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教案4(1)精品版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教案4(1)精品版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教案4(1)精品版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教案4(1)精品版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教案4(1)精品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人物传记阅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2概括文本中心意思,明确作答考查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试题的思考方向。训练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容的能力。3概括传主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成就,训练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4感受吴良镛的人格魅力,从吴良镛前辈身上得到启示,积累写作素材。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提示,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学生讲解分析第六段在文中的作用。2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概括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成就。3教师引导,分析探究题,学生展示。4课堂分析理解基础上,学生课下积累写作素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物传记是高考

2、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2感受吴良镛的人格魅力。文本材料吴良镛:筑梦人生 1922 年的春深时节, 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 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 年南京沦陷前, 他先后到武汉、 重庆求学; 1940 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1950 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 投身于新中国建设, 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

3、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 ,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 ,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

4、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 “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让人们能诗情画

5、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名校名 推荐而每个 代 建筑 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 改 ,一定要牢 人的关切,同 建筑 需要赴 蹈火的 情和无限的忠 。 ”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 程,吴良 提出了以城市 划、建筑与园林 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 等相关学科的 展模式。 融 多学科研究成果, 他 建了 “广 建筑学”理 ,并出版了同名 著,将建筑从 的“房子”概念拓展 “聚落”的概念。在 1999 年国 建 第二十届建筑 大会上,作 中国

6、建筑学与城市 划学的 者,吴良 宣 了由他起草的北京 章并 得通 。 志着“广 建筑学”与“人居 境” 学 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 了 期以来西方建筑理 占主 地位的局面。 2008 年, 86 的吴良 在工地 察 突 梗,被医生判断 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 ,努力 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 的他 笔完成了一幅 法作品。 有力的字迹,与 的晚霞交相 映。医生 ,吴老不 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 的奇迹,也 造了康复医学 域中的奇迹。著名建筑学家 聿 曾 :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 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 起吴良 。”中国两院院士、 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 得者、世界人居学

7、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 吴良 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 “人 影是 憾的 ,我 得建筑更是 憾的 我 将把一个什么 的世界交 子 后代?”(摘 自田雅婷吴良 :筑梦人生) 任 一 把握考 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考 :1内容: 文段的内容, 主形象表 方面的作用(突出了某方面性格,丰富了 主形象,使 更有真 性等)2 构:( 1)开 段:开篇点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置 念; 下文作 ; 下文; 全篇;开 山;上下文形成 照;渲染气氛;奠定基 ;揭示主 。( 2)中 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 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 下文; 上文;埋下伏笔; 蓄 ; 略 合;

8、充 内容。( 3)点明中心,深化主 ;照 开 ;呼 前文;画 点晴;升 感情;卒章 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 构首尾 合;言已尽而意无 。3手法:根据具体文本判定,如 比、 托等。二整体把握第 1 段:第 2 5、 7 段:叙写 价吴良 在建筑 域方面的成就。第 6 段:二判断思考:1下列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是()a本文依次 述了吴良 的青少年 、国 声望、事 追求及成就, 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 ,故事性与励志性相 一。b青少年 期的家国之痛 吴良 立 生筑梦 民居的理想 生了重要影响。他 不断思考和 造性的努力,最 成 中国建筑学界的 者。c1999 年,吴良 起草

9、的北京 章在国 建 第二十届建筑 大会上通 , 志着中国的建筑理 开始在世界上占主 地位。d吴良 , 之 影 ,建筑是更 憾的 。因 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e本文写作 度 ,文笔凝 ,从不同角度 者刻画了一位 造 深厚、2名校名 推荐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2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意见人物传记三预习任务一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填空):第 1 段:交代

10、吴良镛梦想的源起。第 2 5、7 段:叙写评价吴良镛在建筑领域方面的成就。第 6 段:创造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二判断思考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 3 分, e2 分, d1分)2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名校名 推荐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3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6 分)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4原参考答案: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 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富有美感。 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修改后的 ( 仅供参考 ) :城市管理者应该关注人,有热情,忠诚, 让人们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应该尊重历史,延续历史环境。( 明确观点 )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是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