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ppt_第1页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ppt_第2页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ppt_第3页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ppt_第4页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创立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学 习 目 标,想一想,为什么隋朝皇帝要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科 举 制 创 立 的 背 景,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弊端: 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吏 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子弟无法做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一、科举制的诞生,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考什么?,(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分科考试,怎么考?,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

2、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类似今天填空,类似今天简答,类似今天论述,类似今天作文,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为完善科举制分别做哪些贡献?,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

3、扩大国学规模,开创殿试武举,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扩大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创殿试武举,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分科考试,隋炀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设进士科(创科举制),扩大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创殿试、武举,为什么唐朝统治者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三、科举制的影响,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1、改善了用人制度;,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如唐诗),4. 对后世: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 5、对世界的影响: (1)、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2)、世

4、界考试制度的开始,科举制的评价,1、进步: 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朝诗和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2、弊端: 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一、创立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进士科 二、完善 唐太宗:扩大国学 武则天:殿试、

5、武举 唐玄宗:诗赋取士 三、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范进中举,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返回,请判断并改正,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政权通过推举选拔官员的制度。( ),中央,考试,课堂练习,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 A隋文帝B唐玄宗C唐高祖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6、)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B,D,D,返回,考考你,4、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B,5.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 ) 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我国的武举是从_开始的( )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武则天 7.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进士科、明算科 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 D进士科、明经科,A,D,D,填一填,1._开始用_ 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2._时正式设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7、3.科举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在它正式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 参加科举考试。 请回答: 1、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哪个皇帝在位时? 隋唐时期,科举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科举制何时被废除?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隋唐科举 制度的认识。,科举中的白发考生 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段充满讽刺意味的描写: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 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

8、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这个扎眼的童生正是范进,时年53岁,参考的执著未因贫贱老迈打半点折扣。周学道乃此次考试的主考周进,刚刚摆脱了几十年一直落第的窘境。60多岁了,终于“巍然高中”,混得“绯袍金带”,一改从前的寒酸破败,当初看到贡院号板便一头撞去企图自尽的凄惨也烟消云散了。不中,则瑟缩于下,中了,则高高在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继续,退出,翻看一下史料,我们发现,周进和范进为参加科举考试而抛掷的岁月还不算最多,还有许多年龄比他们更大的“白发英雄”。唐昭宗天复元年辛酉科及第进士中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人都已经70岁上下,故时

9、人称此科为“五老榜”。“五老”中的曹松对战争不感兴趣,曾作诗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他对科考却“虽九死其犹未悔”,深情吟道:“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生于五代,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时运不济,从后晋天福三年应试起,历经后汉、后周,一直未中状元。到了82岁,宋太宗雍熙二年,终于状元及第,在金殿对策,独占鳌头。据说他写过一首诗自况:“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侥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唯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再如南宋的陈修在

10、宋高宗绍兴八年时中了探花时年73岁。他一生都忙于科举,到老尚未娶妻。宋高宗怜其老迈,将一名宫女赐给他为妻。时人赋诗道:“读尽诗书五百担,老来始得一青衫。新人若问郎年岁,五十年前二十三!”,继续,退出,到了清代。高龄考生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最典型的事例有两个。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广东100岁高龄的黄章参加会试。凌晨进场时,其曾孙提着灯笼在前面开路,灯笼上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引起轰动。道光六年(1826年),广东举人陆从云104岁参加会试,创下了高龄考生的世界纪录,最后虽然落第,道光皇帝还是钦赐他为国子监司业,成了全国最高学府的名誉校长。 据统计,1736年的参考人员中,70岁以上40人

11、,80岁以上3人。1761年,70岁以上l9人,80岁以上7人。1789年乡试,80岁以上94人,第二年会试,80岁以上73人,90岁以上4人。1801年,0岁以上考生251人,次年会试,709o岁举人180人,95岁以上的有6人。耄耋之年赴考,除了有前代成功的榜样在激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清乾隆后期对年老应考者特别垂青,年过80的秀才参加乡试不中者,一律钦赐举人。,继续,退出,考场上向来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白发考生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白发考生都“幸运”。嘉庆十五年(1810年)丙辰会试,江苏元和86岁的举人王岩还没等到殿试就劳累而死。成丰十年(1860年),山东益都80岁的举人孟椿应辛未会试,是应此科的最高龄者,而且一举考中。可此时正值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忧外患”。在这多事之秋,主考官无意向皇帝报告此事,皇帝也无暇过问。在得不到关照的情况下,孟老先生复试、殿试、朝考屡屡碰壁,最后被定为三甲第200名。坐了此科的“红椅子”,“改授教职而归”。而那些考中的白发英雄们又能欢乐多久呢?据载明崇祯年问名士陈大士58岁中举观榜时潸然泪下别人问其原因,陈大士吟诵李商隐的诗句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