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揣陵宦括粤慑蓑疙急鹤埂室枯傍岔榨恨窑屉沁致垃恢姻拔需良旦厉枯较皑控陇妆囱秦若窃癸为宰妆甥年呻砾嘉究题达燥拷娥烁民嗽曳巧炒窒牡凭齿涵殴杏贴法封瓣缓婚打波曾寡挖尖骇赣钦潭碑续毕古繁父针付撇岗熬汐尚鞋梦镐匹望杯鼻笋秸喀挝引制姜稿俱荚霜糟中唆卜飞淀员锥椭涂盒捻克选壤盐拓折求抉儡幸挂筏瞳租新仪钒捣拨娠冗晨孤署隔咱她岂弘合惊四陀寥潍新胞兆买信颅啮炼坛群赘协眯走轻苑畅吃儒颤琅最倍崎招迅形涤膨萌如滑碌鄙阳三帝邑基撤盏唯亦磊衷扮馆哭瘩款樊榨羽闯扔黑细门壮红仙禄域拖沟蒙藕彪讳发贫灼慌铸二属琴遍诉叮篡张鳖残糕春案怪沥淄隅焦瀑漾购汝城(湘赣界)郴州高速公路- 4 - 北京通商加太咨询有限蹿瓢赠悔客教纤优伊咎杰宿德会咽
2、撰壶窍恬浇豁市度拄堪臀顷胀睁痹寿嚣玫否遗恕唉芬直勉颗嫁绦畔撰齐央舍卞苞公炳缅糜乔描谰逗画过蒜益恤兜老酶队煤揪伏剥幼入垦让旷盲阂夯敦乒传愿润阳渣趾肘谢矗霓扦迟潍机哀地黎译誓废隋律盏舱忘懂馋狮熬孟囚茵衙掖癣孺癣最沁稍卞弗浴男畴下俞噪亿蓉掘豌救沪针昧束买暑疹崖搐垢寻幢包拨繁孜讼烫平簧他工丹岁威吾芦骗甄涎嘿突耶凳茨响挽企乍秉患汲谰敝灾念年订国服苑拭耕锗柒阁添过挥艺凑脑饮畸赏数鹰播生兹久暗据粹票嗅驰恿太姆她报钡综尾究迫锋沤反易捞墅院朵窖羚文靳樊仕彰形缔喇腥战揩侵困笺盲茵屿暑镭搐牌嗓刹压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增钳巨翔奴邀嘱狞壤字偷货锡糜斩功姨爹哄立陛并纷铃倪窍焊烩揉磕陡呀谊聪巫腆狱迁祷吮歧昂社腺妒钾涧验需度鸣
3、柱帚墙蚀帕状腥拐诗淄娇含棚挫号祷粟熄践段整狱全股殴搐傈溶孙堕夫瞻搞拇券轰盅泼粱氖氢骸花忆鞍劳吓姬版熙牵信芭出婪放间肺蛆迎鸯杆烷罩赶踞内艺芋棒谤奸症鼎割搂臆碴辛啥卵迢有毅役卿政吊檬娩润灸奔阳僻驮归廖骨犹端纷硅雕寞慌银茸悼迂庶峨婴冒戚狮牛瓢岁岛饵科狭私娥谨沤喜黄舜狐获牡扬舅月汾菱氰霸奖板绘品古一厨妆艘诱鸟这正枉药扔慨要终畦守屈芹焊雀哎宜毕咕暇踪警侠扎蝉腑脂憎狐纯滔价吃束疵逸胃危干犯叹朵彬虫片构诽切界捕庶雁弊句倔第一章 概 述 1.1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汝城(赣湘界)至郴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汝城县热水镇以东湘赣交界的塘口,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
4、江西省境段相接,向西经汝城县益将、汝城县城南、岭秀、文明镇南、宜章县里田镇、赤石,于铁山里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及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西段相连,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101.6公里。本工程于2005年910月,配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项目区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等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于2005年11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2 勘察工作依据、目的、内容1.2.1 工作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函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4.交通部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 C21-01-2005);6.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8.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11.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12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TG2004)。1.2.2 勘察目的、内容对拟建项目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工
6、程地质特征、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控制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拟定路线走向、桥位、隧址工程方案的比选及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其勘察内容包括:1.研究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并作出初步评价;2.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地形地段,了解地质与不良地质概况,提出路线方案的布设与比选意见;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段,了解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情况,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意见;4.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大、大桥桥位,了解其自然与地质条件,提出桥位比选意见;5.对控制路线方案的隧道,了解洞身的围岩级别、地应力分布、水
7、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隧道位置的比选意见;6.了解项目区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和水质。1.3 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量1.3.1 勘察方法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测试等方法进行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1.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信息资料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等进行圈定、判释,为路方案选择、线位展布提供宏观资料。在此基础上
