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银行 学8货币供给_第1页
货币 银行 学8货币供给_第2页
货币 银行 学8货币供给_第3页
货币 银行 学8货币供给_第4页
货币 银行 学8货币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供给对于货币供给的全面讨论需要既考虑货币基础B,又考虑货币乘数m。设M为货币供给量,可知三者的一般关系式为M=mB。本讲将分别讨论货币基础和货币乘数,但首先要从存款创造说起。本讲提纲 w存款创造模型n 简化的存款创造模型n 考虑各种漏出的存款创造模型货币基础及其影响因素n 定义n 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说起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小结: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 www 简化的存款创造模型 w 讨论某天某人在某商业银行存入一元钱所引起的银行体系存款的多倍扩张 w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w 存款创造的基本公式DDd=mdDR, 其中,存款乘数md=1/rd, w 存款紧缩过程银行A存款+1贷款0.8准备金0

2、.2B+0.80.640.16C+0.640.5120.128D+0.5120.40960.1024E+0.40960.327680.08192F+0.327680.2621440.065536总计+541银行存款贷款准备金A11-rdrdB1-rd(1-rd)2(1-rd) rdC(1-rd)2(1-rd)3(1-rd) 2 rd1/rdrd(1/rd)=1考虑各种漏出的存款创造模型 w假定银行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外还持有超额准备金,存款乘数为md=1/(rd+e)假定存款者以通货形式持有一定比例的货币, 存款乘数为md=1/(rd+e+k)假定存款者除活期存款外还有定期存款,存款乘数为md=1

3、/(rd+e+k+t rt)注意公式中的k和t的含义,分别为现金和定期存款与“漏出”以后的支票存款之比率 w w w A1-k-t1-k-(rd+e)(1-k-t)- t rt )=ABA(1-k-t)A-kA- (rd+e)(1-k-t)A- trt A=A2CA2(1-k-t)A2-kA2- (rd+e)(1-k-t)A2- t rt A2=A3DA3(1-k-t) w 活存=(1-k-t)1+A+A2+A3+A4+= (1-k-t)1/(1-A)= (1-k-t)1/ k+(rd+e)(1-k-t)+ trt w 问题:初始存款从何而来? w 若来自银行体系内部,则存款创造和存款紧缩的作

4、用相互抵消。 w 初始存款应来自于银行体系以外,最重要的是中央银行。 w 所以有必要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w 负债流通中的通货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财政部存款其它存款在途应付现金 w 资产贷款政府债券其它证券在途应收现金黄金外汇储备其他资产 净值货币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w 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的定义:流通中的现金(C)与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R)之和,又称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 。(不严格地,这里不对“货币基础”与“基础货币”加以区别) w 影响货币基础的诸因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入手进行分析 w B=SAi-SLi,

5、固定SAi,则SLi(i3)增加将导致B减少;(固定S Li(i 1)有同样效果)固定SLi,则SAi增加将导致B增加。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w 浮存(float )的含义及其对货币基础的影响 w 央行出售黄金 w 财政部购买黄金 w 央行购买冰激凌机 w 外汇储备增加 w 预算赤字 ww思考:中央银行是否有可能充分控制基础货币?初步分析,央行无法控制银行申请贴现贷款的规模,所以对于基础货币缺乏充分的控制。可以将基础货币分解为两部分:完全控制的和不能完全控制的。后者为贴现贷款,用DL表示;前者可以称为“非被借的货币基础”(non-borrowed monetary base),用B

6、non表示。 w ww Bnon = B - DL 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w 回到存款创造过程,但视角变换,从央行出发,分析基础货币的倍增效果 w 从存款乘数到货币乘数,推导过程,公式:M1乘数m1和M2乘数m2 w m1 =(1+k)/(rd+e+k+t rt) w m2 =(1+k+t)/(rd+e+k+t rt)货币乘数的推导 w 狭义货币乘数: w 广义货币乘数: w 可见,货币乘数公式与前面推导出的存款乘数十分相似。分母相同,分子更大,说明货币乘数大于存款乘数。 w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货币供给量的计量中不仅包括银行存款,而且也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影响货币乘数mx的诸因素: w 央行决

7、定的两个法定准备金比率r和rt w 银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比率e w 个人或公众决定的通货比率k和定期存款比率t w 可见,央行并不能决定全部影响因素。 w 由上述公式还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银行可以决定的两个比率与货币乘数均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w 商业银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比率也与货币乘数之间具有反向变动的关系; w 而公众决定的两个比率与货币乘数的关系稍微隐蔽一些 w 就现金比率k而言,无论是m1还是m2,都是分子分母都有,所以难以直观地判断。可以就二者分别对k和t求偏导,然后看其符号是正还是负。若为正号,则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同方向变动;若为负号,则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反方向变动。 w 可见k对狭义

8、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影响。类似地,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是一样的。推导从略。 w 再看t的影响。由于狭义货币乘数公式中只有分母有此项,所以无疑影响方向相反。 但广义货币乘数公式的分子分母都有t这一变量,需要再行探讨。可就m2对t求偏导。有 w 可见,定期存款比率与广义货币乘数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影响上述因素的因素: ww分析思路:考虑机会成本与机会收益影响e的因素:市场利率;银行存款急剧流出的概率与规模;央行贴现率;其他影响k的因素:支票存款利率;其他资产收益率; w 银行程度;地下经济活动规模;旅行范围;公众金融经验;其他影响t的因素:支票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 其他资产收益率;收入和财富;其他

