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_第1页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_第2页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_第3页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_第4页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我的语文教学幸福之旅韩兴娥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7/8期我们学生时代,被老师“逼”着用一个学期的大好时光反反复复“精读”一本课本;当了老师后,我和众多语文老师一样,“尽职尽责”地用一本课本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不是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也不是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和烦恼,而是根本没有想到语文课竟然能从教材中“突围”。我知道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每个星期也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读课外书,但学生各读各的书,没法进行交流和指导。2000年,按上级要求购进韵语识字教材进行实验,家长们尽管都看到了学生入学不到一年就能自由阅读的效果,但他们念念不忘的是考试成绩,不少家长把孩子

2、在那个年龄段正常的“不良表现”,如书写速度慢、乱用同音字等都“归罪”于我的实验。在这种“夹攻”之中,我向高年级学生借来全市通用的教材,有了一学期学习两本教材的探索,从一本到两本的探索之路最初走得很艰难,但从此走上了“课内海量阅读”的通衢大道。现在,在一年级,我们在课堂上能学习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从二年级开始,就能“两周学完一本教材”,剩下的时间,我们师生就在课堂之上尽情地阅读课外书。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大量诵读经典。一年级

3、:在“海量阅读儿歌”中拼读、识字(一)三个星期教完拼音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适合在任何一个年级进行,但从一年级开始效果最好。因为老师有六年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举三反一”“举十反一”“举百反一”早晚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企图在某一个时间段把某一个知识点学得扎扎实实。拼音教学就是这样,按教参用六个星期教学拼音的结果并不理想:会的学生早已会了,不会的教十个星期也学不会。因为学拼音的难度很大,音节的拼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孩子坐不住,无法集中精力,很难学会;教学拼音的时间如果长了,那些会了的孩子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室里就闹成一锅粥了。所以我一向是用三个星期教完拼音,学生学得肯定不扎实,但拼音教

4、学结束后马上跟上“海量阅读儿歌”,阅读、识字过程是在“实战”中熟悉音节的过程,在实际拼读的过程中会使拼音得到有效复习。无独有偶,我的好友陈琴用中国教育学会的韵律拼音教材两个星期就教完拼音了。我俩的学生当时学得都不扎实,但过后都拼读熟练,没有一个不达标。教学拼音的时间虽短,但必须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按顺序背熟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为以后的拼读练习立下一个“支撑点”。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采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的方法。教材中的两组字母,比如“a、o、e、i、u、”,在语文教材中是两课,教学时当做一组“整体输入”,保证学生能把这组“字母串”背熟即可。至于学生是不是能认熟单个字母

5、,暂可以忽略。教室墙上悬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经常按顺序从头到尾念:“a、o、e、i、u、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n、ang、eng、ing、ong”,让这个“大整体”在学生的脑中扎根。老师还要给学生印发两张带有声母、韵母表的小卡片,让孩子放在铅笔盒中、贴在书桌上,经常随时随地念。学完以后,当学生读错或忘记某个字母时,就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念,自己找出这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定位认读”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定位学习”是小学六年一以贯之的学法。学完声母、韵母后要安排两天的复习时间,学生逐个过关,人人能按顺序

6、读字母。逐个检查要在所有的声母或韵母没学完时就开始,有的孩子不等教完就会了,那就早找老师检查,这样就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很多学生围着老师检查。这种“提早检查”和“复习检查”相结合也是我在所有年级的惯用手段。其他,比如字母的书写、拼读音节的教学等都和常规教学大同小异。这时候能够提速仅仅是因为降低了要求,并不是老师有什么技巧。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拼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拼音仅仅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已。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作另一套文字来教,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儿童对学习汉

7、字的热情。(二)诵读千首童谣暑假中我就给一年级新生编排了一些他们上学前就熟悉的儿歌,如小白兔等,不用老师教他们就会念,并把儿歌中的一些字词排列在儿歌下面,老师略加指导,学生就能“定位认读”生字,就能“自学”,入学第一天小孩子就能“自由阅读”。三个星期的拼音教学一结束,我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大卡片发给他们,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集体学习时,第一遍是集体拼读,按座次轮流领读自己的姓名,不会读的,会有自告奋勇的“小老师”帮忙。学生一边拼读一边认字,有时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真是劲头十足。为方便学生拼读全班学生的姓名,也方便学生发作业本,我在学生课桌上贴姓名小卡片。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

8、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拼读完姓名,再读最简短的三字童谣,再过渡到五字、七字童谣,在大量阅读中慢慢提高阅读的难度,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语儿歌100首歇后语儿歌100首多音字儿歌200首等进入了我们的课堂。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咯咯哒,下个蛋,母鸡拿蛋去拜年。黄鼠狼,接过蛋,咬得母鸡直叫唤。你说母鸡是傻还是贱?这些儿歌好玩,小孩子喜欢读,不由自主地反复读。除了能够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外,还积累了很多鲜活的语言。“脉”这个多音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大,但如果通过背诵儿歌的形式学习,只要“扯着嗓子读”就能学会。脉猫咪爱上鼠大哥,含情脉脉送秋波。秋波送得有点多,鼠大哥急忙摸脉搏。脉搏跳