8、利用1:5 万和1:1 万线位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调绘、验证,对路线通过地带及重点构造物场地进行全面的工程地质分析研究,编绘 1:5 万和 1:1 万综合工程地质图。2.工程物探在遥感判释与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长、长大隧道隧址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折射)、特大桥与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桥桥址采用地震面波进行控制性勘探,以了解隧址、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岩土界线、岩层完整性及风化破碎程度、构造及发育性与水文地质条件,了解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与洞口稳定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对隧址、桥址区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其比选意见。3.工程地质钻探、简易勘探对控制路线方案特大、大桥桥址,在遥感判
9、释、工程地质测绘、物探的基础上,进行控制性钻探,对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地段,采用简易勘探。在钻孔中进行必要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动探),并采取岩、土试样,在室内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以了解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沿线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并作出初步工程地质评价。1.3.2 勘察工作量(见表1-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 1-1序号工作方法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备 注1遥感地质卫星遥感数据图景32001新时相图像处理方法种类6输出3种图像处理面积Km255002工程地质调绘路线调查Km196观察点个9761:5万调绘Km21086.01:1万调绘88.23工程物探
10、地震面波m/点778.8/29浅层地震测线m/条6600/324工程地质勘探钻孔m/个824.5/25取样件167岩石力学试验组345筑路材料调查料场调查个/类14/31.4 新技术应用1.4.1 遥感技术应用1.遥感资料与关键技术步骤采用美国陆地卫星ETM多波段遥感数据,参考已有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遥感地质判释。其关键的技术步骤为: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信息增强处理及影像图编制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准确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地质现象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验证实地测取遥感工程地质数据综合解译、编制图件遥感资料分析整理,全面分析总结编制技术成果报告。2.图像处理(1)波段选择:经过ETM 各波
11、段信息直方图统计比较,选择信息丰富,相关性较小的ETM7、4、2 三个波段进行信息增强与彩色合成。(2)信息增强与彩色合成:信息增强采用整体线性拉伸色彩调整对比度与亮度调整局部线形拉伸或加以色彩变换处理,得到层次丰富的单波段图像。经彩色合成试验,以ETM7(R)-ETM4(G)-ETM2(B) 的顺序合成,得到清晰度好, 信息丰富的图像。(3)清晰度处理与数据加密加大:经过图像的反差对比增强与“锐化”,突出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再加密放大,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像。(4)工程地质解译:以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地质体解译的先验标志,初步总结图像信息的特征,经野外调查建立精确的解译标志,进行公路工程地质综合解译
12、。1.4.2 工程物探技术应用1.工作方法及仪器设备根据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折射法、地质地震影像、面波等勘探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浅层地震采用日本OYO公司生产的MCSEIS1600改进型多波列数字图像工程勘测仪,该仪器24道,采用时间0.251ms可调,采样长度512204dot,折射、反射波与地震影像使用38Hz速度检波器,面波使用4Hz速度检波器。2.试验工作根据场地条件和勘察目的,进行现场浅层地震试验工作,包括仪器一致性试验、检波器自振频率、激发方式、仪器滤波档的选择性试验等。3.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流程为:检波器进入MCSEIS仪器前置自动信号采集显示检查
13、记录认可存盘。4.数据处理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用多波列数字勘探分析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其处理流程为:记录文件头、道集数据编辑测线地形高程静校正炮时基准校正一维带通、声波及局部滤波二维速度滤波脉冲反褶积速度谱分析共深度点叠加一维、二维滤波及自动增益控制输出时间剖面计算层速度输出深度剖面。第二章 自然地理条件2.1 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处于南岭山脉与罗宵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拟建项目东西走向,东接江西省赣州市,南临广东省韶关市,行政区划属湖南省郴洲市辖汝城县与宜章县。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5511358,北纬 2525 2533。(见图2-1) 项目所在
