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完成稿_第1页
新闻两则完成稿_第2页
新闻两则完成稿_第3页
新闻两则完成稿_第4页
新闻两则完成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技能点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因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课时内容计划共 课时分课时教学计划第1课新闻两则课型讲 授教学课时3课时授课时间 主 备课 人张玉君使用者学科组成 员何举兰 高琴 姚正贤 杨芹芹 张玉君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 能1.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

2、单的新闻。2.培养阅读能力 ,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过程与方 法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教 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用具准 备多媒体电脑板 书设 计1 新闻两则 毛泽东1、新闻:又称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

3、语。4、新闻的特征: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步骤教学流程教学要点教学步骤第1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前准备:播放歌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 长征二、导入新课:课前我们听了由毛泽东同志的两首诗为词的歌曲,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第1课新闻两则。三、了解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

4、习重点、难点:1.通过分析这则新闻,把握住新闻结构和特点。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四、介绍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五、听读课文,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芜湖w 阻遏 宋希濂lin 荻港d 阌乡wn 杜聿明y溃退ku 督战d 要塞si 绥靖区su jng鄂豫区 y 锐不可当dng2解释下列词语锐不可当:锋利无边,不可抵挡。业已:已经绥靖:安抚、平定

5、3多音字dng 当权 si 塞外当 塞 si 瓶塞dng当真 s 敷衍塞责六、文体知识简介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前三点是一则新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6、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真实性,基本特征)、迅速及时(时效性) 、简明扼要(简洁性)。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七、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

7、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八、作业: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个性化设 计教 学反 思呈现现象改进措施教 案签 阅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 计教学要点教学步骤第2课时课文结构分析,品读语言。一、课文结构分析1.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2

8、.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看视频)3.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二、质疑析疑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四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9、,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在新闻的主体里,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西面”转到“东面”。3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三路三个层次,从上题的分析中可看到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

10、一气呵成。4.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5.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6.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三、揣摩语言1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

11、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越过”只表示经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且文字简洁有力。“共”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上句只交代了我

12、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区,下句用“整天激战”、“歼灭”、“击溃”等词突出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四、拓展延伸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标题: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五、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

13、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六、作业1.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找出文中的六要素、五部分。教 学反 思呈现现象改进措施教 案签 阅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 计教学要点教学步骤第3课时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 听读课文二、 介绍背景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

14、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三、整体感知: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2、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3、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结构。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15、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层次划分: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导语)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背景资料)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背景资料)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

16、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四、问题研究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 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2.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五、课堂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

17、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六、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两文的相同点: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两文的不同点: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