9、动次数多,证明心里挺乐和。心里乐和不用说,拉起猫咪唱儿歌!在一年级阅读起步阶段,我尽量找这种搞笑的儿歌,小学生边读边笑,我们的海量阅读就是从这种看起来不够“高雅”的小儿歌开始,一直读到诗经论语孟子这种经典。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不同的星级评价标准。对儿歌的要求是:一星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注音的儿歌;三星标准: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由阅读注

10、音读物,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在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中,一年级的海量阅读为孩子的书香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三年级: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一年级诵读近千首儿歌,学生已经过了识字关,那些认字模糊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把字认得越来越扎实。二、三年级的重点是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为口头、书面表达打下基础,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流畅地表达见闻感受,达到“保底”的要求。这个“保底”的要求不高,对没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如果不把大量读物引入课堂,每个班都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人话”文不达意,不通顺。到各个学校调查一下语文老师,就知道我没夸大其辞。这也是十多年前,我按常规教课本时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逾越

11、的“天堑”。所以,二、三年级,我先通过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把这一难关“攻克”。(一)流畅朗读二、三年级练习朗读的首选读物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材都配着录音带或MP3录音。上课时,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课本,精力可集中了,每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听完录音孩子自己读一遍,难读易错的生字、生词、句子,老师或者打印出来,或者写到黑板上,或者放映到屏幕上,大家一起读。带着故事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是适合二、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韵文、诗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直至熟读成诵,这是文言文启蒙阅读。但这个阶段以阅读白话文故事为主,古代诗词占的分量比较少。韵文、

12、诗词下面带的故事是用来练习朗读的。课堂上只安排集体读一遍的时间,老师通过一些奖励手段,引导孩子主动提前阅读,引导亲子共读,家长多听孩子念,给孩子纠正读音。老师则在课堂上领读故事中易错的词语,为学生清除阅读的障碍。(二)积累语言翻阅自己以前的教学笔记,发现有些教学方法只适合彼时彼地,随用随丢,但有些教法一直没变。比如我要求学生在略读全文的基础上诵读部分句段的做法是从初为人师就开始并一直采用的。最初,我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但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段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老师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检查

13、的形式也不固定,有的全查,有的查几句,有的让学生帮着查。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所有的班级。在进行海量阅读之前的十多年我一直这样做,只不过当时学生没有共读同一本书。我任教的班级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学生,他们经常发表文章。2000年之后,我走上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海量阅读之路后也是这样做,全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外化为朗读、作文、口语表达)明显高于平行班。但懒学生专拣最简单的句段背诵,欣赏水平差的学生找不出最好的句段,于是我开始给学生出口头填空题(自学材料)背诵,这样,全班学生都必须诵读文中表现力最强的句段,而且学生背诵填空题的速度比背诵句段要快很多,在背诵过

14、程中孩子还能“连蒙加猜”地理解所填的词语。如:再听那格凸之水来到这里,经过二十多米宽,五十多米长的窄行之后,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便各奔东西,环石而过,穿岩而行,或跌入深潭,或串入幽谷学生读这些段落,他们看不出有什么“好词好句”,但一经背诵,“环石而过”与“穿岩而行”,“跌入深潭”与“串入幽谷”中的两个动词形成对比,学生就能模模糊糊地体会到用词的恰当,并在写作中运用。出填空题耗费了我的大量时间,但劳而有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背诵、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优美的句段,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老师把字放大,在上课时通过屏幕集体背诵、讨论。大部分老师很难有从一年级教起的机会,从中高年级“半路出家”进行海量阅

15、读的班级,就从最简单易行的背诵优美句段开始,从上级倡导的读物开始阅读。比如我们潍坊高新区进行“阅读周计划”实验,那些材料被我高高兴兴地纳入了我们班的课堂。海量阅读起点很低,只要肯尝试,“一般老师、一般生源、一般学校”人人可为。当师生一步一步走向优秀,当考试不再成为阻碍,当学生作文水平遥遥领先,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大量诵读经典了。四、五、六年级:经典阅读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常用汉字,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阅读,一星期读1020万字的白话文轻而易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但这种没有多大难度的阅读意义不大。这个年龄段的学

16、生记忆力尚好,没有其他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干扰,可以从从容容地学文言文,不求甚解地通过海量的文言文慢慢浸润,不必像在中学那样揪住一篇文言文分析、背诵,以求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段时间虽然逐渐增加文言文的比例,但文言文、白话文是同时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从字数上讲,有的书白话文占的分量重,有的书文言文占的分量重。比如,读唐诗、宋词,在三年级时读带故事的读本,到四、五年级就选择古诗带注音、译文不带注音的版本。从最初的一本书有四十多首诗词,到一本书有近二百首诗词,白话文故事就渐渐淡出了。史记资治通鉴中的文言文是通过五千年故事学习的,白话文故事从字数上讲占的比例很高,文言文字数虽少,但难度大,如果不是通过

