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文地理5.ppt_第1页
2013人文地理5.ppt_第2页
2013人文地理5.ppt_第3页
2013人文地理5.ppt_第4页
2013人文地理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文地理学,李坚诚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2,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3,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代表) 宴享说(由海登(B. Hayden)提出) 农业起源模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罗耀 ),5,人口压力说 (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 动物捕杀过度、食

2、物短缺 新食物 驯化植物的农业,6,宴享说(海登(B. Hayden)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7,人类历史发展到今1万年前左右,也就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构造史上的最后冰期结束之际,考古学上的中石器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全球气温的回升,动物、植被的更迭以及海平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上升)等,导致一系列的新事物先后出现。农业的起源、家畜的饲养、生活的定居,甚至原始宗教、艺术的萌芽。所以,有学者把中石器时代看成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也不为过。 其中,农业起源尤为突出,它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质的飞跃。

3、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其他方面事物的发展。,农业起源模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罗耀),8,农业起源模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罗耀),发生于中石器时代的农业起源,是在冰后期环境大变动情况下,面临人口和资源双重压力,应运而生的。究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认为其中应该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的采集经济过度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3、集中采集走向农业栽培,9,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这一步虽为环境所迫,却是具有转折性意义,没有这个大方向的转变,农业则无从源起。 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可以称为简单狩猎经济。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人口压力日益严重。这些都迫使人们放弃单纯按最佳觅

4、食模式去取食,而尝试多种的取食方式,迈出了向农业起源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以渔猎、采集为主的广谱经济,或称之为复杂渔猎采集经济。,10,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广谱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广泛食谱”的经济,包括采集植物果实、根茎、籽粒,渔猎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或海边浅水区的蛤、贝类水产。具体形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依各地的自然条件而定。当然,狩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但已不占主导地位。 这种广谱经济形式只是对不稳定生态环境的一种不稳定的适应。这样虽可解一时之忧,但并末解决根本的问题,仍然存在隐患,有资源耗竭的危险。一旦环境有大的波动,人们可能又将面监生存危机。,11,2

5、、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这一步被视为关键。如果不经过这一过程,那么在广谱中,栽培植物不知何年月方能脱颖而出。同时,也正是在广谱的基础上,古人类才能吸收到多种食物的营养,促使大脑发育,智力大幅度提高,以致能够在杂乱的食谱中发觉并找到农业起源的契机。 在采集、贮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长出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起来的果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株。人们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地在收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不可能是动物或水产,因为后者的再生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一年内繁殖出几批可供取食的个体)。于是

6、,很自然地人们迈出了走向农业起源的关键一步集中采集。,12,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力强,在一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不同地域其栽培对象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是根茎类植物,有些地区为禾本科植物,皆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异。如在华南地区,最先驯化的植物很可能就是无性繁殖的根茎植物,从而走向园圃式农业的道路;而在长江流域则可能以水稻为最早驯化的禾本科植物;在北方地区,栗则成了第一种被人工栽培的植物。,13,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

7、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力强,在一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不同地域其栽培对象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是根茎类植物,有些地区为禾本科植物,皆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异。如在华南地区,最先驯化的植物很可能就是无性繁殖的根茎植物,从而走向园圃式农业的道路;而在长江流域则可能以水稻为最早驯化的禾本科植物;在北方地区,栗则成了第一种被人工栽培的植物。,14,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这是最后实质性的一步,走出这一步,才可能称得上农业的真正开始。 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采集,人们渐渐地熟悉了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在采集时由无意识逐渐演化为有意识

8、地留下一部分幼小的植株,对它们进行简单的照料,等到它们生长到更适于食用时再进行采集。如此做的意义在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模拟性的农业栽培。也有学者把这种行为称为采集农业。,15,补充说明,此外,在农业起源过程中,家畜饲养起源可以说是它的孪生姊妹。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互相促进、互为动力的,之后又共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以上所述之发展模式,是在有关农业起源的理论和材料中推论出来的,尚未有足够的考古实例加以证明,但在中石器时期的一些遗址发现中已初露倪。,16,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索尔的推论 1、推论的依据 2、推论的结果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三)世界动、植物

