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_第1页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_第2页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_第3页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_第4页
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存 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世界先进汽车装备水平以及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展望。 关键词: 汽车装备制造业 现状 发展趋势 前景 Abstract:Abstract: The caption mainly elaborated on Chinas auto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domestic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blems a

2、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world advanced automotive equipment level and domestic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Key words:words: Automobi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Prospects 目目 录录 1 1 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3 1.1 世界汽车发展史.3 1.1.1 汽车诞生的历史背景.3 1.1.2 汽车

3、诞生的时代背景 .3 1.2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展简述 1.2.1 大众汽车公司3 1.2.2 丰田汽车公司3 1.2.3 雪铁龙汽车公司3 2 2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4 2.1 我国汽车发展史.4 2.1.1 建国初期 25 年(1953-1978).4 2.1.2 改革开放以后(1978 年以后) .4 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4 2.2.1 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分析 4 2.2.2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4 2.2.3 国际竞争力低 4 3 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 3.1

4、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4 3.2 我国汽车备件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4 3.3 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解决措施4 3.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4 4 国内汽车制造业展望国内汽车制造业展望 4 4.1 世界先进汽车装备制造水平4 4.2 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4 4.2.1 汽车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4 4.2.2 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4 4.2.3 汽车制造业发展与人才需求4 结 束 语.5 谢 辞.6 文 献.7 1 1 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汽车 自上个世纪末诞生

5、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 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 18 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 加速到 100 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 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 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这篇资写着许 多有趣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五大汽车强国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望汽 车的发展历史,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1.11.1 世界汽车发展史世界汽车发展史(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6、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随着生产力大幅度地增长,要求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从德 国人奔驰和戴姆勒于 1886 年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 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法国制成第一辆汽车的时间是 1890 年;美国是 1893 年;英国是 1896 年;日本是 1907 年;俄罗斯是 1910 年。 (1)蒸汽汽车 1769 年英国人古诺研制出第一辆整齐三轮汽车,试车十五分钟就撞到了墙 上,成为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 1825 年出现蒸汽机公共汽车,可载客 25 名,时速 32KM/H,1843 年在伦敦 投入营运,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 由于蒸汽

7、汽车速度慢、体积大、热效率低、污染严重,随着内燃机的出现, 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内燃机汽车 1885 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将自己设计的汽油机安装在一辆三轮汽车上, 排量为 0.785 升,功率为 0.654KW,最高时速 15KM/H,具备了现代汽车的基本 特点,如:火花点火、钢管车架、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差速器等。1886 年 1 月 29 日,卡尔奔驰获得汽车发明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诞生日,卡尔奔驰 本人也被称为“汽车之父”。 同一年,戴姆勒研制成功第一辆四轮汽车,采用四冲程汽油机,排量 0.46L,功率 0.82KW,时速 18KM/H,戴姆勒本人也与奔驰并称为“汽车之父”

8、。 (3)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 这一时期,继奔驰和戴姆勒汽车公司之后,福特、通用等 20 多家汽车公 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也有家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汽车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等速万向节, 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四轮制动、液压减震器都是这个时期发明的。 2汽车发展全盛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西欧汽车产量从战前的 80 万猛增到近 800 万辆,增长了近 10 倍。大众的甲壳虫在 1936 年至

9、 1973 年间共 生产了 2150 万辆,欧洲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 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产量从 1963 年的 100 万辆迅速增加到 1970 年的 400 多万辆。至 80 年代,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 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3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期(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 5000 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 市场趋于饱和,汽车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欧、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 1998 年 5 月 7 日,

10、德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与美国第三大 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在汽车工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而亚洲的韩国 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的实现了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个重 要生产基地。 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防 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系统、三三元催化器在这一时 期相继出现。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1.11.1.1 汽车诞生的历史背景汽车诞生的历史背景(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1870 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 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 19 世纪七十年 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 1870 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 展突飞

12、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 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 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典型特征为自动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 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 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 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 入

