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抚触研究_第1页
婴儿抚触研究_第2页
婴儿抚触研究_第3页
婴儿抚触研究_第4页
婴儿抚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婴儿抚触研究一、 概念界定 婴儿抚触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概念, 通过对婴儿皮肤感官的刺激, 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目前许多国家已将抚触视为对婴儿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一种医疗技术, 并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婴儿抚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医疗护理技术,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可刺激机体表面的感受器,调整大脑皮层和各脏器的功能,从而强身健体,有益于婴儿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反应性,增进母子间感情,从而有效促进婴儿生理和情感健康发育的方法。触觉是原始的感觉反应,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中枢神经的外在感受器,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等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并能对照顾他的方式、环境的种种

2、刺激有应答。二、 现有研究近代的按摩研究起始于1881年,柏林大学Zabludows对运动后的肌肉进行按摩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接受过按摩的肌肉会很快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1940年,Margar在临床中观察到如果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发育,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较平稳。20世纪50年代末,Harlow发现,如果幼猴在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母猴接触时,就停止了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并导致适应外界环境的困难。他认为在人类这种影响可能会延伸至婴幼儿期以后,Harlow的实验为以后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 婴儿抚触技术开始在美国逐渐兴起。过去的几十年里

3、, 美国强生公司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婴儿抚触, 通过抚触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 成功将这一婴儿护理理念广泛普及至亚太各国和地区, 成为新生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1986年报道了早产儿抚触实验:对40个早产儿连续10天,每天3次,每次15分钟进行背部抚摸,接受抚触的早产儿无论体重增长、生物节律的形成以及精神神经发育,都优于对照组。1991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抚触研究与应用中心”(Touch Center),专门从事抚触对婴儿身心发育影响的研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开展了对早产儿、足月儿进行抚触的医学观察并且将“婴儿抚触”这项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

4、普及推广。199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98国际婴儿抚触研讨会”说明我国儿科界对抚触治疗也正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婴儿抚触的研究已有很大成就,在婴儿抚触技术的生理机制、抚触方法和时间、注意事项,特别是抚触对婴儿发育及心智发展的影响,相关研究不断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专家,特别是国外研究,开始并不断深入展开了将抚触这一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改善和辅助治疗,研究均表明抚触对婴儿疾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同时,近些年,婴儿抚触研究越来越成熟,部分地开始着眼于婴儿抚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并取得一定成果。(一) 婴儿抚触的生理机制婴儿在常规的生活环境中, 大脑的各部分脑神经以一般速

5、度发育, 当外界刺激频繁, 脑神经细胞发育速度即加快。触觉是原始的感觉反应,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中枢神经的外在感受器,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嗅、味等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并能对照顾他的方式、环境的种种刺激有应答。传统医学认为,按摩人体可调动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和理顺各种病理状况,恢复生理功能,使异常的神经系统功能转为正常1。当触摸或按摩时, 治疗信息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 由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 一方面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强、胃肠激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促进生长发育 ; 另一方面, 应激性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及氢化考地松)水平下降, 血

6、清素( 5 - 羟色胺) 水平升高, 可降低机体的应激状态, 减轻婴儿的焦虑及抑郁, 加强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使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二) 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生活在温暖的羊水中, 时时受到羊水的抚触。出生分娩时还可受到产道的抚触, 使胎儿各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较为强烈的刺激。现代的研究表明, 出生后的新生儿仍渴望与母亲身心抚触的延续。温柔而得体的抚触, 会对新生儿产生有益的刺激, 增强大脑调控和整合作用的协调性, 使其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自然和谐, 功能更趋完善, 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它融合了心理和生理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

7、, 婴儿身体的各种变化无不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与调节。抚触给予新生儿全身皮肤以刺激, 这使得在接受抚触的过程中, 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个信息通过婴儿皮肤的神经末梢进人大脑皮层。正待发育的婴儿大脑不断地处理皮肤感知的信息, 并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对促进婴儿大脑潜能迅速、充分地苏醒和发展, 从而积极地调节控制全身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体格发育的影响1986 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Dr. Tiffany Field与她的同事在对早产儿的研究中发现:如对早产儿出生后连续10d进行按摩,3次/ d,每次15min,那么体重增加幅度是没有接受按摩婴儿的1. 47倍,并且接受按摩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