9、w小结 w 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 w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w 整合前面分析的思路是: w 首先分别列出有关函数关系式,并将其联立; w 然后尝试建立最为一般的函数关系式,探讨某一具体因素的变动对于最终的货币供给量有何影响。 w实际银行这一权威的货币政策并不见得能够对货币供给量施加完全的控制。这说明,货币供给并非纯然是“外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生”的特点。所谓“内生”,指的是货币供给可由经济体系 中的实际经济变量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从前述分析可见,商业银行和非银行公众对于货币量都会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 w ww w 在经济学史上,不乏货币供给外生说的论点, 比如在古典货币数量

10、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 论、凯恩斯的通论,以及货币主义理论模 型中,货币供给都被作为外生变量加以处理的。但是,货币供给的“内生”说也自有其传统, 至少可以追溯到“通货论争”中的“银行学 派”;早期的凯恩斯也是持有内生说的;更晚近的则是许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留下了很多关于货币供给内生说精辟之论。从略。 w传统经济学主流中的外生说 w 古典货币数量论到现代货币数量论 w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帕廷金 w 通论以后的凯恩斯 w 在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理论模型中,货币供给被当作外生变量处理。 w 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的稳定的函数; w 中央银行可以决定基础货币的水平; w 所以,中央银行可以控

11、制货币供给。 w 但并未研究如何控制货币数量,视为“外生”。 w “外生说”的著名比喻: w 帕廷金:神赐的食物manna(见于,指古以色列人经过荒野所得到的天赐食物。) w 弗里德曼:从直升飞机上撒下的通货 w何以会认为外生?没有考虑生产的货币经济帕廷金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上的货币理论所描 绘的是交换的货币经济的情形,生产的过程在这一理论中被完全抽象掉了。凯恩斯在通论发表前3年曾经提到,“缺少一个生产的货币理论”,以打破“两分法”, 使得价值理论与生产理论融为一体。但即使在 其通论中也没有做到。 n 在通论中,货币对生产部门产生影响的 途径是利率。这被认为小看了货币的作用。 “他在通论中对于货

12、币经济理论的阐述, 由最初的雄才大志,转移到对已有理论缺陷 的弥补,由此他简化了他的任务,限制了他 的成就。”n 凯恩斯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试图引入“金融动机”或“融资动机”( Finance Motive )。(1937年)n 在其三动机外提出这一新动机,是因为认识到,在资本家筹措资金和进行实际投资之前存在着一个空位期。其中,存在着对某种revolving fund的额外的需求。n 与融资动机相对应地货币具有“流量”的性质,这与凯恩斯所坚持的资产选择为基础的存量分析大为不同。这意味着,若要生硬地将这一需求与其他三需求并列,必然出现流量与存量的矛盾。内生说的传统与发展脉络 w 通货争论中的银行学

13、派 w 货币论时期的凯恩斯 w 熊彼特 w 当代主流教科书的思路 w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通货争论中的银行学派 w 19世纪中期的一场著名论战ww 通货主义者认为物价由通货数量决定;银行主义者认为相反,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决定。图克说:“物价不决定于为银行券所标示的货币量,亦不决定于流通媒介总体的数量,相反, 流通媒介的数量却是物价的结果。” w w 进而,银行主义者认为,银行券是由发行银行为满足流通需要而发行的,银行无法任意增加和减少银行券发行的数量。货币论时期的凯恩斯 w “货币论中闪烁着内生货币供给的思想”(宁咏P39) w “货币本身是交割后可清付债务契约的东西,而且也是储存

14、一般购买力的形式” w 将货币与债务契约联系在一起,对于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有重要价值。熊彼特 w 将银行信贷区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两种。 w 前者指的是生产者将出售产品后得到商业票据拿到银行贴现而获得到信贷; w 后者指的是企业家为创新的目的而举债所产生的信贷。 w 对于创新而言,非正常信贷极其重要。 w 企业家只有先当债务人,才能成为企业家。当代主流教科书的思路 w 完整的货币供给模型(米什金)n 央行能够控制的n 银行能够控制的n 公众能够控制的 w 可以看出内生性和外生性并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w 没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寡妇的坛子” w 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1:卡尔多 w 有中央银

15、行情况下的分析2:温特劳布 w 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3:莫尔 没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寡妇的坛子”Y = P +W = I + CC令WS= W - CWP = I + CC -WS令WS= 0P = I + CC+ CW w 可见,I上升,导致P上升。 w 亦即,若资本家对前景乐观,从而增加投资,会导致利润上升,而这又会导致投资进一步增加,形成良性循环,或凯恩斯所说的“寡妇的油坛子” w “利润作为资本家资本增量的来源而言,便成了寡妇的油坛子,不论他们挥霍多少, 坛子总不会空。”w 投资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信用货币。金融资本家的心理与工业资本家的心理结合在一起,才会开始扩张的过程,

16、而此时,不需要伴随储蓄的增加。例子:w w T0有一笔原始积累,雇佣100个工资单位的工人, 预付工资,劳动生产率1.2,生产结束时有120个工资单位的产品。w 设工人不储蓄,购100个工资单位的产品。余20 个工资单位的产品。 w两出路:n 资本家自己用掉;n 投资。投资,意味着雇佣更多的工人,须预付工资。工资何处来?银行。 w w w T1,工人购120单位,生产144单位,而工人只能消费120单位,贷款24单位, w 这种情形是否会永远持续呢? w 不能,原因在于,信用货币下银行现金流出回导致准备金下降, w 当准备金低于安全水平时,银行会限制信用扩张,经济转向收缩。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1:卡尔多 w 强调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w 央行不会接受银行体系的性后果,所以会满足公众和银行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需求。 w 水平的货币供给曲线。有中央银行情况下的分析2:温特劳布 w 从其工资决定理论出发。 w 价格由劳动成本及成本之上的某种加成决定 w 一般而言,这一加成的大小是稳定的 w 所以,价格上升的原因在于工资率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达增幅。(工会的作用。) w 工资增加,价格上升,名义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