13、了电气时代。 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 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 1866 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 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 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出来。 1.1.21.1.2 汽车诞生的时代背景汽车诞生的时代背景(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14、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 项重大成果。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 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 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 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 工具的发动机。1885 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 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 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 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

15、发动机,功率为 3/4 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 师狄塞尔又于 1897 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 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 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 19 世纪 90 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 50 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 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 1859 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

16、石油,钻出第一口 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 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1.21.2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展简述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展简述(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现在世界主要的汽车工业集团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形成了 “6+3”的世 界格局。所谓 6 就是指通用、丰田、福特、雷诺 -日产、大众、戴姆勒-克莱 斯勒六家超大汽车集团, 3 是指现代、标致-雪铁龙、宝马三家相对较小的汽

17、车集团。 (这 9 家主要的汽车集团在 2004 年的产量如图 1.1 所示) 2004 年主要汽车集团年产量及市场份额 图 1.1 2005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突破了 7 亿辆,年产量更是达到了 7000 万辆,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保有量、年产量如下:(见图 1.2) 2005 年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保有量及年产量 图 1.2 1.2.11.2.1 大众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18、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 1937 年 5 月 18 日,总部在沃尔夫斯堡,1938 年推 出“甲壳虫”大众化轿车,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从 1938 年到 1973 年 共生产 2150 万辆,创下了世界单产记录。 1960 年大众公司与奥迪公司合并, 1985 年与中国上海汽车公司合资成立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1991 年与中国一汽合资成立了一汽大众汽车公司。 旗下主要品牌有大众、奥迪、宾利、兰博基尼、斯柯达等。 1.2.21.2.2 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9、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丰田公司创立于 1937 年 8 月 28 日,创始人丰田喜一郎,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飞速发展,为二战后日本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现状是日本第一大 汽车公司,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 1998 年与中国四川汽车集团合资成立四川一汽丰田, 2000 年与中国天津 汽车集团合资成立天津一汽丰田, 2003 年与中国一汽集团成立一汽丰田, 2004 年与中国广州汽车集团合资成立广汽丰田。 旗下主要品

20、牌有丰田、皇冠、雷克萨斯等。 1.2.31.2.3 标致标致- -雪铁龙汽车公司雪铁龙汽车公司(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标致公司成立与 1896 年是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雪铁龙公司成立于 1919 年,是法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1976 年标致与雪铁龙公司合并成立标致 - 雪铁龙汽车公司。 1985 年标致与中国广州汽车公司合资成立广州标致汽车公司

21、, 1992 年雪 铁龙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神龙汽车公司。 2 2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 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 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2.12.1 我国汽车发展史我国汽车发展史(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956 年 7 月 14 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 车

22、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 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 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三部曲: 2.1.12.1.1 建国初期建国初期 2525 年(年(1953-19781953-1978) (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

23、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 年1984 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 代烙印。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 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 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 年 7 月 15 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 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 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 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

24、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 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 1970 年,全 国汽车产量才突破 10 万辆,1980 年才突破 20 万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 年, 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 “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 10 周年的礼物而 相继面世。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 遏制在襁褓之中。从 1958 年到 1983 年,中国轿车用了 25 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 破 5000 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

25、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 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 1978 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 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 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 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 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1978 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 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 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2

26、.1.22.1.2 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19781978 年以后)年以后) (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 (1984 年-1997 年) 1984 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 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 年 1 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

27、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 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 年 3 月,中德合资轿车生 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 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 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 1986 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 进了“七五计划”。到 1994 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 25 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 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 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

28、定了 “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 年,中国轿 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 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 业发展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 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 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 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 (1997 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 中国,还没有哪

29、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 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 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 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 年 3 月,奇瑞公司 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 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 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 年自主企业销售 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 43.4%,而 2004 年自主企业的销售增幅仅为 3.5%。 其中,奇瑞汽车销售 18.

