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 拉弦乐器(三),一、拉弦乐器概述 二、二胡演奏技法特点 三、二十世纪两位杰出二胡音乐家 四、当代二胡演奏艺术 五、当代二胡研究现状,二、二胡演奏技法特点,1、二胡常用弦法(定弦之法) (1)根据传统演奏习惯,各种弦法的空弦音多作为乐曲调式主音;二胡传统弦法有七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三种,有如下弦法: 正宫调(sol-re弦) 徵调式:郿鄠调、三门峡畅想曲 宫调式:花鼓调、病中吟 羽调式少见:烛影摇红 小工调(do-sol弦) 宫调式:良宵、花欢乐 徵调式:二泉映月、中花六板,六字调(la-mi弦) 羽调式:拉骆驼、赛马 宫调式:北京有个金太阳 徵调式少见:汉宫秋月 (2)建国后,各种传统弦
2、法均得到发展运用 尺字调(re-la弦):山村变了样、赶集 乙字调(fa-do弦):河南小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上字调(mi-si弦):马头琴之歌 (3)多种弦法在同一首乐曲中交替运用 1并置式弦法:怀乡曲(王国潼),2再现式弦法: 常应用于三部曲式。,3循环式弦法: 展开性多乐段结构作品 三门峡畅想曲: 引子 (第一、二段) (第三段) 六字调(F) 正宫调(G) 六字调(F) (d羽) (D徵) (d羽) (第三、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上字调(bB) 六字调(F) 正宫调(G) (d角) (d羽) (G宫) 全曲在多种弦法的组合中,贯穿应用同主音羽、徵、角、宫调式(或落音)变
3、化,形成独特风格。,战马奔腾: 正宫调(G)六字调(F)上字调(bB)六字调(F)正宫调(G) 乐曲以正宫调弦法演奏气宇轩昂的旋律,表现出边防战士坚定、威武的英姿。 2、二胡的演奏技法 (1)右手技法: 1基本弓法:连弓、分弓、顿弓 2其他常用弓法:颤弓、小抖弓、抛弓 (2)左手技法 1颤指、打音、垫音、颤音 2滑音:小滑音、大滑音、回转滑音、垫指滑音,三、二十世纪两位杰出二胡音乐家,1、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胡艺术 (1)阿炳的身世与作品 华彦钧(18931950),无锡东亭小泗房人,道名华彦钧。自幼随父华清和道士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时人直呼瞎子阿炳。
4、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此时。著名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杨荫浏等辑有阿炳曲集。,本照片来自于当时日寇占领无锡期间所发的“良民证”。它是阿炳一生中唯一的照片。,无锡东亭阿炳故居(2006-07-03 ),阿炳之墓,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当年录二泉映月录音机,(2)阿炳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略) 经历坎坷、扎实的民间音乐功底、谋生手段、会七百多首曲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发为心声。 (3)阿炳二胡作品欣赏 1二泉映月 2听松,2、刘天华的二胡艺术 (1)刘天华学习、工作经历 刘天华(189519
5、32),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1909-1911,入常州五中,参加校军乐队,接触西洋铜管乐,习吹军号及军笛; 1911,辛亥革命,学校停办后,返里参加青年团的军乐队,吹奏军号。从此时开始音乐工作。 1912-1914,赴沪参加沪西开明剧社,任乐队工作。在这时期学习各种西乐器,举凡管弦乐器、钢琴等,均加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 1914,剧社解散,返里任教于华墅华澄小学。 1915,是年春丧父,复贫病失业,心境恶劣,偶赴市购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随产生病中吟旋律初稿,表达他当时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抱负。秋,受聘任教常州母校,为母校建立军乐队与丝竹
6、合奏团。, 1916年,刘天华还乡与殷尚贞完婚。 1919,从周少梅习琵琶、二胡。 1918夏,从沈肇洲先生学习琵琶。本年前后开始创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成初稿。 1920夏,赴河南习古琴,染癣疥,负病归。 1921, 在江阴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 1922,受蔡元培荐,赴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是年秋又任教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同时学习三弦拉戏。 1923,从托诺夫学习小提琴。 1924,月夜定稿。 1926,除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后改为女子师范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任教外,又任教于北京艺专音乐系,授琵琶、二胡。创作苦闷之
