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ppt_第1页
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ppt_第2页
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ppt_第3页
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ppt_第4页
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醚 和 环 氧 化 合 物,10.1 醚的命名 10.2 醚的物理性质 10.3 醚的制法 10.4 醚的化学性质 10.5 冠醚 10.6 环氧化合物,2, 简单醚的命名:先命烃基的名称(省去基字),然后加上“醚”(ether)字;两烃基不相同时,脂肪醚将小的烃基放在前面,芳香醚则把芳基放在前面,10.1 醚的命名,3, 复杂的醚用系统命名法:选择较长链为母体,有不饱和烃基时,选择不饱和度较大的烃基为母体,烃氧基为取代基。 CH3O- 甲氧基 CH3CH2O- 乙氧基 PhO- 苯氧基, 对三、四元环环醚,以“环氧某烷”来命名。,4,氧杂(噁)oxa; 氮杂(吖)Azo; 硫杂(噻)th

2、ia,10.2 醚的物理性质,沸点: 因醚分子中无氢键,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但比烷烃高。 溶解度:醚能与水形成氢键,溶解度与分子量相近的醇相近。 环醚有较大的溶解度。,5,一、醇分子间脱水,10.3 醚的制法,6,局限性: (1)仅限于制备单醚 (2)只适用伯醇为原料,仲醇、叔醇此条件下,易发生分子内脱水。,7,二、威廉姆逊(Willianmson)合成法,反应按SN2机理进行,对RX的选择原则是: (1)选择空间位阻小的RX,如伯、仲卤代烷。 (2)避免用ArX,因X直接连在芳环上不易离去。,1 脂肪醚的合成:,注意选用合适的醇钠和卤代烃,如,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8,2 芳香醚的合成,

3、(06-12-12),9,但:,3 环氧化合物的合成,10,优点:不会发生消除,比威廉森合成法的限制小。 缺点:空阻太大时不好络合,所以,三级丁醚不好用此法合成。,三、烯烃的环氧汞化-去汞法,反应遵循马氏规则:氢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烷氧基加在 含氢较少的碳上。,四、乙烯基醚的制法,由乙炔与醇的加成制备。,11,10.4 醚的化学性质,除某些环醚外,醚是一类很稳定的化合物,与活泼金属、碱、氧化剂、还原剂等不反应。,12,如: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物 戊烷,1-戊炔,1-甲氧基-3-戊醇,二、醚键的断裂: 醚怕氢卤酸,特别是HI!,1. 反应活性:HI HBr HCl,13,2.说明: (1) 混合醚

4、与氢卤酸作用时,一般是较小的烷基生成卤代烷,当氧原子上连有三级烷基时,则主要生成三级卤代烷。 (2) 含芳基的混合醚与HX反应,总是生成脂肪卤烃。 (3)乙烯基醚在稀酸作用产生醛、酮。,例1,14,例2,两个烃基都是芳香基,则不易发生醚键的断裂,在有机合成中,成醚反应用于保护醇或酚羟基。如:,15,3. 反应机理,氧与二个1oC相连,发生SN2,氧与2oC、 3oC相连,发生SN1。,4. 同碳二醚,16,用做保护基。如:,三、过氧化物的生成,化学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温和地进行氧化,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这种反应称为自动氧化。,说明:,蒸馏醚类化合物前要检查(淀粉-KI试纸),蒸馏时不能蒸干

5、!,17,检验方法: A、过氧化物+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紫色,说明有过氧化物存在。 B、过氧化物+硫酸亚铁/硫氰化钾 红色Fe(CNS)63-,除去方法: A、用还原剂(FeSO4/稀H2SO4)或(硫代硫酸钠)除去; B、在贮藏醚时,在醚中加少量的钠或铁屑。,18,定义: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下可以重排为邻烯丙基酚或对烯 丙基酚,称为Claisen重排。,四、克莱森(Claisen)重排,如果两个邻位都被占据,烯丙基迁移到对位上。,19,1. 反应机理: 协同反应机理,当芳基的两个邻位未被占满,重排主要得邻位产物;两邻位被占满,重排到对位,邻、对位均被占,则不发生重排。,20,2. 扩展的C

