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与我们同行_第1页
让经典与我们同行_第2页
让经典与我们同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经典与我们同行歙县深渡中学 汪志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时我要引用一些文学经典,当问到同学们是否看过某某名著时,鲜有人能回答。现在农村中学的孩子普遍对经典著作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经典文学高、深、难,读不懂,也就没有多少兴趣;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小学作业繁琐,升学压力大,学生没有精力去诵读整本经典。即使一些趣味性强的经典,如三国演义,也仅限于通读,甚至只读名著导读里的概括介绍。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如饥似渴地阅读啊,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多少国人以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70年代末80年代初,总能感觉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总

2、是满满的找不到座位。现在这种读书气氛越来越淡了,读书却是为了考试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务员、考职称,读书成了工具,全然没有上升为精神的享受,为了生活的愉悦而读书。孩子们不爱经典,作为老师有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些学校根本不重视经典的阅读及其引导,而只重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是多少;一些教师也错误地认为:经典文学不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经典教育是与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相背离的。另一方面,有的老师自己本身都没有看过太多的经典,艺术文学修养和素质都不够,怎么去教学生呢?孩子们不爱经典,作为家长有责任吗?也有责任!虽然一些家长也认识到读经典对孩子的全面培养有好处,但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功课都忙不过来时,为了升

3、学考试,于是就不让孩子读经典了,况且中考、高考录取学生,只看成绩,谁会问你读过多少经典?朱自清先生曾在经典常谈.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也曾圈定“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必读书目”。这些书目不限于国学经典,而是涵括了东西方文化经典(主要是文学经典);不仅是文言经典,也包括白话“经典”。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跟许多高贵的心灵在对话。用积极的、高贵的东西去占领学生远比消极被动地防止学生学坏要有益得多。因此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举办“中华颂”、“论语诵”等重温经典活动,媒介更是通过“百家讲坛”把国学研究与探讨的课

4、堂从大学搬到了“荧屏”。读书,要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的体验,需要集中精力。这就得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中。这就能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灵变得洁净敞亮。读书是个人的事,但又何尝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犹太人把蜂蜜涂在书上,以让小孩从小就喜欢阅读;日本人则在家里每个显眼的位置都摆放一本好书,以让小孩明白书是最重要的东西。亲近阅读,走向高贵。希望09年风靡全国的“中华颂”读书潮,能成为涂在好书上的那点蜂蜜,能激励我们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希望更多的好书能走进我们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