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新规范版本的开发企划.ppt_第1页
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新规范版本的开发企划.ppt_第2页
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新规范版本的开发企划.ppt_第3页
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新规范版本的开发企划.ppt_第4页
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新规范版本的开发企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流程、新技术、新设计 - 新规范版本的企划,目 录,抗震设计功能企划 反应谱分析 线弹性时程分析 Pushover分析 动力弹塑性分析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其它 - 对楼梯构件的处理 - 对网架的处理,目 录,风荷载功能企划 高层建筑考虑横向风荷载作用 风振舒适度分析 问题探讨:风振系数、迎风面宽度 楼板舒适度分析 增加中国规范荷载和验算规定 问题探讨:跨度规定,目 录,新规范设计方法 构件分项系数 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应力设计法 钢筋砼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 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目 录,其它 层刚度比计算方法 根据倾覆弯矩决定框剪结构的设计

2、方法 扭转不规则验算 抗震内力调整系数,1.1 反应谱分析,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 阻尼调整系数,- 修改了反应谱曲线公式,1.1 反应谱分析,I0 I1 II III IV,-场地类别增加了I0、I1,1.1 反应谱分析,- 增加了中震选项(性能设计要求),1.1 反应谱分析,- 开放了6度、7度竖向地震分析选项,1.1 反应谱分析,偶然偏心尺寸: 矩形平面:5 其它:用户可调整 平面尺寸包含悬臂部分?,-开放偶然偏心尺寸,1.2 线弹性时程分析,-地震波数量(三个取大值,七个取平均) - 新版本中将增加每个、最大值、平均值与RS结果的比较判断,1.2 线弹性时程

3、分析,-自动选波(选取频谱特性Tg、持续时间满足要求的波、合理调幅),1.2 线弹性时程分析,-自动选波(三条波平均影响系数的验算),1.3 Pushover分析,- 初始荷载:施工阶段结果 加载模式:反应谱分析结果 铰特性值:按实配钢筋计算 需求谱:小震、中震、大震 输出结果:输出结果中将增加性能点、极限点结果与弹性结果的比值,1.4 动力弹塑性分析,- 初始荷载:施工阶段结果 铰特性值:按实配钢筋计算,1.5 抗震性能化设计,Step-1:选定结构或构件的性能目标(四级抗震性能目标) Step-2:验算小震、中震、大震下是否满足性能目标(承载能力、变形) Step-3:不满足时输出NG及修

4、改建议,1.4 其它,- 对楼梯构件的处理:两种方法(荷载、构件) - 对网架的处理:构件(准确计算周期、地震力),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阻尼比,2.1 高层建筑考虑横向风荷载作用,2.2 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分析,2.2 问题探讨:两个方向的脉动增大系数(与基本周期相关)是否相同?,2.2 问题探讨:迎风面宽度由用户自定义的必要性?,3.1 楼板舒适度验算(在Gen中增加新规范要求),大跨度楼盖是指跨度在7m以上的楼盖,此类楼盖竖向自振频率较小,使用时易发生共振现象 双控:自振频率、振动峰值加速度,3.2 楼板舒适度验算(问题探讨),大跨度楼盖是指跨度在7m以上的楼盖:楼盖跨度是否排除次梁?,4.

5、1 构件分项系数,02 版规范没有反映统一标准中的构件分项系数Rd ,一般用材料分项系数确定的强度设计值(fc、fs)计算构件的承载力,有时会造成某些受力状态的失真或计算困难。 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综合反映了材料的强度及构件的受力特征及重要性,可根据具体情况取值,一般取1.0 程序中将提供指定个别构件的构件分项系数方法,5.2 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非地震荷载组合时增加了使用年限荷载调整系数 计使用年限为50 年时取1.0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时取1.1,5.3 应力设计方法,2010版混规首次明确提出可按弹性分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配筋方向上的拉应力分布确定所需

6、钢筋布置及配筋量;受压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5.4 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考虑P- 效应(小P-delta分析)的条件: 不满足下面公式,控制截面弯矩值,L0 : 等效长度,取支撑距离 Cm:偏心距调整系数 ns:弯矩增大系数 :曲率修正系数,5.5 构件挠度和裂缝的计算方法,2010版混规对于构件的挠度计算增加了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构件长期刚度的公式;裂缝宽度计算中钢筋的应力采用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内力计算。,5.6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旧规范:均布荷载、集中荷载两个公式,新规范:一个公式、箍筋部分的系数1.25-1.0,6.1 层刚度比计算中侧向刚度计算方法,框架结

7、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楼层剪力/层间位移 框剪和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6.2 框剪结构根据倾覆弯矩的比值确定设计方法,分四个级别:10、1050、5080、80 10:按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部分应符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1050: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 5080: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80: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6.3 扭转不规则验算,多塔结构:分别计算单塔和整体的扭平周期比 扭转位移比:楼层的位移不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 组合值计算,改为按“规定的水平地震力”计算(商榷,包括倾覆弯矩),6.4 抗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