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TD-SCDMA_基础理论培训_PART1_第1页
[精品]TD-SCDMA_基础理论培训_PART1_第2页
[精品]TD-SCDMA_基础理论培训_PART1_第3页
[精品]TD-SCDMA_基础理论培训_PART1_第4页
[精品]TD-SCDMA_基础理论培训_PART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SCDMA基础理论_Part1,张第部分:TD-SCDMA概述,Part III: TD-SCDMA 扩频,Part I: TD-SCDMA 概述,Part IV: TD-SCDMA 关键技术介绍,Part II: TD-SCDMA 网络结构,移动通信发展历程,AMPS,TACS,NMT,其它,第一代 80年代,模拟,第部分:TD-SCDMA概述,第一部分 TD-SCDMA概述,AMPS: American mobile Phone system NMT: Nordic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TACS: Total Access Com

2、munication System,890 915 935 960MHz,1对信道,上行 下行,带宽 25kHz/每载波,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25kHz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FDMA 模拟调制 (FM)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电路交换 硬切换,FDMA 频分多址接入技术,第部分:TD-SCDMA概述,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200kHz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TDMA + FDMA 每载波8个时隙 数字调制(GMSK)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电路交换 硬切换 国际间漫游 9.6kbps 数据(电路交换) 2.5G: GPRS 2.75G :

3、 EDGE / EGPRS,一对信道 200kHz 带宽/每载波,时间,频率,上行 下行,890 915 935 960MHz,1.2.1: TDMAFDMA 时分频分多址接入,TD-SCDMA与其他3G制式技术比较,第部分:TD-SCDMA概述,1.3: 第三代移动通信 FDD(WCDMA),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5Mhz 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CDMA + FDMA 数字调制 (QPSK)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电路、包交换 硬,软,更软切换 国际漫游 高速数据,一对信道, 5MHz 带宽/每载波,上行 下行,f,Q3,Q4,Q3,Q4,Q1,Q2,Q1,

4、Q2,Q3,2000,2001,2002,Q1,Q2,Q3,2004,Q1,Q2,2007,3GPP R4 LCR TDD,3GPP R5 HSDPA,3GPP R6 MBMS,3GPP R7 HSUPA,TD-SCDMA 标准进展3GPP,3GPP R8 LTE TDD,2010,1.3.1: CDMAFDMA 码分频分多址接入,码1,码2,码3,码4,2.3: 扩频码 CDMA方式WalshCode(1),5:码树:code tree,1.3.1: CDMAFDMA 码分频分多址接入,2.3: WCDMA/TD-SCDMA扩频码 OVSF(2),Qk,也就是SF,为1,2,4,8,16 。

5、 在同一时隙上的不同扩频因子的扩频码而保持正交。 当一个码已经在一个时隙中采用,则其父系上的码和下级码树路径上的码就不能在同一时隙中被使用。,相关性与正交性,相关性反映两个二进制数列的相似程度,Code #3 0110100101101001100101101001011001101001011010011001011010010110 (Code #3) 1001011010010110011010010110100110010110100101100110100101101001 Code #17 0110011010011001100110010110011010011001011001

6、100110011010011001,2.4: OVSF码特性 (1)-完全正交性,1.4: 第三代移动通信 TDD (TD-SCDMA),蜂窝的概念 每载波带宽: 1.6MHz 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 基本物理层技术 复用方式: TDMA+CDMA+FDMASDMA 每时隙有16个码道 数字调制 (QPSK) 数字信号 网络功能 电路,包交换 硬,接力切换 国际漫游 高速数据,一对信道 1,6MHz /每载波,f,t,下行,上行,1.4.1: TDD与FDD的对比,1.6Mhz,FDD,TDD,1.4.2: TDMACDMAFDMASDMA,0,上行+下行 频点 F1,时隙 16,TDMA

7、 CDMA FDMA SDMA,FDD,Dw,GP,Up,1,2,3,4,5,6,码树,1.6: 3G要实现的目标,电路交换 (对称) 对语音 包交换 (非对称) 对多媒体,8 . 384 kbit/s 对于高速移动用户 up to 2 Mbit/s 对于低速移动用户 组合业务(语音数据),(时时业务非时时业务),3G提供的服务,3G的性能,高频谱利用率 高质量(业务基于 QoS),1.7: TDSCDMA的特点和优点(1),TD-SCDMA 在 5 or 10MHz 频带内更灵活的资源分配,1:频谱效率高,1.7: TDSCDMA的特点和优点(2),2:适于用于非对称业务,Symmetric

8、 traffic Asymmetric traffic,UL,UL,DL,UL,DL,DL,DL,UL,DL,DL,DL,DL,DL,DL,1.7: TDSCDMA的特点和优点(3),4:技术优势总结,TD-SCDMA 技术优势,满足非成对频率 不需要具有特定间隔的成对的频率 通过动态的业务调整使得频谱效率得到了优化 上下行业务使用相同的载频,所以上下行无线传播特性是对称的 非常适于采用智能天线技术 不需要笨重的大的射频发射机 小型的低功耗的基站设备,Resources:,1900,1920,1980,2010,2025,60MHz,60MHz,20MHz,15 MHz,FDD (up lin