9、的驯化,17,索尔的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那里有大量的遗传因子可供选择和杂交。 3、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取得由于树木枯死而用于栽培的空地”,他没有能力去破碎草地的表层草土。 5、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狩猎者不可能是这些人;但“林居”的使用斧头者必然是驯化者的祖先。 6、最重要的一点: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在那里经

10、常照管成长的作物,就不会有什么收获。,18,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西亚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世界动、植物的驯化,狗 山羊 绵羊 牛 猪 双峰骆驼 马 ,黍(shu) 粟 (su) 稻谷 玉米 马铃薯 甜薯 ,19,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农业的形成 (二)农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三)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古代文明中心,1、流动定居-村落 2、单位群体人数多少-家庭 3、群体小大/聚居-=-村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墨西哥、玛雅和印加。,20,文明起源的地理分析(王恩涌,1995),文明起源于某地,与该地农业起源与发展有关。只有将其所选的农作物与其地理条件优化结合才能促进物质

11、生产发展,从而导致文明出现。因此,埃及、巴比伦、印度可称为小麦文明,中国是小米文明,美洲的文明则可称之为玉米文明。 北京大学学报 199502,21,世界早期的农业中心,22,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23,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24,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 热带地区 (二)特点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 2、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 (三)评述 1、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2、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25,二、传统农业 1.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

12、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2. 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129-132) (1) 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2)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3) 美国的殖民农业。 3. 传统农业的类型 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人、地、技术三者的独特性与复杂性,26,二、传统农业 3. 传统农业的类型 (1) 旱作农业:它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一些地方。 (2) 水稻农业:它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

13、沿海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地中海,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 (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美国的西海岸、智利中部、南亚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 (4) 游牧业:在欧、亚、非三洲,条件比较好的草原多开垦为农田种植谷物,条件不利的草原和进行耕作风险大的地方则用于放牧。,27,三、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类型,28,(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 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 获得

14、利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商业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29,(二)现代农业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 现代农业是高层次集约农业。 现代农业是高效农业。 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 现代农业是高度社会化农业。,30,(三)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农业 谷物农业 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 市场园艺农业 大牧场,1、单一经济作物 2、劳动力集约 3、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 4、带来大规模移民,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

15、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1、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乳加工制品 2、区位选择受市场和地理环境影响,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31,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较为普遍认可的含义是: 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持续农业的目标 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

16、食物安全;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体系的基本功能 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使剩余劳动力有转移的可能;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品质量优良,满足广大市场消费需求;生态良性循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提高抗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建立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32,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较为普遍

17、认可的含义是: 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持续农业的目标 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 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33,蓝色农业,蓝色农业指的是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具体来说,所有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 ,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虾、贝、藻、鱼类的养殖业都包括在内。,34,超级型农业

18、,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每公顷产量达1 200015 000千克的中国超级稻,产量高,米质好、抗寒、抗病、抗倒伏。超级型农业,具有超高产、超优质特点(例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小麦、高碘蛋等)。 超级方向一般有两种:一是大、一是小。,35,超级型农业,一是大。例如:超级型畜禽,提供更多畜禽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把大型动物的生长基因,引入体形较小的动物体内,从而培育出个体粗壮的大型动物。例如,日本培育出一种马铃薯番茄新品种,株高10米,结果1.2万个,足有1 000多千克;培育出比普通米粒大3倍的新型水稻。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中,肯定

