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统计功能简介.ppt_第1页
EXCEL统计功能简介.ppt_第2页
EXCEL统计功能简介.ppt_第3页
EXCEL统计功能简介.ppt_第4页
EXCEL统计功能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计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应用软件,第一章 EXCEL的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功能概述,EXCEL2000中文版是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电子表格软件。 具有强大的电子表格处理功能 附带有内容丰富的统计数据处理功能(统计函数和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宏) 注:由于EXCEL2000的统计函数和统计数据分析宏附带在OFFICE2000中,不需要单独安装,因此所有安装有OFFICE2000的正在使用的计算机都能够直接调用EXCEL2000的统计功能。,一、加载EXCEL数据分析宏程序,1、打开EXCEL(2000版本)后,如果在“工具”项的下拉菜单中没有“数据分析”命令出现,则说明EXCEL尚未加载分析工具

2、宏程序。 2、点击“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在弹出的“加载宏”对话框中勾选“分析工具库”,然后点击确定。EXCEL的“工具”菜单里即会出现“数据分析”的命令选项。,二、EXCEL的统计函数,EXCEL提供了大约80个统计函数。 在EXCEL运行过程中调用统计函数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在工作薄的单元格中直接输入统计函数的函数名称(必须在统计函数名称前加“=”符号),立即就会弹出该函数的初始值输入对话框;或在工作薄的单元格中输入“=”符号后,查找工作薄左上方的“名称”显示格内出现的函数选择表,选择某个函数名称,同样会得到该函数的初始值输入对话框。 2、利用粘贴函数按钮“fx “调用,单击“fx

3、 “,即会弹出一个EXCEL函数选择表,选择其中的“统计”选项,再单击,又会弹出一个EXCEL统计函数选择表,选定需调用的统计函数名称,同样会弹出该函数的初始值输入对话框。,第二章 描述统计的EXCEL应用,统计数据的分组和整理:直方图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值的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中位数、众数、峰度、偏度等,一、直 方 图,例1 将某班50名学生概率统计考试成绩顺序排列如下: 50 51 54 58 59 61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9 70 71 72 72 72 73 74 74 74 75 75 75 75 76 77 78 79 80 8

4、1 82 83 84 84 85 86 86 87 88 90 91 91 95 97 99 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步骤:,1、进入EXCEL并打开新工作薄,在A单元列中逐个输入原始数据,然后在B单元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一般上限均取“10”的倍数减 1,而分组的下限将默认为“10”的倍数。 2、输入例1中50个原始数据。在B1单元中输入标志名称,在B2单元中输入“59”作为第一组的分组上限,在B3单元中输入“69”作为第二组的分组上限,选取B2:B3,向下拖动所选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可以填充到需要的分组单元。 3、从工具菜单中下拉选择“数据分析/直方图”,点击确定按钮,打

5、开直方图分析选项框。,4、在直方图选项框的“输入区域”中输入含有原始数据单元的范围,本例为$A$1:$A$51,更为简便的是直接用光标圈选A列的数据。此外,如果引用范围包括标志值的名称,须勾选“标志”选项。 5、在“接收区域”中输入包含有分组标志值单元范围的引用,本例为$B$1:$B$6,通常这些分组区间的界限(上限)必须按升序排列。 6、在“输出区域”中输入想让输出表显示其范围的左上角单元引用(必须是空的单元),注意防止表格与图表以及原始数据的覆盖和重叠。本例取$D$1。,7、如果勾选“图表输出”复选框,除了在EXCEL工作表上得到一个频率分布表外,还可得到另一与之相对应的直方图。 8、在E

6、XCEL数据分析/直方图分析工具的对话框中输入完毕后,单击确定。输出表的$D列为分组的上限, $E列为各组的频数。 9、对输出的图表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并进行格式化,修改后的直方图可以与原始数据放在一起,也可以输出到新的工作表中。 操作演示见EXCEL文件“直方图、描述统计”,二、统计数据分布特征值的计算,统计数据分布特征值包括: 分布集中趋势指标样本均值、中位数、众数 分布离散趋势指标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标准误差、峰度 分布非对称性趋势指标偏度,1、进入EXCEL并打开新工作薄,在A单元列中逐个输入需测定分析的变量数列数据,必须将这些数据的有关数据值输在工作表的同一列中,并且在第一个数值

