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的文化意蕴,一、茶的历史发展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 茶原产于中国南方,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便发现了茶的用途。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诸民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去进贡的,这可谓是我国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了。据说,神农氏为了解植物的性能尝遍百草,有一天“中七十二毒”,后来得到“荼”才解了这些毒气。“荼”是茶的古代称呼,人们最初吃茶是作为药用的。,神农氏,唐以前茶又称为: 荼诗经 、槚尔雅 、茗晏子春秋 、葭萌、尚书称“诧” 、唐以后,唐开元时出现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统称“茶”
2、。 中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不过直到汉代,才有饮茶的确切记录。司马相如在他的凡将篇中,记录了20多种药物,其中“诧”便是茶。王褒的游戏文字僮约赋中有“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荼为茶的古字)记载,可见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四川一带饮茶已经很普遍了。,魏晋以后,人们才把茶的主要功能转移到饮料上。茶谱(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云:“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在古人看来,茶还有延年益寿的功能。 宋人钱易在南部新书记载更是奇特:大中三年(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三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
3、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寮。,茶礼: 苏南一带过年,有用两颗金桔泡“元宝茶”敬客的习俗,象征吉祥如意; 赣北修水一带,有用茶酒芝麻、黄豆,生姜、桂花、爆米等为为佐料泡“果茶”敬客之俗,若茶中佐料品种越多,表示对客越尊敬; 内蒙古等地用茶制成奶茶或酥油茶敬客,备受人们的推崇。 民间男女订婚以茶共礼,并把婚姻礼仪称“三茶之礼”,订婚时叫“下茶”;妇方收男方聘礼叫“受茶”;同房时叫“合茶”。因茶树不能移植,白头偕老,谚语“好女不吃两家茶”。,二、“茶神”、茶圣陆羽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他于780年写成茶
4、经一书,流传后世。,陆羽烹茶图 元 赵原,他用艺术的手段把煮茶、饮茶的过程规范化,讲究赏茶、评水、列具、品饮环境和茶人品格。 “末茶法”,将饼茶或鲜茶烤干,用茶碾、茶箩弄成碎末,放到锅釜中煮。煮茶不是简单劳动,而被看成一种艺术享受。 鱼睛眼;春萍浮于水湄;皤然白雪了。 排下茶碗、注茶、敬茶 。,茶经是世界是最早的一部茶书,内容广泛。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三、茶名 陕西的“安化松针” 、陕西南部的“汉水银棱”。 茶名中还有莲蕊、雀舌、雪芽、红梅、毛峰、云雾。龙井莲蕊,金坛雀舌、青
5、城雪芽、九曲红梅、黄山毛峰、庐山云雾 、 (一)以产地命名: “祁红”产于安徽祁门县; “屯绿”,安徽屯溪; “武夷岩茶,”闽北武夷山乌龙茶极品;“洞庭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西湖龙井”, 杭州西湖;“黄山毛峰”,黄山地区所产品质最佳。,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屯绿,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黄山毛峰,滇红(云南),台湾冻顶乌龙,(二)以茶形态特征命名 “仙人掌茶”, 、“白牡丹”茶, 安徽省六安县的“瓜片”茶, 产于浙江省平水县的“珠茶” 。,平水 “珠茶”,产于原产地是福建省建阳县,后主产于政和县。外形两叶抱一芽,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起,叶背遍布白毫,色泽深灰绿,芽
6、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滋味鲜爽;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性清凉,适宜夏季饮用。,白牡丹茶,(三)以茶树生长地势特点命名 “黄山云雾”、“庐山云雾”、“南岳云雾”,黄山云雾,庐山云雾,(四)依托神话传说命名的 如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大红袍,茶中状元大红袍,铁观音,(五)以茶叶的香气命名 如云南七里香,安溪香木缘,舒城兰花,云南七里香,四、古人烹茶、赏茶之法 (一)烹茶的心境 古人煮茶也十分讲究,须将水烧到“沸如鱼目,微有声”,为第一沸,加上适量的盐来调味;到“缘边如涌泉连珠”为第二沸,此时舀出一瓢开水冷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后取茶,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达到“
7、势若奔涛溅沫”为第三沸。此时会出现许多浮沫,古人认为浮沫越多,茶味越佳。,故人寄茶 曹邺 碧澄霞脚碎, 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 数朝诗思清。,明人许次纾在茶经谈到品饮茶时的各种条件: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侄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航、茂林修竹、课花青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明末冯可宾在茶笺中谈到品茶十三条件: “无事”、“佳客”、“幽坐”、“吟诗”、“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
8、而“七忌”指“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冠裳苛礼”、“荤肴杂陈”、“忙冗”、“壁间案头多恶趣”。,(二)泡茶用水的选择,陆羽的茶经五茶之煮中,总结了唐以前煮茶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是两条标准:一是水质;二是水味。关于水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要求清、活、轻。 烹茶的水要清,是古人的最基本要求。明代田艺蘅说水之清是“朗也,静也,澄水之貌”,把“清明不淆”的水称为“灵水”。 烹茶的水要活,苏东坡曾在汲江煎茶诗中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深瓮,小勺分江入夜瓶。”,明代顾元庆茶话中说:“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瀑涌湍激勿食。”
9、 “气盛而脉涌”, 江南梅雨时的雨水最甜。明代罗凛在茶解中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 白居易晚起诗中有“融雪煎香茗” 。 宋人丁谓煎茶诗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五、茶具 (一)唐宋时代:茶盏,(二)元代:青花茶具,(三)明代:紫砂壶和五彩瓷茶具,五彩瓷茶具,紫砂壶,瓜趣,(三)清代:盖碗,(四)近代,桥梁壶,玻璃杯,(五)茶壶的品鉴标准 “六要”: 1、神韵;2、形态;3、色泽;4、意趣; 5、文心;6、适用。 六、宗教与茶 唐宋,禅宗盛行,强调坐禅修行,静坐专注以求解脱,茶可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故寺院僧庙崇尚之。有史可查,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云:“开元中