30、9 万辆,增幅达 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 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 Aoo 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 55的份额; 在 Ao 级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 50.4%的份额;而在 A 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 只有 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 始脱颖而出。从零到 20 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 2004 年 20 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 50 万辆轿车下线还不到两年。 2.2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 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1、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 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 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 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 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 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2.2.12.2.1 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分析(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

32、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产业大而不强、实力较弱。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我国虽己成 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强国。2004 年全国汽车产业各企业拥 有资产总计超过 1 万亿元,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 11000 多亿元。但是 目前我国全部整车企业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国际知名汽车集团中的一个 企业的规模,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四成的资产与超过五成的利润为国 外汽车集团所有。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企业的较弱之处。 我国的汽车工

33、业起步于 50 年代,经过 50 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 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 4 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 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随着汽 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 突出。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 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 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 500 万 辆,汽车产量从 1980 年

34、22 万辆快速增长到 2004 年 507.05 万辆,居 世界第 4 位,2004 年销售汽车 507.11 万辆,居世界第 3 位,已成为世 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我国汽车业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 产销量 (万辆) 100200300400500 所需年限 (年) 36*8211 达到时的年份19922000200220032004 *达到 100 万辆时的始年,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汽车的 1956 年算起 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 5857 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 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 10849.55 亿元,利润总额 719.85 亿 元,其中 15 家

35、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5458.82 亿元,利润总额为 381.93 亿元。2004 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 498.68 万人,加上直接相 关行业就业人数为 6761.19 万人。 2004 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 114.92 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 口 13.63 万辆,配件金额 87.84 亿美元。分别比 1990 年增长了 865.71%、1249.5%、1142.43%。2004 年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为 161.88 亿美元,比 1990 年增长了 527.44%;进口整车 17.57 万辆,比 1990 年增长了 399.15%;进口配件金额为 103.58 亿美元,比 199

36、0 年 增长了 935.8%。 2 2)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从 90 年代,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政策明显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 特别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之后,大部分投资集中于 15 家重点 骨干企业。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不少骨干企业的生产 达到或接近了经济规模,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优化,汽车工业生产集中 度显著提高。2004 年全国 15 家大企业产量为 458.33 万辆,占全国汽 车总产量的 90.4%,已经形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汽车 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 15 家企业占领全国绝大部分

37、市场的格局。 3 3)产品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产品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与市场竞争推动下,企业逐渐重视 技术引进和 RD 投入加剧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了整车及关键零部 件水平。技术引进已从过去单纯引进生产技术,转变为同时引进产品 开发人才与产品开发技术,并开始与国外联合开发新产品,“缺重少 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轿车所占比重 已由 1991 年 11%提高到 2004 年 45.7%,而载货车所占的比重则由 64% 降到 29.9%。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正逐步趋于合理。 4 4)汽车市场消费结构转变)汽车

38、市场消费结构转变 计划经济时代,汽车一直被作为生产资料管理,随着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 人购车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据统计,2004 年我国个人汽车保有量从 1990 年的 81.6 万辆增加到 1497.2 万辆,增长 17 倍,个人汽车保有量占全国保有量的比重则从 14.8%上升到 55.3%。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私人购车已经 达到很高的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从 1980 年至今,北京机动车数量 以平均年递增 15.1%的速度增长,到 2004 年底已突破 182.4 万辆,其 中私人购车增势迅

39、猛,年递增率高达 50%左右,在近几年新增车辆中, 私人购车占 70%80%。 5 5)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连续两年产销世界第一,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牢牢地打上了汽车大国的印 记,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偏弱,出 口量比重偏低,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依然亟待提升。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呼吁, 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为打响“中国车”品牌营造产业政策环境。 汽车大国的出口短板汽车大国的出口短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还不是汽车强国,这是业 界公认的事实。尽管近年来