17、这种边读故事边学文言文的方式,学生会觉得艰涩。读经的热潮风起云涌,但不少家长对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没有兴趣,所以诵读总会被“死记硬背”的声音质疑,读了会用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在低年级学习俗语儿歌100首时就注重“学以致用”。比如学了“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这首俗语儿歌,后面就设计这样的练习:你要抓紧时间读书啊,_,我们要充实自己,就必须要读书。阅读经典更要注重学以致用。以读历史学成语“远古”部分为例,前面的“相关成语”用最简练的语言讲成语故事和比喻义:洗耳恭听:许由嫌尧让他当官是侮辱了他,到河边洗耳朵。现在形容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或欣赏优美的乐曲。每个单元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以致用”练习:.他

18、在这里备受尊敬,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总是_。读论语学成语也设计了“大显身手练一练”环节,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词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1.成语意思猜一猜:_: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_: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2.成语运用猜一猜:王老师教育学生特别有耐心,对一些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_地教导。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_的精神是不行的。3.近义成语猜一猜:不厌其烦:_手不释卷:_反义成语猜一猜:无心向学:_这些练习不同于常见的阅读习题,而是侧重语言的积累。一个词在这里练习了四遍,这四遍练习不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不断动脑思考的练习,不

19、断加深记忆和理解的练习。博爱名句选也编排了学以致用栏目:学唐诗时,我也寻找、编写学以致用的例子: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这地球真的变小了,也早已成了生活中的现实。,后人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还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表达了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志向。等我有了时间,还想给诗经、论语等经典设计“学以致用”的例子,更期盼有志于经典诵读的老师一起合作编排“学以致用”的范例。那样的话,阅读与表达之间就搭起了桥梁,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了。两周教完教材的策略语文课本的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学得最慢,加上拼音教学大约两个月,到三年级就能半个月学完。但生字的书写、中高年级作文练习还是和常规区别不

20、是很大,是慢慢进行的。(一)低年级课本的教学一、二年级的课文短,学生又处在擅长背诵的年龄,这时候拼读音节比较困难,到了能读熟的时候就差不多背过了。课文能背过就可以了,能有感情朗读更好,课文内容是不是理解都不重要。我们班经常有小孩子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但问他一个问题,摇头说不知道。实际上课文的内容都不深,小孩子读熟的时候就已经读懂了,但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述明白他的理解。课文的朗读与生字的书写不是同步进行的。起始阶段要反反复复、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于是以两天一课的速度练习写字,同时以一节两课的速度练习阅读。课本的达标也分三星标准。一星标准:读熟课文;二星标准:背诵课文;三星标准:认识生字。我给学生打

21、印了生字表,生字是从课文中找的,比教材中要求的二类字数量多一些,标有页码方便学生到课文中“定位认读”。如:P58:亭座枝烟P60:闹做餐操升旗刷洗穿起钟床用阳台低年级只做两件事:读书、写字,司空见惯的低年级写话训练我不进行,各种题型的卷子不做,甚至组词作业都没有,只要把字写工整即可,尽可能省出时间让学生多朗读。围绕课本的教学是洗脸盆里扎猛子,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老师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难施展得开,而把孩子放到大海中才能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海量诵读,见到一篇生疏的课文,开口就能读得比较熟练,再练习读两遍,就能读得非常流畅并理解大意,这样,就可以两周教完教材了。(二)中高年级两周学完教

22、材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一节课读熟、理解一个单元的课本并非难事,两个星期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轻而易举,两个星期以后,还要慢慢地进行写字、作文教学。用心的孩子书面作业很少,那些懒孩子要一遍又一遍写生字,直到写熟为止。我对课本的备课都是在假期中完成的,备课的内容一般有两项:第一项是课文口头填空。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填空:景色_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_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_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_山道,常常会有一种_、_的感觉。准备这样的口头填空题是为了背诵词语和表现力强的句子。嵌在文中背诵,能达到记忆与理解的双重目的

23、,当然“理解”不要求深刻、准确。大部分学生能在开学两周内完成口头填空题的背诵,基本和“两周学完教材”同步。第二项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这份练习我一向重视,既练习拼读,又练习写字,这是一项常规练习。因为有这项练习“垫底”,我在一年级用三个星期就结束拼音教学,却没有学生留下不会拼读的后遗症。我常常观察阅读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很高兴地看到他们能独立拼出字的读音。备课时让“练习”与“答案”配套。所谓“答案”就是“词语表”,下面是苏教版六册第146页的词语表,一个生字组了两个词。P146:挥舞发挥舞蹈舞曲夺走争夺下面是打乱顺序的看拼音写汉字练习,学生先自己拼读,不会写的字可以对照词语表。P146:f huw q()()zhng duhu w()()w dodu zu()()“看拼音写汉字”在一个学期中反复练习,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