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2陋室铭》word教案(2)_第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2陋室铭》word教案(2)_第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2陋室铭》word教案(2)_第3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2陋室铭》word教案(2)_第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2陋室铭》word教案(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刘禹锡( 772 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

2、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6 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8 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第三层(后4 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讨论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

3、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不在高 , 水不在深 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暗喻什么?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 陋室 ,后两句暗喻自己。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1、赏析拓展: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4、家。(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教师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1 巨族聚居之 ,及唐朝已 成平常百姓 居之 , 行了双 空的叠印,从而 如此名 望族的烟消云散 出了充 命运感和 墟感的深 息。2、互 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 、班 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五、 存 , 外延伸。1、 存 : 各小 学生 本文

5、的学 ,以 “我学到了” 行小 。教 要根据学生的回答 行点 ,引 学生不 从知 上考 , 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 。2、 外延伸:背 默写 文。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 的 文,在中国古代有 多多。 同学 在 外 中注意收集,把它 抄写在本子上,比 一下看看哪一些 文写得最精彩。板 :陋室 刘禹 景: 美的自然 境“上”、“入”以静 德馨友:学 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 “陋室不陋”的原因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 道的情趣、 世俗生活的 弃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 自己不 恋荣 富 、不与 治 同流合 ,重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2爱莲说教学设计: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1、图片展示:学生

6、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 ( 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

7、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4、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 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蕃 濯 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者也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设置问题情景一:请

8、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讨论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设置问题情景二: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

9、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设置问题情景三: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谁爱菊花?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3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

10、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写 菊 写 牡丹 仍是为了衬 莲 ,写 菊 为旁衬,写 牡丹 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设置问题情景四: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讨论明确: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 独 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 花

11、 的爱好不同呢?喜 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

12、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的情感? 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2、归纳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3、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