40、我国汽车出口量总体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出口量的 比重偏低与我国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仍然相差悬殊。 2010 年,我国汽车总销量 1806 万辆,但出口量仅有 5449 万辆,出口量 仅占总产量的 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 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也比不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 的泰国、墨西哥等地,甚至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等国相比也有差距。 与此同时,目前已经实现出口的部分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面临诸 多不利因素,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诸如品牌溢价能力低、企业间互相压价、缺 乏整体战略等,还受到当地的产业政策、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等威胁。 中国汽车

41、工业协会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0 年 111 月,我国乘用车出口 2540 万辆,创汇金额 1660 亿美元;商用车出口 2568 万辆,创汇金额 4575 亿美元。由此可算出,乘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 不足 1 万美元,仅大约 6535 美元,而商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大约为 178 万美 元。与之相对应,进口车平均单价则达到 378 万美元。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 厂商相比,我国汽车出口价格低廉,利润率过低。 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种种问题,王凤英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 略,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为产品品质好、经营质量高的自主品牌企 业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际化发展的配套环境

42、,抓住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早 日实现产业升级,在全球打响“中国车”品牌,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汽车强国需要汽车强国需要“国际化国际化”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软硬件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企业、行业还是政 府与社会公众,对于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愿望都越来越强烈。如今,单纯的国 内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汽车发展的内在需求,国际化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汽 车强国的必经之路,这也是自主品牌实现真正“走出去”,在全球打响“中国车” 品牌的必由之路。 王凤英指出,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扩大出口和加强国际化发 展是必须弥补的短板。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并已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之后,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

43、规划已成为摆在中国汽车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汽车强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要想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 地,首先必须拥有几个能够在全球叫得响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目前,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汽车产业已具备了开始打造“中国车”品牌、向国际化 发展大踏步迈进的基本前提。 品牌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汽车整体品牌形象的打造更是一个系统 工程。打响“中国车”品牌,除了自主品牌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 品品质水平,扎扎实实地进行品牌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国家从产业政 策引导和配套环境建设方面,给予企业以方向上的指导和对应的鼓励支持。在 议案中,王凤英指出,建议国家将中国汽车“

44、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 定相关产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引起各方面对“中国车”品牌建设的高度 重视,有利于整合、协调相关资源,便于相关配套政策地制定实施。 王凤英表示, “中国车”必须是高品质,品质提升是品牌提升的基本前提。建 议国家在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车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 服务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认证体系,形成强制标准,自主品牌 企业必须在多个方面提升自身实力和产品品质,才能通过并获得“中国车”的称 号。以此促进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全方面提升自主汽车企业综合素质和研 发能力,保证“中国车”概念的品牌形象。 2.2.22.2.2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

45、大举进入中国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 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002 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 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 入中国。目前,世界许多著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进入 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 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

46、部分著 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例如丰田、大 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除了在载货汽车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外, 在客车上还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研发能力较弱,不得不依赖与国外零部件 生产商。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依赖跨国汽车 集团来推动。 2.2.32.2.3 国际竞争力低国际竞争力低(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

47、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我国能成为汽车生产大国是以庞大的国内需求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利益 为前提的。大量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中等轿车,在 2004 年世界前 10 位汽车生 产大国中,只有我国汽车的国内销量高达 97.31%。 2004 年我国共出口整车 13. 66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2. 69%。在 13. 66 万辆的整车出口中,也基本上 是载货汽车与轻型客车等低附加值产品,且主要是出口到伊拉克、利比亚、越 南等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只有 0. 48 万美元。汽车零部 件有些已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

48、家,却是通过合资零部件公司的返 销来实现的。相反,我国国内市场的轿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的 30%以上。这一 切表明,我国汽车产业还只是在完成进口替代阶段,并没有形成国际竞争能力。 3 3 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三号粗黑体, 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 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3.13.1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

49、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21 世纪是我国汽车工业即将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汽车企业正面临一个充 满机遇和挑战的营销竞争新时代。随着国际上知名汽车集团全部进入我国,国 内汽车市场营销环境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市场营销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这样的环境下,我国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其竞争力,其关键 在于企业在营销管理上必须完成一个重要的转变,即由传统营销转向战略营销。 3.1.13.1.1 XXXX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

