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1页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2页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3页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4页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详细的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 现实需要:英国于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严重阻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除谷物法的必要性以及实行自由贸易的优越性。,一、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该法令规定国内谷物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从国外进口谷物,以保持国内市场高价。,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1)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2、什么是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核心思想:,相对优势,劳动生产率,相对高,劳动成本,相对低,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任何产品上成本均高于甲国,绝对劣势,按照绝对优势分工,国际贸易,按照相对优势分工,三、数学模型,表1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时间:1年,12,3,10,5,根据比较优势原理:,A、贸易基础 比较优势 (1)相对劳动生产率

3、 (2)相对成本,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印度在布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12:310:5,B、贸易模式 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印度专门生产布,然后交换。,C、贸易利益,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交换条件的不同对各国利益是否有不同?,表2 国际分工后的两国产出,表1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时间:1年,如果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印度150单位布进行交换,双方是否都能通过贸易获利?,表2 国际分工后的两国产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

4、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双方将在国际贸易中获益。,四、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表3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思考:两国如何进行分工和贸易?,五、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 (见书21页),六、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评价,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揭示了两国之间贸易因比较成本而发生,并且具有互利性,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 废除谷物法。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见书23页):自学,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绝对优势呢?,请判断以下论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1996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所占市场份额日益上升。 根据这一现象讨论: (1)可以用所学的哪个理论分析这一事件? (2)分析美国从南美进口鲜花对美国、美国鲜花种植者和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否是一件坏事?为什么?,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表1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时间:1年,请思考:在交换条件为1

6、20W100C或120W:200C情况下,双方是否愿意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表2 国际分工后的两国产出,一国获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国一无所获,请思考:在交换条件为120W100C或120W:200C情况下,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请思考:交换比例应如何确定呢?,一、国际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5/6C1W5/3C,均衡交换比例究竟应该是多少呢?,2.均衡交换比例的确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均衡交换比例取决于双方对各自商品的需求强度。,贸易条

7、件越接近哪个国家国内自给自足经济下的 价格水平,该国从贸易中的获利就越,结论,少,图1 两国互利贸易区,Y(小麦),美国不进行对外贸易,1W5/6C K(美国国内交换比例,下限),1W5/3C L(印度国内交换比例,上限),印度不进行对外贸易,X(布),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起源:贸易差额理论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本章内容,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1)D、A (2) C、B (3) A、D (4) B、C,选择题:,答案:(3),请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是不是一定能给各个国家带来利益呢? 如果不能,那该如何优化呢?,警惕:比较优势陷阱,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