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ppt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ppt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ppt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ppt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专题复习,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 1.(2009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 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 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 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 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

2、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 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那么,“用典”应该可以。 答案 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 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了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 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刻感触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表达技巧,1 抒情手法 2 描写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篇章结构,抒情手法,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

3、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注,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 要赏析。() 答案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 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 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 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 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 特色。,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 烘托 反衬

4、 2、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白描 6、细节描写 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田园乐,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

5、号华阳子。 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 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 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 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 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 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01、比兴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对比 06、用典 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9、叠字 10、互文 11、反问 设问 12、反语,修辞手法,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二

6、)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 (1)第二句诗中的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 (2)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么样的哲理启示 。,(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2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分)。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2分),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

7、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 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扬结合、 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 “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 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 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 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 是欲抑先扬。,2.象征 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 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 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 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 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

8、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长安秋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具匠心。“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考点5 行文结构的技巧 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1.卒章显志 在文章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文章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