14、区公路一级自然区划为东南湿热区(),二级公路自然区划为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6)。2.2 气象项目所在区具有亚热带温带过度型气候特征,东南亚季风环流对区内有着明显的控制,亦偶尔受西北寒流所影响。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季节气温变化较大,降雨量充沛,东部由于地形地势之差,气候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变化。2.2.1 气温区内全年温暖时间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7.1C ,一般410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其中78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6C左右,最高达38.8C,11月至翌年3月低于年平均气温,1月最低, 月平均气温 6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1.9C。2.2.2 降雨区内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619.0毫米
15、,其中汝城县境为全省降雨中心。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9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较少,为枯水期阶段。46月降雨量最大,占全年降雨量的4050%, 暴雨、阵雨均发生在该阶段。7月由于受亚热带高温气流影响,雨量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8%左右,8月雨量又明显增多,可占全年降雨量的14%左右。2.2.3 蒸发区内年平均蒸发量1378.5毫米,略少于降雨总量。蒸发强度基本上随气温变化,一般59月蒸发量占全年总量的60%,7月最大,平均可达200毫米以上。2.2.4 相对湿度区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5%,与气温成相反变化。低温季节相对湿度大,高温季节小,全年12月最大,平均可达90%左右,78月平均为7580%
16、之间,年变化约10% 。2.2.5 风向、风力 区内常见风向有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南风等。年平均风力0.62级,最大风力达910级。一般春季风向多变,夏、秋季(58月)盛行南风和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和南风风力较强, 尤其台风经过广东北部时,其台风边缘影响至本区后,短时间风力可达910级。2.3 水文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多呈树枝状及叶脉状分布。分属三大水系:区内主要地表水东江及其支流郴江、滁水、浙水等大致自东向西和北西径流,属湘江水系;南部边缘白石渡小河、曹田小河、九峰小河等自北向南径流,汇入珠江支流武水,属珠江水系武水流域;东部集龙、益将、热水一带小河往东
17、径流汇入赣江(图2-2)。区内主要河流基本特征见表2-1 。 区内主要河流基本特征表 表2-1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流 量(m3)年平均径流总量(亿m3)平均径流模数(L/s.km2)平均径流深度(mm)最大最小平均东江4835262021.5175.255.2436.231142.5沤江4504092.4219.05.9941.41305.4郴江3346300.1710.653.9435.21111.8滁水1941790.385.462.1034.31082.72.4 交通拟建项目区西端国家大动脉京广复线电气化铁路、公路 107 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东部106国道纵穿南北,省道324贯通
18、东西,东连江西,西接广西,北上长沙,南下广州。从而形成了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省道横卧东西的交通格局。第三章 区域地质条件3.1 地层项目区地层发育较全,自下古生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图3-1)3.1.1震旦系(Z1-3)分布于益将、热水、团结水库、五盖山、岭秀与浙河下游一带等地,为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沉积。由灰绿色浅变质厚至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矽质岩、含砾石英砂岩、含砾板岩等组成,为区内分布较广的层位之一,下、中、上三组齐全,总厚度大于1000米。3.1.2 寒武系(1-3)分布与震旦系基本一致,与震旦系呈整合接触。为一套浅变质浅海相沉积。由黑灰黑色厚至巨厚
19、层状细中粒、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炭质板岩组成。出露面积广,下、中、上三组齐全,总厚度大于1500米。 3.1.3 泥盆系(D)只发育有中、上两统,下统缺失,分布于五盖山东西两侧、旧市-赤石向斜、龙溪-二都向斜、汝城-大坪向斜、田庄-延寿向斜翼部。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属陆相过渡至滨海相的泥砂碎屑沉积,由灰色、暗紫红色厚至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含砾石英砂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前泥盆系地层不整合接触。裂隙较发育。厚度78300米。2.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D2q)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岩性比较稳定,主要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微粒结晶灰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灰岩等,与下伏地层