9、k),FDD (down link),TDD,TDD,2110,2170,DCS (down link),1880,1805,100MHz,TDD,2400,2300,20 MHz,ISM,2483,5,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WLAN, oven, bluetooth) 83,5 MHz,2500,IMT-2000 Extension Band,2690,Not allocated yet! 190 MHz,FDD (down link),PHS 1900 1915,1.8: 中国3G频谱分配,第部分:TD-SCDMA概述,Part III: TD-SC

10、DMA 扩频,Part I: TD-SCDMA 概述,Part IV: TD-SCDMA 关键技术介绍,Part II: TD-SCDMA 网络结构,Um,NodeB,Uu,Iub,UE,RNC,Uu,NodeB,BSC,BTS,Um,MS,BTS,Abis,CS-MGW,A,SGSN,IuPS,MSC/VLR,GGSN,Gn,Gb,IuCS,Mc,Gs,signaling,traffic,RAN,CN,1.5: 3G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HLR,UTRAN网络结构,SRNS,RNC,DRNS,RNC,Core Network,Node B,Node B,Node B,Node B,Iu,Iu,

11、Iur,Iub,Iub,Iub,Iub,无线网络子系统RAN,RNS,Iu,Uu,Iur,Iub,RNC,NodeB,NodeB,RNC,NodeB,NodeB,接入层和非接入层,举一个例子: 在AMR语音电话(主叫)的信令流程中,有下列几条信令,是UE与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也就是非接入层的控制面信令。这些信令先封装在RRC协议中透明传输到RNC,RNC将这些信令从RRC消息中解开,再封装到RANAP协议中,通过RANAP透明传输到核心网侧: UERNCCM Service Request UERNCAuthentication Request UERNC Authentication Resp

12、onse UERNC CM Service Accept UERNC SETUP UERNC Call Processing UERNC Alerting UERNC Connect UERNC Connect Acknowledge,非接入层协议可参考3GPP TS 24.008; TS 23.060,非接入层作用是在UE与核心网之间传递消息或用户数据,接入层和非接入层,NAS(非接入层),UE,UE,RNC,RNC,SGSN,HLR,MSC,通用协议结构名词解释,RRC,MAC,物理层,BMC,RLC,RLC,RLC,RLC,RLC,RLC,RLC,RLC,PDCP,PDCP,传输信道,逻

13、辑信道,无线承载,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控制面信令,用户面消息,Uu接口边界,L1,L2/MAC,L2/RLC,L2/BMC,L2/PDCP,L3,Uu接口协议结构,物理层,信令承载,ALCAP,应用协议,无线网络层,传输网络层,控制面,传输网络控制面,用户面,数据流,数据承载,信令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传输网络用户面,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Iub接口信令协议,Iub接口信令协议,Iu-CS协议结构,Iu-CS接口协议,Iu-CS接口协议,R4,R5,Iu-CS接口协议,Iu-PS接口协议,Iur接口信令协议,第部分:TD-SCD

14、MA概述,Part III: TD-SCDMA 扩频,Part I: TD-SCDMA 概述,Part IV: TD-SCDMA 关键技术介绍,Part II: TD-SCDMA 网络结构,2 .1 : 扩频的基本概念 (1),Shannon 在1948年生成了下面的信道容 量公式 W 为带宽 单位Hz S 为信号功率 N 为总的噪声功率 C 为信道容量,1:扩频的基本概念 2.扩频的作用,2.1 : 扩频基本概念 (2),Bit:原始的基带信息 Symbol: 一比特基带数字信号 (实际信息) 叫做符号 采用调制技术8PSK,QPSK,16QAM调制技术 Chip:用于和符号相乘的一比特码信

15、号叫做码片。 (扩频后称为码片) Chip rate: 码信号速率. 对于 TD-SCDMA 来说,码片速率为1.28 Mchips/s,2:码片, 符号和码片速率 Symbol ,Chip, Chip rate,C=f或 =CT, =C/f, =3*108/(1.28*106)=234m,每Chip码片传输对应的距离,发端数据流与一扩频序列结合到一起 在终接端,只要具备正确的定时和扩频序列,合成信号可以被压缩并恢复出原始数据 压缩频谱后,恢复出的原始数据流仍然保持完整。,2.2 : 扩频与解扩 (1),2.2 : 扩频与解扩(2),可以采用连续多个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然后以相反的顺序进行频谱压