7、讴。学习昆曲。, 1927,从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美籍教授范天祥学习理论作曲。因托诺夫去津,改从欧罗伯学习,6月,欧罗伯离京,停。创办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创作歌舞引,改进操,悲歌。 1928,作除夜小唱闲居吟,发表空山鸟语定稿。 1929,作虚籁。 19300.3,继续从托诺夫学习,直至罹病,未间断。听写梅兰芳歌曲谱一册。 1931, 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鸟语,琵琶曲歌舞引及飞花点翠。 1932,创作独弦操及烛影摇红。6月1日赴天桥收集锣鼓谱“吵子会” ,染猩红热。另一说:家人回忆,5月31日晚授课回来,身体发烧、喉痛、皮肤出现红斑,医生诊断为猩红热,注血清,不见效。6月5
8、日,症状越发严重,人呈发狂状,如同虎吼。当时又请北平的5位名医会诊,经过用药,病势稍有减轻,但仍然无补于事。 一周后,6月8日凌晨晨5时20分逝世,终年仅37岁。,刘天华身材高伟,体质强壮,内气充实。,刘天华在家中庭院向民间艺人学记锣鼓谱,刘氏三杰:刘天华、刘半农与夫人朱惠、刘北茂,刘半农之子刘育伦,刘半农: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骁将,“叫我如何不想她”词作者,刘半农 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1891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9、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 1934年在北京病逝。,刘北茂:承兄大业,刘北茂 原名寿慈,1903年生于江阴。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先后从事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诗学、作文指导等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和研究。为继承二哥刘天华“改进国乐”遗志,刻苦钻研二胡、琵琶演奏技巧,从事民族乐曲的创作实践。1942年毅然放弃西北联合大学英语教席,转任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教授,全
10、力投入音乐教学、创作和演奏工作。所作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独奏曲在解放区广为流传,并成为二胡演奏和教学的常用曲目。1947年参与演出人民音乐家聂耳名曲翠湖春晓。 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一生创作百余首二胡独奏曲。晚年,双腿瘫痪,病魔缠身,仍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尊敬,创作哀思和流芳曲。1981年9月24日去世。,(2)刘天华的历史贡献 1倡导音乐的普及教育 宣传音乐普及教育理想。针对以美育代宗教后的西化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国的音乐教育并非造就几个专门的音乐人才去当教员,去做高等吹鼓手,乃是人人必备的一种养生之具,要把音乐普及
11、到一般民众深刻地指出了当时音乐教育的局限性,并提倡把音乐普及到社会各阶层。” 创建社团、创办音乐刊物。他克服困难,组建社团,创办刊物,不断推行民族音乐实践,总结经验,探索音乐教育的新路子。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我国音乐的状况及如何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等问题,同时号召社团会员:“合力工作,以救此国乐残生。”,2热心拯救民间音乐 宣传改变民乐地位需首先从学习、传播入手的思想。他指出:“习乐之法有三,曰耳听,曰目视,曰言传。三者虽相辅而行,不可缺一,然难记易忘为耳听之弊,模棱失真为言传之弊,惟目视最为真切。故欧西作曲家,咿唔斗室,一纸谱成,各国乐坛便可发其妙响” 制定 “国乐改进社” 工作方案。如招收致
12、力于民间音乐的社员,调查各地域民间音乐的种类、形式、结构特点;了解各地对国乐和国乐改进的意见及各地学校对中、西乐教学的态度;向社会征集各种民间传统的乐谱、乐器、书籍、文章;计划成立国乐征集图书馆、器乐博物馆等等。 亲自整理国乐。他一生记谱、整理、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手稿,其中有佛曲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瀛州古调、梅兰芳歌曲集以及大量的民间锣鼓乐谱、吹打乐谱和民间小曲乐谱。,改革民间传统记谱法。在传统工尺谱的基础上加注一些辅助符号,在左边加上近似简谱减时线的直线等等,并向我国民间音乐界大力推广线谱记谱法。他在音乐杂志上发表的音乐作品,采用工尺谱与五线谱相对照的形式,此举对推动音乐的普及起到了一定
13、的积极作用。 3积极改进民族乐器教学、形制、演奏。 创建民族乐器高等教育专业。受聘为北大、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北平艺专国乐及小提琴教师后,因教学突出,很快被提升为教授,声誉和地位得以大大提高,他趁机创立专业二胡学科,将流行于民间的这一民族乐器引进了高等学府,使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为现代专业二胡教育奠定了基础。 吸取外来技法创作练习曲、规范教学模式。他结合教学经验,借鉴钢琴和小提琴的技巧,创作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初步奠定了这两件乐器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富有才干的演奏家,这些演奏家的风格对今天的民族音乐发展影响极大。,创新二胡、琵琶形制结构。在传统的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结构
