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四种植物.ppt_第1页
影响世界的四种植物.ppt_第2页
影响世界的四种植物.ppt_第3页
影响世界的四种植物.ppt_第4页
影响世界的四种植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世界历史的四种植物,烟草:曾是包治百病“神药” 茶叶:改变人类生活习惯 甘蔗:导致血腥奴隶贸易 土豆:帮助世界克服饥荒,烟草,烟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属大约有60多种,但真正用于制造卷烟和烟丝的,基本只有红花烟草,此外还有少部分用黄花烟草,其他品种很少用。一般来说“烟草”在台湾称为作菸草,港澳称为作烟草。,起源和传播,我们从现存的巴伦克寺院的阳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侣施行宗教仪式时,彼头戴鹫形之冠,足踏一条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着管形之 烟管,烟管之端,似起摇摇晃晃的烟火。时代变迁,风气亦异,吸烟特权不限于僧侣阶级,一般平民亦相染成习。西印度群岛及中央亚美利加土人,皆卷椰子叶作管形,

2、装以晒干成粉之烟草,或其他芳香性植物之叶。在特别情形之下,亦用竹或苇,此为最早最原始的烟管。,烟的概念,烟”和“烟草”之类的名词在中国古代已有,但和现代意义的“烟草”区别很大。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这部书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近现代还常称鸦片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什么是烟草,烟草植物的种植,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阳和祭祀吸烟的习俗。一些考古分析还发现,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烟的习惯。随着美洲史的进一步发掘,烟草史也许会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时期延伸。加上当今普遍栽种的红花烟草性喜温热,烟草源于热带美洲的观点就更具有了说服力。

3、,步骤,选择良种、培育壮苗,培育烟叶壮苗,种植要点,病虫害的防治,世界上规定 每年5月31日为 “世界无烟日”,,发展趋势,烟草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影响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尚有不同说法,但大多数国家都在宣传戒烟。,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甚至有些国家通过法律禁烟,向烟草公司索赔吸烟造成的巨大损失。连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美国菲莫烟草公司也承认吸烟造成的危害。美国、英国的烟民减少了20以上,新加坡争取成为不吸烟国家。吸烟有害健康似乎已成定论。,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乙酰胆碱这中神经传递物质作用,同许多神经原表面的尼

4、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它能通过激活相关神经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而烟草中所含的的哈尔明和降哈尔明则能通过一直分解酶的活动,使神经突触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高浓度水平。随着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强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更能缓解忧虑忍耐饥饿。烟草可导致恶心、眩晕、头痛。 耐受性和依赖性:经常吸烟会使大脑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终处于很高水平。神经原受体对尼古丁越来越不敏感,对多巴胺释放的刺激作用也出现减弱,原来的烟量再也不能满足吸烟者的快感,吸烟者由此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当吸烟者停止吸烟数小时(睡眠时间)后,体内尼古丁含

5、量出现下降,神经原受体变得异常敏感。此时乙酰胆碱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是吸烟者变得烦躁,并很想抽烟。这时候吸烟会过度刺激神经原受体,并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每天的第一支烟能给“老烟枪”带来莫大的快感,吸烟者也因此陷入烟瘾增强的恶性循环。,烟草源自美洲,将之传播到世界的却是欧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伦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记的航海日志里,就写着几种当地人送来的礼物,其中之一就有“发出独特芬芳气味的黄色干叶”烟草。只不过当时这些叶子被扔在甲板之上,无人间津。半个月后,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古巴,水手们惊奇地发现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状的黄色叶子,口鼻中不时冒出缕缕

6、青烟。不少水手也试着效仿,成为欧洲最早的烟民。,让世界上瘾的烟草,烟草随着哥伦布船队的返航最先来到西班牙,不久后传到葡萄牙,紧接着又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地区。1580年,烟草经葡萄牙传人土耳其,随后辗转进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国。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宾烟草带到中国。到了1620年时,烟草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烟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们曾认为它有神奇的药效。16世纪的欧洲,几乎所有医生都把烟草当“神药”使用,用它来医治牙痛、肠寄生虫、口臭、破伤风甚至癌症。另一方面,吸烟具有独特的自娱自乐功能,深受贵族和老百姓喜欢。今天,全球烟草制造业已发展成一个巨大产业,成为许

