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厂总平面设计教学说明书_第1页
陶瓷厂总平面设计教学说明书_第2页
陶瓷厂总平面设计教学说明书_第3页
陶瓷厂总平面设计教学说明书_第4页
陶瓷厂总平面设计教学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课程名称:无机非工厂总平Auto CAD设计 项目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总平图Auto CAD设计一、 设计内容、目的及要求1.1设计内容 年产120万m2陶瓷瓷质砖工厂总平布置。已知条件如下:风向:自定。原料车间1008m2左右,成型烧成联合车间2310m2左右(一字型厂房),成品库将料1920m2左右,喷干制粉车间840m2左右,堆场800m2左右,重油库800m2左右,办公楼2000m2左右,磅房50m2左右,汽车库960m2左右,绿地率20%,宿舍5000m2左右,维修站600m2左右,变电站96m2左右,其它辅助车间(可参照附图1)及其面积自设,总占地面积为60000m2左右。1

2、.2设计目的(1)通过本次工厂设计,了解陶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2)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了解并掌握Auto CAD画图的基本方法,熟悉并使用Auto CAD绘制陶瓷工厂总平面Auto CAD设计图;(4)学习掌握Revit绘制立体图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使用Revit绘制厂前区立体图。1.3设计要求(1)设计绘制深度达初步设计深度。计算机Auto CAD画图工厂总平图,布局美观、合理。采用REVIT绘制厂前区立体图。(2)总平图比例为1:500或1:1000,应有建筑场地区域及其附近的地形等高线,拟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位置(以相对座标网定位即画出平面座标网格图)

3、、层数、地坪标高、绿化布置及道路等。(3)列出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厂区占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露天堆场,建筑系数,利用系数,道路总延长,绿地率。(4)在图的一角绘出风玫瑰图。(5)总平面布置说明书按实验报告格式及内容写作。(6)要求按时提交 设计图(A4或A3)打印稿 设计说明书(实验报告)打印稿(A4)草图 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的电子版二、 设计步骤及进度安排2.1设计步骤(1)确定厂区风向,定为西北风;(2)根据风向划分厂区,按功能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堆场区、动力设施区四部分;(3)根据生产流程,确定各部分里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4)根据建构筑物的所要求的面积,确定外形尺寸,

4、选择合适的比例尺1:1000,在纸上给出建(构)筑物轮廓,大致画出厂房布局,完成草图;(5)根据草图,在Auto CAD上画正式图,微调尺寸使整个厂区形状规矩;(6)根据Auto CAD里的厂前区布置在Revit里完成厂前区立体图。2.2进度安排(1)教学第八周(4.84.14)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在纸上画出草图,请教老师意见并反复修改,完成草图;上机练习,学习Auto CAD和Revit的操作;(2)教学第九周(4.154.21)上机利用Auto CAD画图,完成厂区大致构造及绿化;(3)教学第十周(4.224.28)加工图像,画出网格坐标,标出建筑物序号及说明,完成风玫瑰图及其他标注;(4

5、)教学第十一周(4.224.28)上机利用Revit画图,完成厂前区建筑构造;(5)教学第十二周(4.295.12)完成设计任务书,打印任务书及CAD。三、 设计方案3.1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总平面设计的任务是在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按地区规划要求并结合当地条件,综合考虑工厂的性质和规模,合理布置厂区内部的建筑物、构筑物、运输及动力设施等,全面解决他们相互之间的协调问题,并使建筑群体获得必要的艺术效果。3.1.1总平面设计的任务(1)厂区平面布置,包括对厂区进行合理划分,对所有建构筑物进行平面布置并确定它们的间距;(2)厂内外运输系统的合理组织,涉及厂区外运输系统的合理组织,涉及厂

6、区外运输方式的选择,厂内运输系统的布局及人流和货流组织等问题;(3)厂区竖向布置,涉及场地平整,厂区防洪、排水等问题;(4)厂区工程管线综合,涉及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综合敷设和埋置间距、深度等问题;(5)厂区绿化、美化,涉及厂区面貌和环境卫生等问题。3.1.2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1)节约用地,少占不占农田,少拆不拆民房,减少工厂总投资;(2)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使生产线通顺、连贯、短捷,避免主要生产作业线交叉往返;(3)考虑工厂的生产安全和卫生,厂区建构筑物间距必须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要求,应将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的车间布置在下风向;(4)因地制宜,结合厂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进