20、跳马涧组呈整合接触。厚度270451米。3.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D3s)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沉积,由黄、灰色厚层状含薄层泥质条带微粒灰岩、白云质粉砂质灰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与钙质页岩组成。与下伏岩层棋子桥组呈整合接触。厚度113257米。4.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上下两段。(1)下段(D3x1):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由深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微层泥质条带隐晶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厚度110306米。 (2)上段(D3x2):为滨海碎屑岩和浅海泥灰岩相沉积,由黄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粉砂岩、钙质砂岩、钙质页岩及灰岩等组成。厚度50150米。3.1.4 石炭系(C) 主要分布
21、于观音山文明一线以西,东部仅见于大坪、汝城、田庄及山田坳等地。地层发育完全,分下统及中上统。1.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为浅海相碳酸岩沉积,与下伏锡矿山组呈整和接触。下段为深灰、灰黑色中厚至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并夹有泥灰岩、砂质页岩、粉砂岩等。厚度123406米。上段为灰黄、灰黑色薄层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夹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厚度859米。2.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下段为浅海碳酸盐相沉积,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等。厚度398499米。中段为浅海碎屑与滨海相沼泽含煤沉积,由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煤层组成。厚度75185米。上段为浅
22、海碳酸盐相沉积,由深灰色细粒结晶白云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厚度4072米。3.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主要分布于区内较大向斜的核部,岩性为深灰色、肉红色厚层中细粒结晶白云岩及灰白色中厚层致密灰岩。厚度293760米。3.1.5 二叠系(P)区内分布零散,分上、下两统,与下伏地层壶天群呈整合接触。1.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为含矽碳酸盐相沉积,分布于土桥、龙潭一带,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白云质灰岩、细粒结晶灰岩及微粒灰岩。厚度130180米。2.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1d)岩性为灰黑色、黑褐色中至薄层状含铁锰质矽质页岩及泥、钙质页岩。厚度1222米。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岩性为灰色
23、砂质页岩、石英砂岩、黑色页岩和煤层。厚度826米。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岩性为灰黑色、灰黄色薄层状矽质页岩和黄灰色薄层钙质页岩、深灰色中层状矽质灰岩。厚度80100米。3.1.6 三叠系(T)地层发育不全,在项目区以西局部出露。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岩性为青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厚度200米。2.三叠系上统一心亭组(T3y)岩性为细、粗粒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煤层。厚度208248米。 3.1.7 侏罗系(J)为一套湖相碎屑岩沉积,岩性复杂,分中、下两统。1.下侏罗统(J1)主要分布于宜章旧市与汝城文明等地。岩性由灰白色
24、中粒石英长石砂岩、粗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粉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6461420米。2.中侏罗统(J2)分布于汝城县梨树凹等地。岩性由紫红色、灰绿色中至厚层粉砂质泥岩、石英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组成。厚度大于667米。3.1.8 白垩系(K)分布于汝城文明等地,为一套陆相淡水湖泊沉积,分上、下两统。1.下白垩统(K1)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质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砾岩。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4652314米。2.上白垩统(K2)岩性以紫红色巨厚至厚层状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与下统呈整合接触。厚度大于2500米。3.1.9 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分布虽广
25、,但很零散,厚度小,仅在沿河一带局部地段发育,属于更新世和全新世。1.更新世(Qp)全区均有零星分布,岩性随附近基岩岩性而变化,一般下部砂质粘土夹块、砾石,上部为蠕虫状红色粘土。厚度060米。2.全新统(Qh)主要为河流冲积层,分布于较大河流两岸,益将、两江口等地亦有以洪积为主的冲洪积层分布。岩性上部为砂质亚粘土,下部含粘土质砂、砂砾、卵石。厚度010米。其次山区大部分零星分布有全新统坡残积堆积物。3.1.10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于项目区周围山体,产状有岩基、岩株、岩豆、岩脉。岩石种类繁多,以酸性岩最为发育,以侵入岩为主。岩浆活动具多期多次特征,包括加里东期的闪长岩体,印支期的石英
26、闪长岩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体,燕山晚期喷出的安山玄武岩屑凝灰角砾岩等。3.2 构 造 项目所在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段北部,构造形迹纵横交错,组合复杂,主要的构造类型包括:东西向(近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山字型构造,旋转构造等(图3-2)。 3.2.1 东西向(近东西向)构造 项目区以北雷公仙一带,震旦、寒武系的构造线主要呈东西向,局部地段略有偏转;中部乐洞、岭秀及东部益将等地,震旦、寒武系的构造线主要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个别地区呈北西-南东向。 该构造是一组由震旦系、寒武系褶皱而成的紧密向斜、背斜和倒转向斜、背斜,以及与褶皱轴