8、,反应更灵敏2。Field T对40 名抑郁症母亲的13个月龄足月婴儿进行每周2次,每次15min持续6周的按摩或轻摇,结果发现按摩组婴儿体重增长更明显3 。柯国琼等对400名足月正常婴儿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42d时两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神经系统等有极显著性差异,抚触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王中弥等对120例剖宫产新生儿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第5d头围、身长、体重两组无差异,而在42d时有明显差异,抚触组优于对照组5。谭稼荣等观察到,在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研究时的日龄及每日容量热卡和蛋白质摄入相同的情况下,接受抚触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出早产儿理想的生长速度6。说明在不增

9、加热卡和营养摄入的情况下,抚触治疗对早产儿体重的增长、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项对HIV阳性的成年人进行1个月以上的按摩治疗,发现他们的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及其活性有明显增加,显示按摩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7。美国抚触研究中心( TRI)对HIV携带婴儿在出生后2周内指导婴儿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进行3次/d ,每次15min的按摩,观察其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婴儿体重明显增加,在Brazelton评估中表现更好、激惹性减弱、运动节律增强,能更好地调节自我状态,同时,婴儿对母亲按摩的依从性接近100 %。对接种白百破疫苗后的婴儿进行抚触,可增强其免疫力,并减轻诸如发热、

10、疼痛等副反应8。3、对神经与行为发育的影响抚触可促进婴儿各种神经行为和心理的发育,减少婴儿对外界的应激,使其安静,减少哭闹,易入睡,睡眠更平稳且时间延长2,9。黄水清的研究显示,抚触可使婴儿有更成熟的定向力、运动力和活动度10。朱建幸等通过对6项神经行为(如踏步反应、颈牵反应等) 发育评分(SNBNA) 的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婴儿的抚触SNBNA积分或单项评分较高11。柯国琼等报道,抚触42d后测试,抚触组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哭闹减少,双上肢前臂回弹活跃,手握持力度增强,并容易抓握和可反复抓握4。Helders研究发现,抚触组婴儿对自己手的识别能力及将自己脚送入口中

11、的行为发育更好12。Field等研究了抚触对抑郁症母亲及其婴儿的影响,发现抚触有助于改善婴儿的睡眠方式,提高其积极主动的社交行为,减少哭闹和烦躁3。4、增进和完善婴儿心理社会功能人是高级动物, 心理对情感有一定的依赖性, 渴望彼此交流、安抚。婴儿在出生前受到温暖羊水的抚触, 分娩过程中接受了产道收缩所带来的这一特殊按摩。当婴儿出生后, 他们会感到原先所熟悉的那个温暖且有限的空间突然消失, 而来到了一个十分陌生、嘈杂、刺眼、寒冷的环境, 必然引起婴儿的抵抗哭泣、紧张、惊吓等。这时能给予婴儿按摩, 那么就会使婴儿感受到无比幸福和安全。出生后母亲哺乳时的拥抱、亲吻, 洗澡时的皮肤接触这些都是抚触,

12、但这些都是短暂和不全面的。而婴儿抚触它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婴儿全身触觉刺激这种天生的需求, 使婴儿产生安全和幸福感, 因此, 抚触是婴儿的基本需要。经常地抚触发展了孩子的触觉, 促进识别能力,有助于活动婴儿全身的肌肉,使机体更健壮,身体健康,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使新生儿脑部掌管触觉的区域比其他区域发展快。婴儿抚触能促进情绪的调适以及各种感知觉的统一, 可使婴儿有更成熟的定向力、运动力和活动程度。在抚触中, 母亲的亲切语言, 愉快的情绪, 母子亲情的交流, 是对婴儿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给婴儿安全感和自信感, 有助于稳定情绪, 增进心身健康。通过抚触这种非语言性的感情交流, 教会他更多的用眼神、