7、行总图布置;(5)考虑工厂的发展,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并使近期建设集中,避免过早过多占用土地;(6)满足场内外交通运输要求,避免人流与货运路线的交叉;(7)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敷设的要求;(8)尽可能使厂区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与厂区内外环境相协调,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3.2工厂的组成及厂区划分3.2.1工厂的组成(1)主要生产部分:包括原料车间、喷干制粉车间、成型烧成联合车间等;(2)辅助生产部分:包括配电所、锅炉房、材料库、堆场、水塔、维修站等;(3)生产服务设施:包括磅房、重油库、汽车库、食堂、宿舍、绿化美化设施等。3.2.2厂区划分(1)生活区:主要布置在厂区的西区方向,与生产区

8、用一条绿化带分隔开。包括: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门卫室、中心实验室等。(2)生产区:包括主要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包括原料车间、坯料制备车间、喷干制粉车间、成型烧成联合车间等;(3)仓库、堆场区:布置在厂区下风向,包括原料堆场、材料库、废料堆场、煤堆场、(4)动力设施区:包括配电所、空压站、锅炉房等。3.3工厂总平面的布置方式工厂主要构成单元的布置原则3.3.1工厂总平面的布置方式工厂总平面的布置方式有以下几种:街区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自由式等。本设计采用街区式布置。 街区式布置是根据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和特点,在由四周道路环绕的街区内,成组地布置相应建、构筑物及装置。这种布置方式适合厂

9、区建、构筑物数量较多,且地形平坦又呈矩形的场地。它具有利于组织生产、布置交通运输线路、敷设管线和有效组织厂区建筑群体的特点。3.3.2主要构成单元的布置原则(1)原料堆场和原料仓库包括皮料处理、粉料加工、均化处理贮放等工序。宜靠近运输入口和坯料堆场,且应布置在水文地质较好的场地上。原料堆场和原料仓库都为釉面砖生产线服务,相距应比较近。同时为了避免这两个单元的粉尘、噪音对生产区产生影响,故用道路将其与生产区隔开。这两个单元应布置在下风向,并远离前厂区,由于水电消耗大,应靠近水源和变配电间。 (2)成型车间包括坯体成型、干燥、修坯、半成品检验、施釉等工序。本车间坯体运转工序多,运输量大,操作人较多

10、(对卫生瓷微压成型和使用摩擦压砖机成型的车间更是如此),因此要求地势比较平坦,并有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卫生瓷成型车间要使用大量泥浆并频繁的供浆回浆,故宜靠近贮浆罐及其他泥浆处理设备设置处。石膏模和釉料车间应与成型车间靠近或合并在一起。c.办公楼:厂部办公楼是全厂行政管理的中心,对内对外联系均很频繁,因此将其布置在既靠近厂区入口,又靠近生产区的位置。(3)烧成车间包括坯体的存放、装坯、烧成、装卸窑等工序。为减少坯体破损,该车间一般都与成型车间很靠近或合并在一起,往往构成一个联合车间,布置在厂区的中心区域。烧成车间是热车间,要求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布置时要避免高大建筑物遮挡其通风线路。窑体及轨道

11、要置于较好的基础之上,不允许地基下沉或局部凹陷,故烧成车间应布置在水文地质较好的地段。本车间设备要求供电可靠性高,故应靠近设备用电源处。本车间与燃料供应处、匣钵耐火材料贮放处也不宜相距太远。当烧成车间有烟囱时,宜将烟囱布置在厂区下风向并远离厂前区和居民点。(4)成品检选和贮放车间(成品库)包括成品检验、分级、包装和贮放等。该车间可靠近烧成车间独立设置,也可以与烧成车间合并成一体。为避免检验误差,车间需采光较好(人工检验时)。该车间宜靠近中心实验室和产品销售处,故有时布置该车家在靠近厂前区的地段。 墙地砖产品如玻化砖需磨抛处理时,则需另设车间或在联合车间内隔离一区域,远离人群,以避免噪音污染。卫

12、生瓷的磨整噪音不大,不必另行隔离,可放在联合车间或成品检验处。(5)厂部办公楼厂部办公楼是全厂行政管理的中心,对内对外联系均很频繁,应布置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处或与入口合并建筑。对现代化的大型陶瓷厂,厂部办公楼一般均设计独特,置于厂前区的中心位置,代表该厂的独特形象。中小型陶瓷厂的厂部办公楼则偏重于其生产管理功能,离生产区较近,有时处联合厂房的一侧而成为联合厂房的一部分。(6)变电所和配电房变电所应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区域,四周修筑围墙,应有消防和运输通道,以方便变压器的安装、修理和防火。还应考虑进线方便和靠近负荷中心。如为露天变电所设施,或与发电机共处以建筑内,还可以附设于车间建筑物的一侧(应布置