19、能培育出大象一般的牛,鹅一样大的鸡。另外,通过倍性育种,可以获得株高、茎粗、叶大的高产蔬菜或奇特的观赏植物。 一是小。培育精、优、小巧的微型动植物品种。如墨西哥的微型牛,身高60100厘米,饲养6个月体重150200千克即可宰杀。这种牛生长快,皮薄肉嫩,产奶量大,适应性强。中国的小型猪,体重不超35千克。中国的矮马、矮鸡和英国的贵妇鸡等。美国培育出柑橘一般大小的瓜,产量亦高,吃时一口一个,十分可口。目前,畜牧专家正在研究和试验把猪、兔、羊育成小到可放在菜盘子里的微型动物。墨西哥还培育出大批量微型牛。其次是植物的矮化育种。如亩产达5吨以上的矮化苹果,两年即可结果。,36,37,38,太空农业,太

20、空农业(Space Agriculture)是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以后,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其中包括利用卫星或高空气球携带搭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样品,在太空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作用下,诱发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快速有效地选育新品种的空间诱变育种;利用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用于解决太空人员的食物来源,甚至返销地面以补稀缺。,39,40,太空农业,俄罗斯1997年进行模拟太空蔬菜水培试验,成功地种出“月球生菜”、“宇宙胡萝卜”、“外太空番茄”等。同年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国家宇宙局在“和平号”

21、太空站上的太空温室里试种的“太空小麦”又获成功。目前美国、日本的科学家也正在联合攻关,将甘薯种在航天器里,不仅可以补充舱内氧气,而且可供宇航员食用。可见,太空这一无菌、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的得天独厚的特殊环境,也是食品资源向新领域延伸的一个新舞台。,41,精确农业,所谓“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RS)、变率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

22、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42,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根据土壤的需要使肥力的状况得到改善,根据病虫害的情况来调节农药喷洒量,不再耕种那些已经板结的土地,自动调节拖拉机的耕种深度等。 在产量预测、预报方面,精确农业对投入和产出能按不同地块、不同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对预测产量和耕作决策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精确农业技术也具有极大的作用。 精确农业的生产过程包含3个实施阶段确定田间管理事件、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 由于精确农业优

23、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43,精确农业,波特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民,他驾驶拖拉机在田里工作,表面上看它和别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的拖拉机上装了一部586电脑,从屏幕上可看到面积达700公顷的玉米和大豆田的地图,计算机还会告诉他哪个地方需要施肥,施多少肥。如果再装一个卫星信号接收器,就可以收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出的遥感遥测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进行精确的土壤调查、合理施肥、作物估产、农业环境监测和土地合理利用等。,44,精确农业,土壤调查和合理施肥可减少用肥量,减少浪费、减少投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土壤调查首先要采集土壤样品,

24、如在播种之前,农民驾驶适合地形的车辆在土地上行驶一遍,采集土壤样品数据,并输入计算机;同时全球定位系统精确记录下样品采集地的位置,绘出土壤成分分布图。另外,存入计算机的施肥软件就能根据不同土壤、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作物的施肥标准,推荐最佳方案,做到合理施肥。,45,精确农业,作物估产不但能较准确监测产量,还能绘出产量分布图。当农民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时,玉米棒就碰动收割机上计数器的开关,从而计算出收割的玉米棒子数;与此同时,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记录收割这些玉米棒时收割机所处的地理位置,这样就可画出产量分布图和计算出每块土地的产量,根据产量分布图也可判断出何处缺肥,需要施多少肥。,46,精确农业,精

25、确农业能针对各条块农田的土壤结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等因素的精确测量和计算,提出种子、化肥、生长剂、除草剂、杀虫剂等的合理用量。美国农业生产部依阿华州艾姆斯土壤耕作实验室制订了一项“卫星指导农业生产联合计划”,在种植大豆、玉米、燕麦和苜蓿的450公顷农田上进行试验,每隔13米收集一组农田各种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并同时在拖拉机上安装了无线电信号接收系统,接收卫星信号,并确定自身位置。拖拉机即可根据联合计划,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活动。,47,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畜牧业生产布局,48,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一)小麦的分布 (二)水稻的分布 (三)玉米的分布,49,小麦的分布,1、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 2、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麦带 3、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带、热带草原区 4、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50,水稻的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