10、,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禅,到处煮饮。从此转仿效,遂成风俗。”,诗僧皎然曾写过一首将品茶与悟道结合的诗,诗云: “素次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尼得如此。”,七、茶与茶联 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曹雪芹 红楼梦,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清乾隆帝 裕如大雅畅饮甘露, 泰然
11、我心神游六合。老舍茶馆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江苏焦山自然庵,趣言能适意, 品茶可清心。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之心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唐。卢仝七碗茶诗节选,玉川煮茶图 明 丁云鹏,卢仝烹茶图 宋 钱选,八、茶道与人道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不同的基调之一:无主客对立,“成己”而“成物”。 茶“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 茶性清纯、雅淡、质朴,陆羽茶经谓:茶味“隽永”,“茶之性俭”。 裴汶在茶述
12、中也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茶经谓:“惟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九、中国茶道与日本的茶道 (一)中国茶道 茶道是有关修身养性、观摩学习的礼仪,也是进行社会交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有的风俗。茶道源于唐宋,盛于明清。 茶道的过程由“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大道顺序组成。 清:清洁、清廉和清寂宁静; 敬:尊人慎已、仪态诚恳; 怡:是人的精神情趣和行为悦乐; 真:即以智慧良知,使已使人达真善美之境界。,(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奥仪抄中“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百僧于禁庭赐茶”的记载,是日本文献中最早的有关茶的记录。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最澄和他弟
13、子义真赴天台山学天台宗教义,次年回国时带回茶树种子,在寺院栽种。十二世纪,荣西禅师两度来我国,他在研究佛教经典的同时,也埋头于茶的研究。晚年吃茶养生记中称茶是“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而已。”,宋理宗开庆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学成后,他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以茶论道的日本茶道。 把茶会和茶艺真正统一在一起的是日本奈良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31502年)。他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形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继村田珠光后的武野绍鸥,创造了比珠光更加简朴的茶道,更贴近庶民生活。不久还形成了薮内流、乐
14、流、久田流、南坊流、宋偏流、石州流、松尾流、织部流等二十多个流派。,十六世纪后期,茶道高僧千里休(15211591年),集茶道之大成,创立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千家茶道”的特色是使官方茶汤和民众茶汤的二源合一。他在茶室装饰上一语道破:“茶汤以心为本,心所至,草草修饰亦何妨”(南坊录)千里休提出了茶道的“四规”,即“和、敬、清、寂” 。,讲究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筅”,便是继承了中国宋代的“茶筅”。,筅,中国的斗茶对日本也有影响: 宋代唐庚的斗茶
15、记写得较为详细: 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献出各自所藏的珍茗,烹水沏茶,互斗次第。书中还谈到,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贵”。据北宋江休复的江邻儿杂志记载:“苏才翁尝与蔡君谟(即蔡襄)斗茶,蔡茶水用惠山泉,苏茶小劣,改用竹沥水煎,遂取胜”。 据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记述,宋时斗茶,味以“香甘重滑”为上,香以“真香”为佳,色以“纯白”为优。,斗茶图卷 唐 阎立本 画面上有6个平民装束的人物,似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
16、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斗茶图 元 赵孟頫画面上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日本茶道规矩: 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见过礼,主人致谢称恳敬词。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
17、 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前,以齐眉架式呈献。 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 7、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惟忌谈世事),十、中国茶艺简介 (一)绿茶茶艺 1、用具 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克 2、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除妄念 (2)洗杯冰心去尘凡,(3)凉汤玉壶养太和 (4)投茶清宫迎佳人 (5)润茶甘露润莲心 (6)冲水凤凰三点头,(7) 泡茶碧玉沉清江 (8) 奉茶观音捧玉瓶 (9) 赏茶春波展旗枪 (10)闻茶慧心悟茶香(11) 品茶淡中品致味 (12)谢茶自斟乐无穷,(二)乌龙茶茶艺 1、用具 宜兴紫砂壶一对、茶道器一套、茶盘一个、开水瓶两个、茶巾两条、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叶每壶10-15克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统项目的合作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培训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一般工业固废分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新建输送分拣设备及输送带项目报告表
- 2025年“互联网+”开放合作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体育器材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子商务平台责任研究考核试卷
- 光学玻璃抗冲击性能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印刷企业品牌宣传的跨渠道整合营销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青州租房合同协议
- 军事心理战试题及答案
- 生产经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力调度题库
- 吊篮安装女儿墙专项安装方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放射人员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 2025年版糖尿病饮食指南
- 《游戏关卡设计详解》课件
- 精准医疗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
- 相机基础知识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