13、微笑、发声和触摸来与父母交流, 增强亲子之间的早期关系。婴儿抚触使孩子对肌肤的饥渴得到满足, 心理得到安慰, 进而形成独立的亲情交流和亲子互动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 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 (三)婴儿抚触的临床应用研究 1、抚触对人工喂养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司秀云13等对30例人工喂养新生儿进行抚触, 并随机选择条件相似的30例人工喂养儿做对照, 100d时比较两组婴儿的身长、头围、体质量、日摄奶量、睡眠时间、大便情况。结果,抚触组人工喂养婴儿的体质量、摄奶量较对照明显增加, 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 且较对照组大便正常, 较少发生便秘。身高、头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是抚触能明显提高人工喂

14、养儿的体质量及摄扔量, 促进排泄, 改善睡眠。抚触满足人工喂养儿肌肤的“饥揭”,婴儿的被爱与关怀得到满足, 使婴儿身心受到抚慰,消除焦虑、恐俱等不良情绪, 从而引起全身一系列的良性反应, 促进要儿身心健康发育。人工喂养儿喂哺配方奶粉, 不利于婴儿消化吸收及排泄,本研究表明,婴儿抚触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使胃泌素、胰岛素的释放增加,从而促使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增加婴儿的食欲,加快婴儿生长发育。2、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近年不少研究显示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是积极的, 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 有促进其体重增长, 智力发育等作用, 而且全身抚触方法的作用明显优于局部抚触方法。任晓静14对24例正常新

15、生儿抚触60d后,发现他们的体重量比非抚触婴儿体重量增加5%左右, 摄入奶量高于非抚触婴儿, 其中无1例感冒、咳嗽, 并且反应灵活。通过抚触干预后, 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表现在体重量增加方面较足月儿更显著。王菊香等15对50例寄养早产儿随机抽样分组, 结果, 生后40 d, 抚触组早产儿较对照组体重量增值38%、进乳量增加17%。黄晓莉等16对30例早产儿抚触30d后全部复测身长、头围、血红蛋白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可以增加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时富芝等17对30例出生体重平均( 15582560) g的早产儿在暖箱内抚触, 并对照性研究, 结

16、果抚触组摄入奶量较对照组高, 20d测头围、身长均大于对照组, 抚触30d后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重126g, 两组间差异显著。同时发现抚触组的婴儿较对照组有更成熟的习惯定向力、运动能力和活动程度。研究发现对早产儿生后进行10d婴儿抚触, 其体重增加幅度是对照组的1.47倍, 而且接受抚触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 反应更灵敏。严小莉等18通过对腹部进行温柔触摸, 使早产儿得到良好的刺激, 对促进生长发育, 减少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是安全可靠的。3、抚触对巨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巨大儿属于高危儿范畴, 堪称危险的“大胖娃娃”, 对于这样一个呈上升趋势的群体,叶梅艳等18对剖宫产出生31例巨大儿实施抚触

17、并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抚触可促进巨大儿体格的正常生长发育, 能减少巨大儿的患病率, 可促进巨大儿的智能发育。4、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影响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持续时间长, 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更为明显。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十分必要19。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促进摄奶量的增加,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 避免了因喂奶延迟、奶量不足造成的肠蠕动减慢,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 从而减轻新生

18、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抚触护理干预阻断新生儿肠肝循环能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明显缩短新生儿第一次胎粪变黄时间和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此法是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20。韦林安等观察抚触对血浆蛋白质的影响, 以增加清蛋白与血胆红素的结合, 促进胆红素的转运排出, 从而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神经毒性损害, 同时因血浆球蛋白的增加, 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减少和预防因感染而导致的黄疸加重21。5、抚触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李瑛学者对4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穴位按摩,结果显示,抚触促进患儿早期的神经行为( NBN

19、A )的发育, 使之安静, 可安慰性增强, 哭闹减少, 易入睡, 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神经系统发育22。6、抚触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肺炎患儿的影响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 其发病率很高。新生儿窒息易导致身体血源灌注不足, 复苏后再灌注损伤导致脏器损害23。研究者对41例早产儿在闭式的暖箱内或开放式的暖台上进行按摩, 对早产儿的体温保持稳定有益, 从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呼吸暂停的发生24。支原体肺炎(MP) 感染发病机制与其毒素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25。抚触可增加新生儿肺炎患者体重及奶量的摄入, 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说明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进行抚触可明显改善其病程, 促进康复, 这

