大切除术,46周后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黑色素瘤,.,黑色素瘤,.,脂肪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 好发于四肢躯干皮下。 深部者易恶变,应及时切除。,.,脂肪瘤,.,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纤维黄色瘤 位于真皮层及皮下。常由不明原因的外伤或瘙痒后小丘疹发 展所致。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多见于躯干。来源于皮肤真皮层,故表面皮肤光薄。低度 恶性,具假包膜,手术切除应彻底。 带状纤维瘤 位于腹壁,非真性肿瘤,为腹肌外伤或产后修复性纤维瘤。,.,纤维黄色瘤,.,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 神经纤维瘤 为多发性,大多无症状。本病可伴有智力低下,或原因不明头痛、头晕,可有家族聚集性。,.,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释手后恢复红色。 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