7、上方的单元格中键入有关的标志名称,以便在输出图表的分析结果中能够明显地定义数据的名称。 2、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弹出统计分析对话框,双击“描述统计”,显示对话框。 3、在“输入区域”里输入含有测定数据单元的范围,本例为$A$1:$A$51,更为简便的是直接用光标圈选A列的数据。这里还包括变量数列的标志名称。,步骤:,4、勾选“标志位于第一行”选项。选择该框是说明输入区域和接收区域的单元格范围引用中,第一行为标志名称,而非数据,并且在输出的测定结果中能够显示数据被定义的名称或意义。 5、在输出选项中勾选“汇总统计”,即可得到分布特征值的测定结果。如果还想知道分析数据中排序为第K

8、个最大值的变量值,可选“第K大值”的选项框,并在其序号框中输入想要知道的序号值,如想知道第2个最大值,即在序号框中输入2,一般的默认值为1,即最大值。同理可在“第K小值”的选项框中作选择。,6、在输出选项框中必须确定所要显示的输出结果所处的工作表区域,有两种选择,即新设工作表和原始工作表。如输出结果将位于新设工作表中,可以在选项框中输入新设工作表的名称。 7、完成上述步骤后,单击确定。 操作演示见EXCEL文件“直方图、描述统计”,s,s2,最大值最小值,样本容量n,第三章 概率计算,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和概率曲线图的编制 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和概率曲线图的编制 动态概率分布曲线的编制,一、二项分

9、布概率的计算和概率曲线图的编制,1、点概率P(X=k)计算:直接输入“=BINOMDIST(k, n, p, 0)”或在BINOMDIST函数公式菜单中分别输入参数,其中“0”也可换成“false”. 2、累计概率P(Xk)计算:直接输入“=BINOMDIST(k, n, p, 1)”或在BINOMDIST函数公式菜单中分别输入参数,其中“1”也可换成“true”. 3、二项曲线图编制:选择二项分布的全部点概率值,点击“工具”栏的“图表向导”,在弹出的选项框标准类型中选择“折线图”,在子图表类型的图案中选择不带点子的折线图案,按确定后,按照对话提示继续下去,最后点击完成.,二、正态分布概率的计

10、算和概率曲线图的编制,1、概率密度值f(x)计算:直接输入“=NORMDIST(x, mean, standard_dev, 0)”或在NORMDIST函数公式菜单中分别输入参数. 2、分布函数值F(x)计算:直接输入“=NORMDIST(x, mean, standard_dev, 1)”或在NORMDIST函数公式菜单中分别输入参数。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计算也可直接输入“=NORMSDIST(z)”.,3、正态曲线图编制: 1)输入x值时,通常采用比平均值低3倍标准差的数量作为初始量,其每个变量之间的增量可以设计为标准差的5%。如作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曲线图表,应从X1(=0-3*

11、1=-3)开始,增量为0.05(=0.05*1). 2)选定正态分布的全部概率密度值,注意不要包括第一行的标志名称。点击“工具”栏的“图表向导”,在弹出的选项框标准类型中选择“折线图”,在子图表类型的图案中选择不带点子的折线图案,按确定后,按照对话提示继续下去,最后点击完成.,三、动态概率分布曲线的编制,1、动态二项概率分布曲线的编制,设置数值调控按钮: 1)在“视图”选项的下拉菜单中下拉到“工具栏”中选择“窗体”项并单击,出现窗体按钮的选择菜单,点击“滚动条”,并把它拉到B4和B7单元格变成数值调控按钮。 2)把鼠标放置在数值调控按钮图标上变成手形并右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控件格式”。 3)B4的“设置控件格式”栏中“单元格链接”中输入“A4”,B7的“设置控件格式”栏中“单元格链接”中输入“B7”,再在A7单元格中输入“=B7/100”。,2、动态二项概率分布曲线的编制,设置数值调控按钮: 1)在“视图”选项的下拉菜单中下拉到“工具栏”中选择“窗体”项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