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胶体.ppt_第1页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胶体.ppt_第2页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胶体.ppt_第3页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胶体.ppt_第4页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胶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1阳光灿烂的清晨,在茂密的树林里,你会看到什么景象? 2你知道烟、云、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3江河入海口处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浓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试举出几种混合物,并说出他们是怎么组成的?(2)什么是分散系?(3)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组合形成几种分散系?,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3、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一、分散系,二、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

2、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分 类: 有9种类型,分散质,分散剂,气 态,液 态,固 态,固 态,液 态,气 态,请试着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思考与交流,空气,云、雾,烟、灰尘,泡沫、汽水,牛奶、酒精的水溶液,糖水、油漆、泥水,泡沫塑料、面包,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有色玻璃、合金,常见的一些分散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系可以分为哪几类?,?想一想?,二、 分散系的分类,(2)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分散系:,溶液 (1 nm),浊液 (100 nm),胶体 (1100 nm),注:1nm10-9m,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溶

3、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晨雾,烟,白云,认识几种常见胶体,烟水晶,有色玻璃,Fe(OH)3胶体,Fe(OH)3胶体是怎样制备出来的?又如何来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呢?,想一想,1.取3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 蒸馏水、 25ml 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 6滴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观察并思考: 1、三个烧杯得到的分别是哪种分散系? 2、如何区分这三种分散系?,科学探究,(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取一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

4、向_中逐滴滴加FeCl3饱和溶液56滴。继续_,待_后,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煮沸,沸水,溶液呈红褐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注意要点: 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 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不能加热时间过长。,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CuSO4溶液,Fe(OH)3胶体,无光亮的“通路”,有光亮的“通路”,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无光现象产生,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

5、其微弱,胶体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实验现象记录,结论1、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可以此区 分溶液及胶体。 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粒子大。,3.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滤纸上无滤渣,滤液颜色不变,(无现象),在滤纸上带有泥沙,由浑浊变澄清,结论2、胶体能透过滤纸,而悬浊液无法通过滤纸, 说明胶体粒子比悬浊液粒子小。,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2、布朗运动: 胶体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3、电泳: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为什么能稳定存在?),思路: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

6、荷,减弱胶粒间的电性排斥,从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应用实例: 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1.加入少量电解质,.胶体的聚沉,定义: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思路:带不同电荷的胶体微粒相互吸引发生电性中和,从而在胶粒碰撞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应用实例: 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思路:加速胶粒碰撞,减弱胶粒的吸附能力使得胶粒在碰撞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应用实例: 淀粉溶液加热后凝聚成了浆糊凝胶 蛋清加热后凝聚成了白色胶状物。,四、常见胶体及其应用

7、,常见胶体 烟、云、雾 、有色玻璃、淀粉溶液、豆浆、蓝黑墨水、牛奶、血液、黄河水、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固体悬物、矿山开采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纳米材料等,胶体的应用 (1)静电除尘 (2)土壤的保肥 (3)石膏或卤水点豆腐、制造果冻和皮冻 (4)明矾净水原理 (5)江河入海处形成沙洲 (6)使用蓝色墨水的钢笔抽黑色墨水容易堵塞 (7)喝豆浆放糖不放盐 ,四、常见胶体及其应用,小结,(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2)制备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介稳性和凝聚现象 (4)胶体的应用,小结:溶液、胶体与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均

8、一、透明、 稳定,均一、透明 较稳定、,不均一、不透 明、不稳定,能,能,不能,食盐水 碘酒,Fe(OH)3胶体,泥水 油水混合物,无丁达尔现象,有丁达尔现象,无丁达尔现象,1、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3、胶体的性质,强调,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c,练一练,2、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A水银 B烟、云、雾 C有色玻璃 D淀粉溶液 3、鉴别胶体和

9、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 B从外观观察 C稀释 D利用丁达尔现象实验,A,D,练一练,4 . 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都有丁达尔现象C.加入足量盐酸,均可发生化学反应D.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 5.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过滤,D,D,练一练,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 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练一练,7、将某溶液逐滴

10、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molLNaOH (B)2molL H2SO4 (C)2molLMgSO4 (D)硅酸溶胶,B,练一练,同学们再见!,布朗运动,电场作用下胶体有什么表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电泳:,原因: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向阳极运动。,胶体能发生电泳及稳定的原因: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电泳现象,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

11、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同一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早晨的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丁 达 尔 效 应,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微粒时,如果微粒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微粒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返回,课外补充:,思考: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