14、和演奏技巧方面,刘天华先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如把二胡传统的三把位演奏发展到七个把位,规定了固定的定弦音高(d1-a1)和琴码到千斤的基本距离(45厘米左右);在其兄刘半农先生的帮助下,完成了琵琶定位等律计算,确立了琵琶的“六相十三品”,并在传统琵琶品位上安装可以拆卸的半音品位装置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扩展了二胡、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它们的表现力。 规范琵琶、二胡演奏技法。规范二胡弓法、指法,明确了揉弦、下滑、上滑、颤音、顿音、泛音等技巧的运用规范。 研制民族乐器。他经常把老乐工请到家中,共同探讨各种民族乐器的传统特点、发音结构原理等,并研究制作了古代的箜篌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由于他的过早去世
15、,更多的研究项目没有来得及完成,他去世后,家中还存放着许多用于民族吹管乐器改良的长短不齐的管子。,4创造性的作品创作 宣扬“中西调和与合作” 的音乐发展观。经过广泛地学习和探索,他得出认识:“国乐之今日,有如沙里面藏着的金,必须淘炼出来,才能有用“和”一国的文化,断然不是抄袭些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 冲破传统的束缚,吸取外来技法创作民族器乐作品。 运用我国民间常见的核心音调的重复变奏法、自由延伸、模拟等手法; 采用以凡代宫、变宫为角的调性游移对比; 乐句结构多采用起、承、转、合及合头、合尾等形式,同时
16、巧妙地吸收了西洋技法中的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前奏曲式、进行曲式等结构形式; 乐曲发展手法采用移调、转调、离调和各种音程的跳进、大三和弦分解等,运用3/8、12/8节拍的等。 他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西洋技法应用于民族器乐创作的人,掀开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3)刘天华作品思想内容 1 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苦闷、彷徨及对理想的追求。如二胡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和琵琶曲虚籁; 2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二胡曲良宵、空山鸟语、月夜、闲居吟和琵琶曲歌舞引; 3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如二胡曲光明行和琵琶曲改进操等; 4对理想得不到实现的忧虑与痛苦,如二胡曲独弦操等。 这些作品的内容不仅表现了刘天华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绪,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心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广告材料丝印染工艺与数字印刷技术的结合考核试卷
- 聚合物生物膜考核试卷
- 体育场馆运营中的环保节能措施考核试卷
- 保温容器生产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考核试卷
- 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组合艺术考核试卷
- 乐器制作中装饰细节误差对美观度的影响考核试卷
- 农业机械租赁业务售后服务培训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TC控制元件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PC硬化喷涂线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HDPE中空壁缠绕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蝶阀试水方案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小米公司4P营销策略分析与优化
- 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 AA-6880原子吸收操作规程
- NB-T25036-2014发电厂离相封闭母线技术要求
- MBTI完美版测试题
- 2024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中学2025届数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2
- 《取水许可核验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 老年消防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