13、在人员来往较少的一角并有明显的标志)。(7)废料堆场废料堆场用来堆放废瓷、废匣钵和废石膏模等生产废物。废料堆场在工厂生产中应给予应有的重视,要留有适当的面积,否则会影响工厂的环境卫生,甚至阻碍生产的正常进行。废料堆场常布置于工厂的厂后区并处下风向。(8)食堂及职工宿舍食堂及职工宿舍应布置在厂前区,用围墙与厂区隔开而形成以独立部分。食堂应布置在靠近人数较多的车间和近于全厂工人上下班的主要入口处。(9)汽车库汽车库是专为本厂汽车停放、保养及维修之用。应该包括:车库、露天广场、汽车栈桥和加油站等。场外原料运输专用汽车的汽车库应布置在厂区内出车方便之处。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不应设立在交通频繁的地方,如

14、工人上下班人流主干道、与城市人行道交叉的地方或是场内铁路线交叉的地方等。布置车库时应保证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在严寒地区不应使冬季主导风向和车库门相对。车库前应留有足够的场地做停车广场,在门前20米内不应该有任何障碍物。在厂内布置汽车库时如条件许可,可与电瓶车库合并在同一区域或同一建筑物内,以便在保养及修理工作上合作并减少管理人员。3.4竖向布置竖向布置就是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标高)关系。即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建设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量,经济、合理的确定建(构)筑物及道路等的竖向位置。3.4.1竖向布置的基本任务

15、(1)选择厂区竖向布置方式,合理确定标高,力求减少土石方量并满足工厂的生产和交通动力要求。(2)确定建筑物、构筑物、露天仓库的地坪标高,以及铁路、道路、排水构筑物的标高并使厂内外能相互衔接。(3)拟定厂区排水方式,保证地面雨水的顺利排除,不使场地积水和水淹。(4)计算确定土石方工程量和场地土方平整方案,选定弃土或取土的场地。(5)合理确定厂区场地内由于挖、填方而必须建造的工程构筑物(护坡、挡土墙)及排水构筑物(散水坡、排水沟)。3.4.2竖向布置的方式厂区竖向布置方式一般有连续式和重点式两种。当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布置比较密集,且要与厂内外标高相协调时,要进行整个场地的平整,这种方

16、式称“连续式平整”。当场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道路、管线比较简单时,就不需要平整整个场地,只须在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基地等地段进行平整,其余保留原有地形,场地只作引导雨水排除的措施。这种方式称为“重点式平整”。现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大多采用连续式布置。个别工厂因地形特殊,对局部(比如原料贮存及处理部分)可以采用重点式平整的办法,其余主要生产车间等大片区域则采用连续式平整。此种情形称作混合式布置。本设计采用连续式布置方式。3.4.3竖向标高的确定 合理确定场地标高和建(构)筑物、道路等的标高,是竖向布置的主要任务。在确定标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方便生产上的联系。既要保证生产车间之间

17、有良好运输装卸条件,对于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车间、仓库、堆物,其设计标高要与相互间的运输方式相适应。此外还要考虑地下管道的埋设深度对竖向标高的要求。 (2)与交通运输及排水设施相协调。即符合厂内外铁路、道路、排水设施等对连接点的竖向标高要求。 (3)满足排水和防洪要求。一般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均不应小于5,以保证雨水排除。确定道路标高时,应使雨水从车间、仓库、堆场排向路面或道路两侧的明沟。一般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建筑物室外散水坡脚标高15cm以上。露天堆场等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周围场地,并设有5的排水坡度。 (4)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在平坦地区、考虑基槽余土和土壤松散系数的影响,建构筑物设计标高

18、一般宜比该处自然地形平均标高稍高,在自然地形横坡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半填半挖的方式,一般可考虑使挖方稍多于填方,以减少填方一侧建构筑物基础埋设深度。(5)注意地下水位影响。满足场地土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的要求。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挖方,必要时可考虑填方。最好使建筑基础、设备基础、管沟在地下水位0.5m以上。3.5交通运输布置交通运输布置是总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运输组织,可以保证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半成品的陆续供应,使生产连续不断,成品源源运出。工厂常见的运输方式有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其它特种运输(架空吊篮运输、空气水力运输及各种机械运输等)。一般来说,年运输量大于五万吨时