20、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简便易行的实用技术26。 7、抚触对硬肿症患儿的影响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脂肪储存不足, 特别是产热的棕色脂肪含量少, 且在硬肿症时, 产热还受抑制, 因此, 体内热的储备不足, 另外,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患感染性疾病。通过对患病的婴儿抚触, 能有效改善硬肿症患儿的能量供应,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生命脏器供能27。 8、抚触对阻断母婴HIV感染人工喂养婴幼儿免疫力影响的研究HI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将有可能因垂直传播而同样感染HIV(30% 50%),患儿可出现低体重、发育迟缓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Field通过抚触治疗,在治疗时母亲亲自给患儿进行按摩,共2周。结果

21、表明:按摩组的婴儿体重明显增加; 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 机体免疫力提高;Brazelton Scale(布氏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NBAS,适用年龄范围为3天4周,通过对26个行为题目和20个引发反应评分,包括对神经、行为和社会功能的评定。)中关于定向力及运动能力表现较好; 在应激行为评分中其反应灵敏性、注意力的集中状态的调节及兴奋性方面评分较高;通过抚触使患病的母亲减轻了负罪感, 并对生活重新树立了信心28。9、抚触减轻剖宫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29 结果显示,抚触组剖宫儿的排便次数与婴儿每次摄入的奶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抚触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和良好的生理反应

22、, 增加了胃肠激素分泌与婴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 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 产生了更多的激素,增加了肠蠕动及排便, 使体内的胆红素及时排出, 减少了黄疸的发生。同时,抚触将母爱倾注到婴儿身上, 传递着爱与关怀。亲吻和拥抱是一种爱、一种自然的治疗, 它为婴儿带来了欢愉和健康。本研究表明, 对剖宫产婴儿进行早抚触、早哺乳有助于增加母乳量, 增加婴儿体重, 降低黄疸指数。(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23、。) (四)婴儿抚触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1、抚触的方法和时间通常是于生后第2日开始进行新生儿抚触,每日23次,每次510min,分别于上午10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进行,同时记录体重、24小时摄奶量。抚触前准备:病房要安静舒适,温度在28以上并保持一定湿度。抚触者双手温暖,没有长指甲,准备好适量的润肤油、润肤露、爽身粉以及干净衣服。抚触时间选择:婴儿沐浴后,午睡及晚上就寝前,两次进食之间,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哭闹、不烦躁时。抚触的顺序: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抚触的手法:额部:两拇指腹由中央至两侧推。下颌部:两拇指腹由中央向两侧以上滑行。头部:一手托头,另一手食、中、无名指

24、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停在耳后,换手抚触另半部。胸部:双手食、中指腹分别由胸部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抚触。腹部:双手食、中指腹轮换从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作顺时针抚触,避开新生儿脐部。四肢:双手交替从近端向远端滑行至腕部,然后在重复滑行过程中阶段性用力,挤压肢体肌肉,再从近至远进行抚触手掌、手背,再抚触每个手指,同法抚触下肢。背部:以脊柱为中心,双手食、中、无名指腹向外侧滑行,从上到下,然后从上到下抚触脊柱两侧30。2、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抚触前操作人员应保持双手温暖,涂上足够的润肤油,不可将油直接涂于宝宝的皮肤或接触到眼睛。抚触时要注意宝宝脐痂未脱落时不能按摩腹部。早产儿按摩应在暖箱中进行

25、。病儿一定要选择在病情稳定后不需要吸氧及静脉输液时进行。当新生儿疲劳、饥渴或烦躁、哭闹得厉害时要停止按摩31。抚触过程中手法、力度要适宜、均匀、柔和,切忌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抚触时不能机械地完成整个程序,应边做边望着婴儿进行眼神交流, 配合亲切的语言或播放柔和的音乐, 使婴儿处于安静愉快的状态下。抚触过程中, 婴儿对抚触的反应不一, 多数婴儿对胸、腹的抚触较敏感, 比较喜欢四肢的揉滚, 不易接受头面部抚触。对刚开始做抚触的婴儿, 应从比较喜欢的部位开始, 减少婴儿哭闹, 保证婴儿抚触的连续进行,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肤色变化时应暂停抚触。出院时教会母亲及家人操作。(五)婴儿抚触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煜和王满凤32分析了2003年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