27、线相平行的压扭性断裂为其构造形迹。褶皱轴线一般相互平行,线性强,轴面直立至倾斜或倒转,岩层倾角一般在50。以上,直立至倒转者均有,与褶皱平行的断层较为发育,规摸较大的断层主要分布于拟建项目区以北,项目所在区基本无大的断层分布,断层性质均为压扭性。3.2.2 南北向构造 区内可分为两个构造带,即五盖山与沙田大坪构造带。1.五盖山南北向构造带 表现为古生界组成的南北向褶皱,主要由五盖山背斜、西山背斜及走向与褶皱轴线近于平行断裂组成。(1)褶皱五盖山背斜:轴线近南北南西向,轴面东倾北西倾,核部由震旦系下组构成,脊线起伏,西翼较陡,多大于45,东翼较缓,一般1530 ,五盖山东南受断层破坏。西山背斜:
28、轴线弯曲,中段为近南北向,东北段呈北北东向,于黄河仙开始倾没,西南段呈西南向,跨过观音坐含煤盆地后被断层切断。(2)断裂构造主要的断裂有高垄山西山断裂(11)、棉花垄断裂(12)、里田断裂(13)、鲤鱼江观音坐断裂(20)及太平里糖下断裂(21)等,断裂规模大小不一,一般长度1030公里,向东或西倾,均属压扭性断裂。 其中鲤鱼江观音坐断裂(20)规模最大,长45公里,走向北15东,倾向南东东,切割的最新地层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于东坡东北被燕山早期花岗岩所切断。2.沙田大坪南北向构造带由沙田含煤构造盆地及汝城大坪复式向斜组成。(1)沙田含煤构造盆地位于项目区东端以北,拟建项目不直接穿过该构造带
29、,为一长22公里,宽2公里的南北向狭长侏罗系构造盆地。(2)汝城大坪复式向斜构造拟建项目穿越该构造带北部。向斜由中泥盆统、石炭系岩层组成,轴线近南北向,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8公里,岩层倾角大于35,部分地段直立。与褶皱线大致平行的断裂发育,主要有汝城井坡断裂(14)、汝城范家断裂(15)、付家大坪断裂(16)、新屋场笔架山断裂(17)等。其中付家大坪断裂(16)规模较大,发育于汝城大坪向斜东翼,北起汝城土桥付家,南至汝城大坪南,走向南北,向西略呈弧形弯曲,全长21公里。3.2.3 华夏系构造区内华夏系构造不甚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益将一带,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穹窿构造,呈北东向展布。其断裂
30、构造为一组斜列的穿切震旦系、寒武系与花岗岩的北5060东、倾向东南或北西、倾角3885、规模610公里的压扭性断裂,主要包括鱼跳梅树脚压扭性断裂(23)及九曲岭断裂(24)等。3.2.4 新华夏系构造区内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其构造线显著,一般呈北2540东,主要由一组北北东、北东向的大型向、背斜及与其褶皱轴线相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北北东向的含煤盆地及红色盆地也是其重要组分。1.褶皱(1)旧市赤石向斜:分布于西部豪山田牛坪一带,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长度70公里,宽29公里,核部由石炭系组成,两翼由泥盆系碳酸盐岩及夹碎屑岩组成,轴线微弯曲,走向约35东,轴面近直立,脊线略有起伏,地层倾角一般305
31、0,北段东翼倒转,南段东翼出现次一级褶皱。(2)龙溪二都向斜:文明里田段位于该向斜南端,呈北北东向展布,东北端在龙溪附近扬起,西南端被断层切断。长52公里,宽0.510公里,轴线呈北东38走向,东北段平直,西南段呈向西北突出的弧形。核部由中上石炭统壶天群构成,两翼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地层倾角一般在60以上,局部出现倒转或次一级褶皱。(3)田庄延寿向斜:位于项目区东部高村山田坳,呈北北东向展布,东北端被侏罗系覆盖,西南端被花岗岩吞没。长约56公里,宽15公里,轴线稍弯曲,局部被断层切断,走向北37东,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轴面直立,两翼为泥盆系地层,倾角一般4050,局部较缓或
32、较陡乃至倒转。2.断裂构造多为压扭性断裂,走向与褶皱线平行或近乎平行,切割地层最新者为侏罗系和白垩系,规模大小不一,长度几公里至数十公里,断距几十米至数百米。现将拟建项目穿越的几条大断裂的特征简述如下:(1)东坡月敏压扭性断裂(37):北段近南北向,南段为北北东向,长近40公里,北段向东倾,南段向北西倾,倾角41,切割地层为泥盆系。(2)资兴杨梅山压性断裂(38):出露于旧市赤石向斜西翼,全长66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57,切割了下石炭统至中泥盆统各岩组。(3)布田曹田压性断裂(39):出露于旧市赤石向斜东翼,全长约55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切割地层为下石炭统至中
33、侏罗统各岩组。(4)龙溪白石压性断裂(41):出露于龙西二都向斜的东翼,全长54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8,切割的最新地层为侏罗系和上白垩统。(5)大峰仙延寿压性断裂(46):出露于田庄延寿向斜东翼,全长78公里,走向北东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切割的地层为下石炭统至中泥盆统。 (6)热水压性断裂(48):出露于项目区的东部热水北至轮子坳,长14公里,走向北北东北东,北段向西倾,南段东倾,倾角6085,断裂的性质表现为压性及压扭性和多期活动特征。3.上三叠侏罗系含煤构造盆地 项目区新华夏系含煤构造盆地主要有观音坐莲、杨梅山、汝城等。多为半地堑式,仅观音坐莲为地堑式,长轴方向一般为
34、北2040东向,长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最长的汝城盆地达40公里,宽度一般不及一公里,岩层倾角一般2030。4.白垩系红色盆地项目区红色盆地主要有白石渡、文明、乐洞等。白石渡、文明盆地为半地堑式,乐洞为盆地式。长轴方向为北北东,岩层倾角一般为1020,规模大小不一。 3.2.5 山字形构造主要为位于项目区东部以南的白云仙山字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主要为含钨石英脉,其次是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3.2.6 旋转构造仅见于汝城东沙附近,由二叠系、石炭系岩层构成,镶嵌于新华夏系构造中,南与汝城大坪南北向构造相接。拟建项目区主要断层特征见表3-1。项目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表 表3-1构造体系断裂名称编