19、,才考虑铁路运输。布置在江河海岸边的工厂,可以利用水路进行物料运输,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一样具有运输量大的特点,另外,它投资较少,不占土地,运费较低。特种运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厂房内和厂房之间的德物料输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成品输送一般采用电瓶叉车,原料喂料时常用铲车。对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而言,道路运输是最常见和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它灵活性大,实用性强,并有利于利用当地运输力量,故在此采用道路运输。3.5.1道路分类 道路分为厂区外、厂区内和生活区道路。生活区道路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厂区内道路包括:人行道和车行道;车行道又分主干道、次干道、辅助道、车间引道和车场。3.5.2道路的布置原则

20、:(1)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厂区道路要满足厂内各加工车间之间的运输线路短捷、顺直和不往返交叉;(2)考虑安全或安静的要求。厂区及生活区道路均要考虑行车和人行安全,尽量少设置长直线下坡路段以避免车祸。货运车辆尽可能远离或以专用道穿越生活区,以保证生活区的安静。 (3)注意建筑物有较好的朝向。本设计建筑物主要为南北朝向,便于采光。 (4)注意与道路两旁绿化及工程设施协调统一;(5)节约用地和投资。工厂道路比城镇公路要求低(就车速和通行量而言),故尽可能选用较小的转弯半径和较窄的路面宽度。在交通不频繁的生活区和厂内辅助生产区,采用尽端式道路比环形道路更能节约用地。 (6)充分利用地形。平缓地形的道

21、路可采用横平竖直的布置。在丘岭或山地处,则宜按自然地形布置。如将主干道布置在地形相对平坦处,将次干道布置在坡度较大的地段。3.5.3道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1)转弯半径:系指道路在转弯或交叉口处的曲线半径。其大小应根据行车的型号等确定。本设计主干道采用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即6m的转弯半径。 (2)道路宽度:即行车部分的宽度。主要根据行车的数目确定。本设计主干道路宽度为9m。 (3)道路交叉口视距:即使司机在交叉口处能看见对面来车的距离,在视距范围内不应设置障碍物,一般不小于20米,本设计满足设计要求。 (4)停车场设立在材料堆场和材料库附近。(5)道路至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本设

22、计绿化较多,道路至相邻建构筑物距离较宽,至少有10米。 (6)道路横断面:分为城市型和公路型两类。(7)道路纵截面:应使车辆具有较好的行驶条件并有利于排水。 (7)人行道:如经常有人流通行、货物繁忙影响行人安全的地段,应设置人行道。本设计厂前区的设有人行道和大型广场,道路较宽,满足要求。3.6厂区绿化3.6.1厂内局部绿化厂内局部绿化,包括车间周围和休息场地的绿化。一般车间都要求比较清洁,防风(北方地区)、防尘、防噪均有一定要求,故在树种选择和绿化方面就应考虑这些要求。本设计在车间的南面宜种植落叶乔木,以便冬季采光和获得充足的阳光,在东西侧宜种高大荫浓的乔木以防夏日暴晒;在北侧宜种常绿、落叶乔

23、木和灌木混交配植,以挡冬季的寒风和尘土,尤其北方地区更应对此注意。车间周围的空地,宜以草皮覆盖,以使环境清新明快。3.6.2厂内道路绿化 厂内道路绿化应满足吸尘、防噪、遮阳、交通安全和路容美观的要求。道路绿化采取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种植高达稠密的乔木,形成行列式的林荫道。3.6.3厂前绿化 厂区主要出入口及行政、生活福利建筑等周围环境的绿化,应结合厂前建筑群体组合和美化设施统一考虑,合理布置。树木和厂房之间植入较多面积的草坪,具有防风固地的作用;在办公楼及食堂、宿舍、休闲区域周围配置大量的草木花卉等,。本设计绿化面积到达接近五分之一,起到了很好的美观效果。3.7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计算(1)厂区占

24、地面积整个厂区宽=175m 、长=372m厂区占地面积=175*372=65100(2)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本设计包括的各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办公楼(720m)、中心实验室(720m)、食堂(720m)、宿舍楼 (1224m)、职工俱乐部(324m)、篮球厂(1260 m)、停车场(280 m)门卫室(18m)、成品库(1890m)、汽车库(972m)、加油站(16 m)、维修站(630m)、磅房(54m)、重油库(864m)、油泵房(108 m)、空压站(189m)、原料车间(1008m)、成型烧成联合车间(2592m)、喷干制粉车间(864m)、煤气站(630m)、锅炉房(504m)、变电站(92.16m)。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720+720+720+1224+324+1260+280+18+1890+972+16+630+54+864+108+189+1008+2592+864+630+504+92.16=15679.16 m(3)露天堆场本设计包括的露天堆场有:煤堆场(630m)、灰渣堆场(504 m)、原料堆场(819m)、废品堆场(567m)。露天堆场占地面积总和=630+504+819+567=2520m(4)建筑系数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