50、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1 1)产品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我国汽车产品总体水平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大约落 后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10-15 年,并且所有轿车厂家都不具备开发国际 90 年代 水平整车的能力。我国的微型车、中型货车、以及部分轻型货车、轻型客车和 部分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质量性能与国外相差较大。 开发能力薄弱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汽 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汽车工业技

51、术开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有经验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2)基础研究不够,资料、经验 积累不够;(3)开发、试验设备少,种类不全。 总之,开发能力不足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 原因,是全行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发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 经验的、掌握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制造人才。 2 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未形成规模效益 “散、乱、差”问题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长期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 前全国共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23 家,生产厂家过多导致无法形成汽车生产的 必要经济规模,生产效率低。2004 年,按集团口

52、径统计,年产 100 万辆以上的 汽车企业只有 1 家,年产 10 万辆以上的 10 家,年产 6 万辆以上的 13 家,年产 1 万辆以上的 28 家,70%以上的厂家产量不足 1 万辆。而国外最大的 10 家最大 汽车厂家产量均已超过 200 万辆,居前 20 位的厂家产量也都超过 50 万辆,规 模经济导致的竞争优势显著。 3 3)零部件工业落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工业落后于整车发展 除极少数合资企业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品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 比整车更为落后,直接导致整车产品质量提高缓慢。其原因有四:(1)缺乏专 业的、掌握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开发制造人才;(2)从我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到生

53、 产线等各层次均未达到各自的规模经济水平;(3)各企业分头引进不同国家的 同类车型,汽车整车未达到规模经济要求,而且零部件还没有实现国际上通行 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4)零部件配套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严重影响 了零部件经济规模的形成。 3.2.23.2.2 XXXX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 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 磅) 1.对发展汽车工业认识不统一。 虽然中共中

54、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也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但目前在 如何按照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把汽车工业真正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 产业方面仍存在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其一,对轿车进入家庭意见 分歧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根本认识还不够深刻,即:汽车工 业要想得到大力发展,轿车工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轿车进入家庭是轿车工 业发展关键。其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虽然国家已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政 府取消对经济型汽车购买和使用的限制,但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产 汽车的利益,采取各种方式限制对非本地车的购买和使用。其三,尽管

55、国家一 再强调汽车工业的发展要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但有的地方仍存在不顾全局利益, 乱上汽车项目的倾向。 2.汽车市场需求总量不足。 自 1993 年下半年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以来,汽车市场连续低速运行。据有关 人士分析,到 1996 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形势异常严峻,需求总量明显不足,主 要表现为:汽车市场总体特征表现为买方市场;汽车需求量下降;汽车销势异 常迟缓,滞销和平销品种占绝大多数,畅销面很小;资金回收极为困难;汽车 价格纷纷下调,汽车行业普遍不景气,生产计划难以完成,生产能力难以发挥, 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我国的汽车需求市场目前仍是以公用车需求为主体, 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汽车市场需求具

56、有决定性的影响。个人购车需求虽然 刺激和活跃了部分汽车市场,但还没有形成足以启动和发展整个汽车市场的能 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汽车市场形势成为汽车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因 为汽车产需形势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汽车生产计划能否完成,而且关系到汽车工 业能否顺利实现“九五”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能否按照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的要求,到 2010 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缺乏启动和培育汽车市场的有效手段。 分析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只考虑我国现实购买力 问题,而实际上造成市场需求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市场需求方面看,缺乏 引导消费需求和培育私人购车市场的有效手段。由于国家近几年实行宏观经济 紧缩政策,企业资金短缺,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普遍不好,公费购车乏力。虽 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已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根据汽车 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 ,但是目前“鼓励个人购 车”还仅仅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规定和措施来加以扶持和保证。从生产供应 方面看,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