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城市读后感 在中国,最早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属于不同的范畴,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城市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有机结合的范畴,不能仅仅理解为城和市的简单结合,但城和市无疑是城市中较为重要的方面,因而研究城市 _,首先必须要弄清城与市 _及发展。 1、城 _。城属于政治范畴。1980年出版的辞海(缩印本)释城云: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所谓的城,究其原意,本是指盛民、自守而言。说文云: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声。段玉裁注云: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礼记礼运云: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城郭沟池以为固。墨子七患
2、云:城者,所以自守也。由此可见,城的原始含义是为防卫自守所设的军事设施,即城堡。它最初的作用是驻扎人马,防止敌人侵害,具有单纯军事政治中心的意义。我们在探索原始城市起源问题时应当从城的本义来阐述。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私人财富的出现、积累,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宗教偏见及血亲复仇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敌对部落的侵袭和保护私有财富,筑城自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而城便应运而生。古代文献中关于这个时期城的记载颇多,古史传说中就有: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黄帝为五城十二楼。黄帝筑城造五邑。神农之教曰,有城十仞,汤池百步。夏鲧作城。昔者夏鲧作三仞之
3、城。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这些传说,近来已被考古发掘的城子崖城址、后岗城址、王城岗城址、平粮台城址、边线王城址等所证实。这些城址大都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晚期,个别可达中期,这与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是完全相符的。中国古代的城出现于龙山文化的中晚期似无疑议,城市 _上溯至此亦无可厚非。 但是,从古文字上来看,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城字,不过甲骨文中有的字象城垣形状,象两亭或四亭相对,中含一城。金文城字右旁作武器形状,意为用武器守卫着城池。从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以看出,城的最初职能主要是起防御作用。从这一点来讲,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有了防御性的设施,例如半坡村遗址和临潼姜寨遗
4、址的四周都曾发现有人工挖掘的壕沟,并在壕沟内侧设有栅栏。这种壕沟和栅栏所起的防御作用,可以说与早期城的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因此,就城的最初职能-防御而言,把仰韶文化时期居住地四周的壕沟和栅栏,作为中国城池的萌芽或征兆,也是未尝不可的。 由上述可知,我国城 _最早可以上溯到仰韶文化时期。 2、市 _。市属于经济范畴。其起源根据现有的材料相对于城要晚一些。所谓最早的市是聚集货物进行以物换物的买卖交易和集中做买卖交易的场所。说文云:市者,买卖所之也。易系辞下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孟子公孙丑下亦云: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说明市的本义指买卖交
5、易和买卖交换的场所。所以只有在发生相当规模的商品交换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市,没有交换就根本谈不上市 _。古史传说中有:祝融作市;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见最早的市是随着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大规模交换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城与市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都已出现,其中城比市出现得早,甚至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因而我国古代城市 _起码也应该追溯至此。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究竟何时形成,怎样形成的呢? 最早的城和市虽然在概念、范畴上都截然不同,且无直接联系。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里的人口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里的
6、设施逐渐完善后,交换物品的市从市井、野市、郊市逐渐向城里靠拢,并在城内得到了发展,于是城和市就逐渐结合起来。城和市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单纯的军事政治中心的城堡进到兼为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依据前面对城市所作的定义,我们可以以城和市是否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的主要标志。 从城市 _看,城是适应统治集团的需要, _利用它行使国家职能,由于政治力量的作用自上而下形成的;而市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商品交换以及伴随出现的手工业的逐渐发展,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多,由下而上形成的。在城、市分离阶段,由于城的功能偏重于政治中心与军事堡垒的作用,因而抑制了具有经济性质的市与城邑
7、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冲破人为的某些束缚向城邑内部进军;此外,当时城邑农产品的主要供应途径,是通过军事性的野蛮掠夺和强制性的征收,而有市无市对于早期国都或城邑则并不那么重要,况且,设市人多又杂,更容易增加城邑防卫上的困难,削弱了城邑的政治、军事功能。因此,至商代中后期,城郭之内虽然开始设有为王公贵族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和极个别临时性的集市,但仍然改变不了当时的都城突出的单纯军事防卫性质。 那么,在中国古代究竟何时于城邑中设有市场,文献史料中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但从周礼等早期经史中与市场相关的记载可知,在西周时城邑中已开始设有市场,从而拉开了中国古代早期
8、城与市结合的序幕。 在周代,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聚居点增加,手工业与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观念上的变化。人们一方面逐步认识到工商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富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诸侯割据,各国认识到仅有城墙的防御功能而无经济实力的城难以长期固守。同时,随着统治集团地域的扩大和 _的不断发展, _为使其生活更为便利和舒适,并为增强都城的防卫能力,在开始仅建有宫殿或衙署等政治、军事性建筑的城里,允许在城的城厢设市贸易,进而手工业作坊等也不断随之出现并增多,城的规模由此相继扩大,人口增加,逐渐形成了前朝后市的格局。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逐渐发展,市场的增多,促进了一些交
9、通发达的商品集散地或繁华的市场,因军事、政治等原因,围城郭沟池以为固,从而出现了市、城合一的情况。所以,市有大市、小市、早市、晚市,定期与不定期市等之分。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莅焉。所谓市师,即司市。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即是说,当时市中所设的管理官员,其职责不仅在于监督商贩货物等出入城门,整顿摊肆货店排列场所,甚至确定物价、限制 _品买卖等,而且自身有专设的吏所治舍及其管理制度等。可见,当时城中有市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
10、上述城内部市的建立以及市外部城的修筑这样两条主要途径,最初各自独立的城与市便渐趋融合,缓慢地发展为统一的、有机的复合体-城市。这样的有机整体性的城市,不再仅仅是王宫的营垒。尽管最初只是城与市的简单结合,但愈到后来,其职能、成分和基本特征等都已大大复杂化、多样化。这种具有复合性的一体化城市的产生,它不仅事实上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中心,而且还是行政、生产、文化、居住和交通等系统在空间的统一体,同时还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环境。它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在西周时就已经形成了。 古时,城与国往往合为一体,一城即一国。古城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类教学课件下载
- 哪里看教学常态课件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11章 情绪
- 如何上高跷教学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Gowardhan in India-英文培训课件2025
- 2025年star行为描述面试法含答案
- 小学生社会综合治理课件
- 社交媒体平台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优化与升级报告2025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激励机制优化报告
- 代理记账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及答案
- 财政国库管理培训课件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及核心组合
- 企业管理考试题目和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高考历史真题
-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 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保安案例培训实务指南
- (高清版)DB13∕T 5431-2021 装配式塑料水表井工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