16、缩,恢复出原始数据 这些扩频序列可以具有所需的不同特征 发端所用的扩频序列必须与终接端所用序列保持同步。,2.2 : 扩频原理及实现 (2),2.2 : 扩频与解扩 (3),Spectrum,3:扩频,扩频因子,CDMA实现原理:码序列的相关性,CDMA实现原理:扩频,UE1: 11 1 UE2:11 c1:1 1 1 1 1 1 1 1 c2:1 1 1 1 1 1 1 1 UE1c1:1 1 1 1 1 1 1 1 UE2c2:1 1 1 1 1 1 1 1 UE1c1UE2c2:0 2 0 2 0 2 0 2,CDMA实现原理:频域解释,功率谱,Echip,Eb / No = Ec /

17、Io 增益,2.4: OVSF码特性 (2),CDMA系统所使用的扩频码和扰码具有以下特征:,扩频码:(Spreading code) 码长是2的整数次幂 长度相同的不同码子之间相互正交,其互相关值为0。,扰码:(Scrambling code ) 尖锐的自相关特性 近可能小的互相关值 足够大的序列数 尽可能大的序列复杂度,2.5: TDSCDMA 扩频因子(1),Downlink :SF=1, 16,Uplink : SF=1,2,4,8,16,TD-SCDMA SF=1,16,2.6: TDSCDMA 扩频码和扰码,扰码0,OVSF1 OVSF2,扰码0,OVSF3 OVSF4,扰码0,O

18、VSF7 OVSF8,对于TD系统上行链路,由于系统采用上行同步,接收机将来自不同UE的信号作为同源信号处理,故而TD不再在上行链路针对UE分配不同扰码。 可见,TDD系统上行链路采用相同小区扰码,与此同时,各UE分配的OVSF码必须不同,第部分:TD-SCDMA概述,Part III: TD-SCDMA 扩频,Part I: TD-SCDMA 概述,Part IV: TD-SCDMA 关键技术介绍,Part II: TD-SCDMA 网络结构,3: TD-SCDMA 关键技术介绍,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同步控制 功率控制 接力切换 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 . 进一步减小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 联合检

19、测 . 小区内干扰最小化 上行同步 .降低小区内干扰 功率控制 . 改善系统性能 切换 . 保证终端业务无间断的移动 动态信道分配 . 减少小区间干扰 基站同步 . 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Rake Receiver,IS-95 CDMA 关键技术-Rake 接收,3.1: 智能天线的引入,ISI干扰定义:(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在一个数字传输系统中所接收的信号的失真,该失真是表现在单个信号的暂时分散和随后的重叠,直到接收器无法准确地区分状态之间改变 在一个或多个电键间隔中的额外信号能量,该能量干扰了在另外一个电键间隔的信号的接收 由于来自一个或多个电键间隔中的额外

20、信号能量所造成的干扰,它妨碍了在另外一个电键间隔内的信号接收,ISI干扰定义(符号间干扰),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的原理是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 信机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通过改变各天线单元的激励的权重(相位和幅度),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 向图,使用DSP技术使主波束指向期望用户并且波束自适应地 跟踪移动台方向,这样在干扰用户的方向形成零陷。 基站对上行信道估计的信道参数可以用于智能天线的下行波束 成形。,圆阵 天线,线阵 天线,3.1: 智能天线的定义,智能天线天线阵,在TDSCDMA系统中用到了圆阵和线阵两种:,圆阵 天线,线阵 天线,3.1: 智能天线的原理,3

21、.1: 智能天线的目标, 最大的降低各用户间的干扰 向期望的用户传送最大的能量,无智能天线 发射功率全向分布于整个小区,各用户间干扰未被减少。,使用智能天线 发射功率指向特定的激活用户,并随着用户的移动而动态的调整发射方向,智能天线,不使用智能天线: 信号均匀分布 终端相互干扰 限制系统容量,使用智能天线: 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 状态的终端 消除干扰 扩大小区半径 提高系统容量 提高系统信躁比 有利于精确定位,智能天线抑制小区间干扰,在没有智能天线的情况下 小区间用户的干扰严重,在使用智能天线的情况下 小区间用户的干扰得到极大改善,智能天线抑制小区间干扰,在没有智能天线的情况下 小区间用户

22、的干扰严重,在使用智能天线的情况下 小区间用户的干扰得到极大改善,智能天线天线校准(功率校准),智能天线演示 多个用户波束赋形,关闭第 8 根天线的发送通路,关闭第 6-8 根天线的发送通路,关闭第 3-8 根天线的发送通路,关闭第 2-8 根天线的发送通路,关闭第 8 根天线的接收通路,关闭第 6-8 根天线的接收通路,关闭第 3-8 根天线的接收通路,关闭第 2-8 根天线的接收通路,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增加了CDMA系统的容量,改进了小区的覆盖,降低了无线基站的成本,优 势,智能天线优势,联合检测的定义,综合考虑同时占用某个信道的所有用户或某些用户,消除或减 弱其他用户对任一用户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出所有用户或某些 用户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挖掘有关干扰用户信息(信号到达时间、 使用的扩频序列、信号幅度等)来消除多址干扰,进而提高信 号检测的稳定性。不再像传统的检测器那样忽略系统中其他用 户的存在。,3.2 :单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