7、多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茶叶,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和何树属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茶叶的分类,以色泽 (或制作工艺)分类 : (中国七大茶系),金 茶 琥 珀 金 茶,绿 茶,

8、黄 茶 霍 山 黄 芽,白 茶 白 毫 银 针 白 牡 丹,青茶 铁 观 音 冻 顶 乌 龙 茶,红 茶 祁 门 红 茶 荔 枝 红 茶,黑茶六堡茶 普 洱 茶 渠 江 薄 片,中国茶叶对世界茶叶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苏俄来茶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

9、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我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我国

10、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国外的饮茶文化,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这也就凸现出了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青睐于喝速溶茶,夏季来一杯冰凉的冷饮茶,顿觉心中清凉,很是舒服。,英国人好饮红茶,非凡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

11、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目前,英国人喝茶,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倘有客人进门通常也只有在这时间段内才有用茶敬客之举。,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民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给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会丰富。,茶文化的魅力,茶是人类精神上的产物,茶,如空谷幽兰一般,浸润和风雨之轻柔,吸取日月星辉之精华,氤氲山岚野

12、露之恬淡,骨子里无不散发着一种中华神韵,令人回味无穷。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研制,茶叶犹如一叶叶扁舟,“飞入寻常百姓家”。,掀起重要战争的茶叶,大约公元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到17世纪初,独具慧眼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整整66年时间,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此后,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当时每吨茶叶的进价只有100英镑,东印度公司的批发价却高达4000英镑,获得了巨额利润。在英国国内,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东印度公司竟向中国

13、非法输入鸦片,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有趣的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同样是茶叶。,茶叶在欧洲的风行,最终导致了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在下午5时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通常用银壶泡上足够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尝,当然还需要伴以精美的小点心。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甘蔗,甘蔗是甘蔗属的总称。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竹蔗.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

14、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植物介绍,形态特征,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甘蔗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

15、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相关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食疗作用,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 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导致人类大迁徒的甘蔗,喝茶直接导致了对糖

16、需求量的增加。糖是从甘蔗汁中提取出来的,最早的甘蔗种植出现在亚洲。当亚洲人在品尝糖的甘甜时,欧洲人只能从蜂蜜中体验类似的感觉。直到11世纪,东征的十字军骑士才在叙利亚尝到糖的甜味。当时,只有在欧洲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的餐桌上才能看到糖,享用高价进口的糖成了一种炫耀财富的方式。,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在饮食上,它直接导致了跨越洲际的人口大迁徙。甘蔗的栽培费时且费力,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当欧洲国家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大肆兴建甘蔗种植园时,他们首先想到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结果,加勒比海地区乃至南美地区的人口构成,随着甘蔗种植园的不断增加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土豆,茄科茄属一年

17、生草本。学名马铃薯、洋芋、山药蛋、薯仔、地豆子、地蛋、地瓜。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有的学者认为土豆共有 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土豆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土豆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初生叶为单叶 ,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

18、、淡蓝、紫和淡红等色。土豆又名番薯,马铃薯。,土豆的种植,植物特征,第一个吃土豆的人,在瑞典的哥德堡,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青铜塑像;这是哥德堡的一处名胜,俗称吃土豆者的塑像。就象美国人被称为山姆大叔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斯文逊(瑞典人)。他神情淡然,骨骼粗大,腼腆,下巴上有一道很恶心的沟壑。虽然一身贵族装扮,但是象土豆一样沉静、内向、沉稳。他就是约拿斯阿尔斯特鲁玛,著名的吃土豆的人。,马铃薯约十七世纪传入印度,比中国还稍早些。所以马铃薯引种至中土的时间并不晚于欧洲。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我国土豆的引种时间决不会迟于日本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营养分析,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土豆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