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ppt_第1页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ppt_第2页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ppt_第3页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ppt_第4页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新古典贸易思想,3.1.1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2、两个概念 要素丰裕程度 要素密集程度,(1)要素丰裕度 指两国要素拥有量或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 要素丰裕的实物定义 (TK/TL)乙 (TK/TL) 甲,则?资本相对丰裕,?劳动相对丰裕。 要素丰裕的价格定义 (R/W) 乙 (R/W) 甲,则 ?劳动相对丰裕,?资本相对丰裕。 例子 甲国拥有(10K,20L),乙国拥有(20K,50L

2、) 谁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谁是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设两种商品X、Y,使用两种要素K(资本)和L(劳动): 若: (K/L)y (K/L) x 或 (L/K) x (L/K) y 则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注意:要素密集度指商品生产投入要素的相对比较而非绝对量的比较。 例子 X投入(10K,8L),Y投入(20K,20L) 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3.1.2赫克歇尔俄林的主要贡献,赫克歇尔: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贸易的基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俄林的贡献可以概括为:

3、 1、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2、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3.2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3.2.1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 一、基本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二、生产与贸易模式,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

4、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总体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3.2.2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一、总体均衡分析,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假设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的原因 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一)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美国 中国,图3-1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P*0=1.5,S1,CIC1,C1,P1*=1,0 30 50 大米,钢铁 60 40,CIC0,进口 PPF,出口 E,钢铁 50 30,0 40 60 大米,出口 PPF,进口 E,S1,C1

5、,CIC1,P0=0.5,P1=1,CIC0,A,A,(二)国际贸易的总收益,A,B,C,S,CIC0,CIC,CIC1,P0,P1,P1,钢铁,大米,O,二、局部均衡分析,(一)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1.0 0.5,P(千元),Q,P(千元),P(千元),1.5 1.0 0.5,1.5 1.0,出口,进口,Q,Q,D,DM,D,S,Sx,S,图3.3大米贸易及其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A)中国大米市场 (B)国际大米市场 (C)美国大米市场,(二)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

6、比率。,(三)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图3.4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P(千元) P0=2 P*=1,供给曲线,需求曲线,进口M,0 S1 S0 = D0 D1 数量,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四)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图3.5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五)单个商品市场上的贸易利益,自由贸易利益 价格: 生产: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a +b) 消费者剩余: - a 总计: + b,出口市场,S,D,Qw,P,c,d,P1,P0,自由

7、贸易利益 价格: 生产: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c 消费者剩余: +(c+d) 总计: + d,进口市场,(六)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S,D,Qw,P,e,f,P1,P0,美国贸易利益 价格: 生产: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e 消费者剩余: +(e+f) 总计: + f,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1947年美国每100万美元进出口商品中所需要素情况,3.3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表3.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 “里昂惕

8、夫之谜”仍然存在!,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 (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3.3.3 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利莫(Leamer):提出了里昂惕夫检验HO理论的方法问题 伯文(Bowen)、利莫和斯维考斯克斯(Sveikauskas):赫克歇尔俄林的关于资源禀赋和要素生产密集型的理论对于全球实际贸易模式的解释是不够有力的 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些实证研究提供了支持HO模型的证据,附录,显示比较优势 提供曲线 要素密集度逆转,附录1:显示比较优势,如何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理论上 实践中:显示

9、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决定出口结构,即商品的贸易模式反映了相对成本的不同 人们对各国各类商品的偏好相同,引致需求也相同,(1)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如果 ,表示国家j在商品i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2)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如果RRCAic1,表示国家c的产品i在区域R中具有比较优势。,附录2:提供曲线,(1)背景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国际贸易纯粹理论(1879年)和经济学原理(1890年)等。马歇尔运用几何的方法使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更加前进一步,表达也更为清晰明确。 马歇尔是用提供曲线(Offer Curve)来说明商品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条件及其变动。,(2)含义 提供曲线(相互需求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