6、laisen重排,Claisen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若有烯丙氧基(CH2=CH-CH2-O-)与碳碳双键相连的结构,就可发生重排。,注意: 首先要找准乙烯基和烯丙基片断,烯丙基碳氧键断裂,两烯键碳原子相连,双键位置转移,可得到醛或酮。如:,21,3. Claisen重排的应用,用于制备烃基酚及,-不饱和醛或酮。,22,定义:分子中具有-CH2CH2O-重复单位的大环多醚。 命名:总原子数 + 冠 + 氧原子数:“X-冠-Y”,10.5 冠醚,一、冠醚的结构和命名,冠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一类大环多醚, 其特点是分子中有一个空腔,可以容纳一个金属离子,氧原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力,

7、使金属离子可稳定保持在空腔中。,1987年,C.J.Cram, J.M.Lehn和C.J.Pedersen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3,二、冠醚的合成:主要是Willianmson法,三、冠醚的性质和应用,分子呈环形,中间有一个空隙,氧原子向内,CH2向外。,18-冠-6,18-冠-6冠醚空穴直径0.27nm,K+直径0.266nm,18-冠-6与K+的配合物,24,主客体配合物 主体(host) 客体(guest),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作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PTC):将水相中的试剂包在内部带到有机相中,从而达到催化非均相反应的目的。,相转移催化原理:,(0

8、6-12-14),25,比 较,26,研究新热点:手性冠醚 手性中心的引入,使其对客体分子具有结构选择性和手性选择性。如:冠醚环上连接环糊精,增加对客体分子的多点识别。,天然存在的抗菌素如莫能菌素的醚键与Na+结合,其亲酯性烷基处于配合物的外层,故可带Na+透过细菌膜内,破坏膜内外的Na+正常平衡,干扰细胞呼吸,达到抗菌目的。少量莫能菌素能杀死家禽体内的寄生虫。,27,结构,环的张力较大,易断裂,发生开环反应。,10.6 环氧化合物,三元环醚称为环氧化合物。,一、开环反应,环氧化合物在酸或碱催化下,容易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多中有机中间体:,28,环氧乙烷还能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9、剂,见P328。,29,1. 开环反应机理:SN2反应机理,(1) 酸催化:酸先质子化,而后亲核从环氧环背面进攻碳原子。,(2) 碱催化:强亲核试剂从环氧环背面进攻碳原子。,2、开环的方向及产物的立体化学,(1)酸催化:亲核试剂进攻取代基较多的C原子,反式加成。,30,反应中,C-O键的断裂超过亲核试剂与环碳原子间的键的形成,是SN2 反应,但具有SN1的性质,电子效应控制了产物。,31,如果进攻的环碳原子是手性碳,将导致构型转化:,32, 环氧化合物与硼烷的反应,(2)碱催化:亲核试剂进攻取代基较少的C原子,反式加成。,乙硼烷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也是酸催化开环,硼与氧结合,其作用与质子酸类似

10、,因此,硼烷中的负氢转移到取代基较多的环碳原子上。,33,碱催化开环主要是试剂活泼,亲核能力强,环氧化合物上无带正电荷或负电荷,C-O键的断裂与亲核试剂和环碳原子间键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为SN2反应:,试剂选择空间位阻小的位置,即进攻取代基较少的环碳原子:,如:试剂进攻未涉及手性碳,构型不变:,34,环氧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也属于碱性开环:,总结:酸、碱开环,均为SN2历程,亲核试剂总是从氧桥的反位进攻中心碳原子,得到反式开环产物:,35,(1)乙二醇的生产,酸催化水合(后处理困难),二、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应用,(2)二甘醇、三甘醇的生产,36,(3)甘油的生产,三、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自学),37,P309 14题,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