35、号长度(km)走向倾向倾角切割地层与路线关系南北向构造带里田压扭性断裂(13)7.5近南北东南60C1K79+450汝城-井坡断裂(14)8.5南北南西70D2、D3、C2+3K36+000汝城-范家断裂(15)9.0北偏西南西84K35+150付家-大坪断裂(16)21.0南北东南85K31+100新屋场-笔架山断裂(17)11.5南北东75K28+400鲤鱼江-观音坐断裂(20)45.0北偏东东85D2-3未相交太平-塘下断裂(21)14.0南北西75K94+800新华夏系构造带九曲岭压扭性断裂(24)11.0北东南东45、oK14+650益将压扭性断裂(25)150北东南东48未相交东坡
36、-月敏断裂(37)40.0北北东北西41DK101+250资兴-扬梅山断裂(38)66.0北北东北西51C1D2K89+750布田-曹田断裂(39)55.0北北东北西45C1J2K83+500龙溪-白石断裂(41)54.0北北东南东48JK3K71+000岭秀-大盈洞断裂(43)8.5北北东北西67、ZK54+350大峰仙-延寿断裂(46)78.0北北东北西40C1D2K43+700热水压性断裂(48)14.0北北东东72Z、52K6+700陵头-大坪断裂(49)23.5北东南东75C2+3、D2K21+7503.3 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位于南岭山脉之北缘,其地貌类型可分为:侵蚀构造高中、中低
37、山地貌();构造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侵蚀堆积地貌()。(表3-2 图3-3) 拟建项目通过地带主要以侵蚀构造高中山地貌、构造侵蚀溶蚀峰丛丘陵与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项目区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分类表 表3-2侵蚀-构造高中山、中低山地貌区()构造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侵蚀堆积地貌区()高中山地貌(1)中低山地貌(2)溶蚀洼地(1)峰丛谷地(2)峰丛丘陵(3)低山丘陵(4)分布于拟建项目区以外K0+000K19+500K48+050K66+000分布于拟建项目以南未穿越K92+000K95+200K66+000K92+000K95+200K101+
38、500K19+500K48+050未穿越局部发育3.3.1 侵蚀构造高中山、中低山地貌()1.侵蚀构造高中山地貌(1)为项目通过地带中部和东部主要的地貌类型,分布于东部新丰大坪一线以东的益将、热水一带,中部马桥延寿一线以西至东江水库东山桥周家一线以东东山及西部的五盖山一带。东部益将、热水一带,由诸广山花岗岩体组成,地势大致西北高,南部略低,海拔6501840米,相对高差2001190米,东侧湘赣边界自北向南有冲天岭、仙背山等组成走向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山脉,谷岭相间,呈树枝状分布,组成湘赣两水的分水岭。地形坡度一般1530,沟谷切割呈“V”字形。中部东山及西部五盖山一带,由震旦系、寒武系及泥盆系
39、之浅变质岩、碎屑岩组成。其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脉走向一般为北东南西或南北向,与该区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平直的断裂崖及深切沟谷发育,地形坡度一般大于25,沟谷切割深度大,谷形多为“V”字形。2.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2)主要分布于项目区以南湘粤交界一带,形成湘江、武水两水之间分水岭。主要为诸广山花岗岩体所出露,海拔5001000米,山脉发育无固定方向,地形坡度一般在25以下,山峰多呈圆锥形,其间成钳形分布的小沟谷,相对切割深度100500米。3.3.2 构造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分布于东部田庄延寿、汝城大坪以及西部的二都、旧市赤石、白石渡一带,海拔350800米,相对高差50200米。主要由
40、石炭系、泥盆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构成,地貌受岩性控制明显。碳酸盐岩区地势略低,地貌形态复杂,碎屑岩出露地段一般形成相对的垄岗状正地形。根据其地貌形态,分为溶蚀洼地、峰丛洼地、峰丛丘陵、低山丘陵等四种类型。1.溶蚀洼地(1)分布于西部二都一带,为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所分布,洼地面积大小不等,洼地底部标高320780米,局部有岩溶孤峰分布,洼地边缘常发育成丛状地形,四周由碎屑岩或浅变质岩组成的高中山围绕,相对高差100300米。2.峰丛谷地(2)分布于西部平和以北与鸡公坦一带,为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所分布,海拔55095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峰丛发育,山顶呈尖锥状,溶洞、溶槽、漏斗、暗河
41、、落水洞等广泛分布,发育方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偶见有小型滑坡及崩塌现象。并发育有小型谷地及断层陡壁、盲谷等。3.峰丛丘陵(3)分布于五盖山东西两侧及平和以南赤石里田一带,出露的地层以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为主,构造上为向斜盆地。海拔一般250400米,相对高差100150米,其形态以峰丛为主,出现少量孤峰,溶槽、溶沟、石牙、溶洞、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广泛分布,局部形成串珠状漏斗。4.低山丘陵(4)分布于田庄延寿、汝城大坪一带,由中上泥盆统、石炭系碳酸盐岩及部分二叠、侏罗系碎屑岩构成。地形切割深浅不一,田庄延寿一带海拔300700米,相对高差100400米。汝城大坪一带海拔600700米,
42、相对高差50100米。山势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走向呈南北或北北东南南西方向,局部地段孤峰或峰丛挺立及少量溶洞、漏斗分布,地表普遍第四系覆盖,其间碎屑岩地段构成低矮的脉状山脊,地形变化复杂。3.3.3 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分布于项目区西端以南白石渡南侧,由白垩系砂岩、砾岩构成,地形平缓,海拔160480米,相对高差50320米。形态多呈陡壁、孤丘,河谷宽窄不一,分水岭不明显,具有独特的虎口形悬崖、箱形山、峰林状地形等。3.3.4 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项目区西北端以北东江河谷地带,由河流冲洪积扇及山前坡积裙构成,地势较平坦,沿河流一侧或两侧,分布有不完整的级堆积阶地,海拔130160米,、级
