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3课时)_第1页
藤野先生-教案(3课时)_第2页
藤野先生-教案(3课时)_第3页
藤野先生-教案(3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藤野先生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4、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体会不同类别的事件在文中的作用,并可将此种处理事件的方法用于写作实践。5、明确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主题,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三、时间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

2、时代背景材料。二、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三、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过鲁迅的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还记得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 “方正、质朴、 博学 ”,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二)简单回顾作家作品1、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

3、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 、社戏雪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 1906 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4、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 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1909 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第 1 页共 3 页(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弄懂词义。绯红 f i宛如 wn驿站 y解剖 pu油光可鉴ji n毫不介意落第畸形 j 不逊 xn匿名 n杳无消息yo美其名曰诘责 ji 凄然 q教诲 hu 瞥见 pi 抑扬顿挫 cu深恶痛疾w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

5、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在东京 在仙台 在北京(四)布置作业:语文作业本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1、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体会不同类别的事件在文中的作用,并可将此种处理事件的方法用于写作实践。2、明确事件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主题,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课、听写。(二)课文学习1、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事件主要有:(1)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致”; (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3) 仙台受优待;(4)初见藤野先生;( 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 6)藤野先生为 “我” 添改讲义;(7)藤野先生教“我”改解剖图;( 8) 藤野先生担心“我”怕

6、鬼;( 9)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10)匿名信事件( 11)看电影事件(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2、根据这14 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第一类:写藤野先生,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第 4 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第 5 件事属侧面描写,既增加作者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第 6 9 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 4 个典型事件,刻画他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及感激之情。第 1214

7、 件事写惜别,直写不舍之情。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表现了鲁迅对恩师的感激和思念。结论: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也可以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未写藤野的事件。第 1 3 件虽未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第 10 11 件事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第三类事件没有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介绍当时背景(鲁迅“弃医从文”的经过。)可见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第 2 页共 3 页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讨论: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

8、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 所以,本文有两条线索, 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 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文章写学医弃医,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 也更深刻、 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第三课时一、教学要点:1、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 ”“实在 ”“大概 ”“居然 ”“似乎 ”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二、教学过程(一)这篇回忆散文语言精练准确,试说出句子中加点的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2.实在标致极了。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4.居然睡安稳了。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9、参考答案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副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好处。1. “无非 ”表示 “只不过 ”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 为后文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埋下伏笔。2. “实在 ”表示 “的确 ”的意思, “标致 ”在这里是反语,用 “实在 ”加强 “标致 ”,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3. “大概 ”表示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与句末语气的助词 “罢 ”合用, 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 ”的原因。4.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 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 ”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5. “何尝 ”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