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课件13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课件13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课件13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课件13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课件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蜡 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课文背景:,1944年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

2、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课文背景:,整体感知:,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1、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请有感情地把它朗读 。,品读,令人感动的原因: 1、题材感人; 2、着力描写感人因素:炮火连天;年老体衰的妇人 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掩埋苏联战士; (强烈反差) 为苏联战士献出最珍爱的结婚蜡烛。,2、对

3、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跪”、“画(了十字)”、“吻”,“一摇一摆”、“(用力)翻”、“(用手掌)舀”、 “捧”、“跪”、“爬”、“休息”,3、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 另一方面也看出敌

4、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渲染了当时紧张而激烈的战斗气氛,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精神。,4、 对蜡烛的描写,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

5、够取得胜利。,课后练习二,1、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插叙),2、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3、原句勾画了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 这些都在无情地控诉着法西斯对世界人民的践踏; 原句还点出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 妇人对苏联战士的敬佩、感谢之情; 原句不点出具体的人名,更具普遍意义,是一种不分国界 的军民感情。,问题探究,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

6、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最后一段,拓展延伸:,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她的一家人正围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收藏我吗?” - “哦,当然啦。”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兵找来。他们在壁橱里发现了那个美国人,把他从橱碗里拖了出来。 而那个收藏了伞兵的法国农民被当场枪毙 在自家的庭院里。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德国人为如何处置俘虏发生了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德国人听到他逃走。他们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逃跑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对,还有,勇 气,一次最后

7、的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 他往回跑,这个美国佬又来到农家跟前,敲着厨房的门。 女人来的很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的,也许站了一秒来钟。 - 她笔直地注视这个美国青年的 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藏我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人没有再来,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 了他们战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寡妇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三天之后,诺曼底的这块地区解放了,他能够重返部队了。,最后一段的含义,这一点火焰”是指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