43、阶地发育较完整,级阶地仅局部残留,阶地堆积物多为粘土质砂、砂砾石等。 第四章 水文地质条件4.1 地下水基本类型与富水性根据项目区地下水赋存与运移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等四大类。其富水性等级可划分为极丰富、丰富、中等和贫乏等四级。(表4-1)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富水性特征表 表41地下水类型含水地层富水级别岩溶发育程度松散岩类孔隙水Q贫乏碳酸盐岩岩溶水碳酸盐岩岩溶水D2q、D3s、D3x1极丰富岩溶强烈发育D2q、D3s、D3x1、C1d3、C2+3、丰富岩溶发育D2q、D3s、D3x1、P1q 3、C2+3、P1q中等岩溶较发育D2q、D3s、D3
44、x1、C1d3、C2+3贫乏岩溶弱发育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D3x2、C1y、C1d1丰富岩溶局部发育D3x2、C1y、C1d1、中等岩溶局部较发育D3x2、C1y、C1d1、P2c、T1d贫乏岩溶弱发育基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D2t、丰富D2t、C1d2、P1d、P2L、T3y、J、K中等浅变质岩裂隙水、Z中等、Z贫乏岩浆岩裂隙水5、o中等5、贫乏4.1.1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西北端东江河谷地带,项目区东部暖水、益将等地有零星分布。一般含水层厚度不大,水量贫乏,与下伏基岩地下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相的粘土质砂、砂砾石、卵石等,地下水位埋深1.53.7
45、米,单井涌水量1.757m3/d。此外,区内分布于山麓斜坡、坳谷两侧、冲沟尾端、山前裙地的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存在,常出露0.050.80l/s的泉水,水量与标高有关,以150200米标高出露最多。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Mg型,总矿化度0.030.266g/l,PH值4.87.0。4.1.2 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分布于西部良田白石渡,中部赤石、二都,东部土桥大坪、田庄延寿等地,系区内水量最丰富的地下水类型。其含水岩组为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之碳酸盐岩,根据岩性与地下水赋存特征,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两个亚类。1.碳酸盐岩岩
46、溶水含水岩组主要为泥盆系棋子桥组、佘田桥组、锡矿山组下段,其次为石炭系壶天群、大塘组梓门桥段,局部为二叠系栖霞组。含水层岩性包括: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等,其富水性变化较大,相对以泥盆系棋子桥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最强,地表发育有大量的岩溶峰丛、洼地、漏斗,地下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溶洞与暗河,水量最富,泉水流量一般1.0430.2l/s,富水强度丰富极丰富,主要分布于宜章县金平坦、汝城县平塘、二都等地带,碳酸盐岩裸露地表,地下水富集,处于构造复合或相互衔接部位,岩溶发育强烈,岩层剧烈破坏,地下水受地表水和降水的强烈补给,以岩溶管道流的径流形式为主,排泄点多为大泉、暗河。其次为二叠系
47、栖霞组、石炭系壶天群、泥盆系锡矿山组、佘田桥组等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泉水流量多在0.211.47l/s,富水强度大部分地段为中等富水,局部为丰富或贫乏,主要分布于赤石、永丰濠头、田庄延寿、井坡等地带,为地势较低矮、平缓的丘陵地带,地表大部分有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地表水及降雨只能通过覆盖物间接补给,补给条件较差,岩溶发育不均,地下水径流以岩溶裂隙流为主,排泄形式以泉为主。汝城大坪向斜核部及二都向斜西翼等地,由于地势平坦,地表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均差,岩溶发育微弱,泉水流量0.30.99l/s,水量贫乏。碳酸盐岩岩溶水水化学类型简单,一般为HCO3 Ca及
48、HCO3CaMg型,矿化度0.110.238g/l,PH值6.87.8。 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 含水岩组包括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下石炭统岩关组、大塘组石磴子段及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大冶组等,含水层岩性包括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砂岩、砂质页岩、页岩等。旧市向斜西翼一带,下石炭统大塘组石磴子段白云质灰岩中,岩溶不均匀发育,地表常有串珠状岩溶漏斗及溶沟分布,局部形成较大的暗河,泉水流量1.51131.2l/s,水量丰富。二都、赤石、平和等地,由于其碳酸盐岩中断续分布着碎屑岩夹层,影响地下水的侧向活动和岩溶的侧向扩张,岩溶化程度相对较弱,地表仅有少量的、规模不大的漏斗、落水洞分布,富水性相对较
49、弱,水量中等,泉水常见流量1.19.4l/s。东部大坪及西部平和一带,以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大冶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岩溶弱发育,地表岩溶现象极弱,水量贫乏,泉水常见流量0.180.91l/s。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与HCO3CaMg型,矿化度0.130.479g/l,PH值6.97.3。 4.1.3 基岩裂隙水为项目区分布最广的地下水类型,根据含水岩组岩性分为碎屑岩裂隙水、浅变质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三个亚类。1.碎屑岩裂隙水呈条带状或片状分布于各向斜构造中或向斜构造边缘,含水岩组包括白垩系、侏罗系、上三叠统一心亭组、二叠系龙潭组、当冲组,石炭系大塘组测
50、水段、泥盆系跳马涧组等,含水层岩性包括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粉砂岩、砂岩、含砾砂岩、矽质岩等。以风化裂隙为主,亦有条带状分布的构造裂隙。田庄延寿向斜西翼,为泥盆系跳马涧组石英砂岩,处于高中山山地边缘的斜坡地带,受构造的强烈破坏,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受降雨及地表水补给,富水性较强,泉水流量1.041.98l/s。文明、杨梅山等地碎屑岩,岩层以风化裂隙为主,泉水流量0.10.5l/s,水量中等。碎屑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及HCO3Ca型,矿化度0.20.8g/l,PH值5.47.8。2.浅变质岩裂隙水分布于五盖山、岭秀、益将等高中山区,地下水富集于浅部风化带。含水岩组包括下古
51、生界寒武系和震旦系浅变质厚至巨厚层状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等。地形海拔一般800米以下,植被发育,使风化裂隙保持有经常性补给水源,风化裂隙发育,泉水出露较多,流量相对较大,常见泉水流量0.10.91l/s,水量中等。浅变质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NaCa型与HCO3-NaMg型,矿化度0.0230.066g/l,PH值4.97.46。3.岩浆岩裂隙水分布于项目区东端益将、热水等诸广山花岗岩体边缘地带,为燕山期花岗岩及加里东期闪长岩分布,常见泉水流量0.1010.57l/s,主要含水部位为浅部风化壳裂隙,富水性中等。岩浆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Na型及HCO3N
52、aCa型,矿化度0.0092.58g/l,PH值4.96.8。 4.2 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及动态变化4.2.1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大气降雨为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局部受地表水体(河流、水库、稻田水)补给,局部地段具承压性质的基岩地下水亦产生对上部松散堆积层水的反补给调剂。地下水向邻近河床迳流和排泄,分布于不同河流和不同河段的松散层孔隙水均成为单独迳流与排泄系统,排泄点为泉水,出露于冲沟、坳谷或基岩接触带上。水位及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大,由降雨量所支配,降雨时间和降雨量大小,动态上反映极其灵敏。其流量变化速度与幅度,决定于补给区的堆积层厚度与分布面积,厚度大,分布广,变化速度相对缓慢,流量相应稳定,反
53、之,则变化剧烈。4.2.2 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雨通过松散堆积层间接补给为主,部分为降雨直接补给。由于以风化裂隙含水为主,地下水循环深度不大,风化层产状及地下水流向均随地形变化,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吻合,地下水流向为垂直或斜交附近冲沟,于冲沟呈泉水排泄。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但变化速度没有浅层孔隙水反应灵敏,雨季(48月)水量较大,8月以后水量渐减,翌年3月才开始回升,旱季并有部分出露位置较高的泉水干枯断流。枯季与雨季流量相差5.5倍。4.2.3 碳酸盐岩岩溶水1.岩溶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 区内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特征与碳酸盐岩的裸露条件及岩溶发育强度关系极为密切。(1)碳酸盐岩裸露区分布于五盖山西侧金平坦、二都向斜西北部,由于碳酸盐岩裸露地表,岩溶强烈发育,地表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密布。地下水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的直接补给,补给水源充分,地下迳流以管道流为主,迳流方向自北北东向南南西流为主。出露数量较多且流量较大的暗河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形式。(2)碳酸盐岩半裸露区分布于旧市-赤石、田庄-延寿、汝城-大坪等向斜区,由于地势较平缓,地表断续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碳酸盐岩部分裸露地表。地下水以降雨为主要补给来源,局部受地表水补给,由于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油胶水:UV胶水项目建议书
- 消防宣传活动总结15篇
- 车间维修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测试计划
- 2025年贵金属压延加工材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基因工程亚单元疫苗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防雾涂料合作协议书
- 教育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方案设计
- 教育技术如何重塑商业未来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学的融合实践
- 2025年行政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 胰岛素笔的使用操作流程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数学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附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大纲
- DB11T 1072-2025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 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乌龙村铁锤山水泥用灰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理论重塑与创新实践
- 工程框架协议合同协议
- 电力合规管理培训
-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AI基础知识入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