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习题讲稿_第1页
普通化学习题讲稿_第2页
普通化学习题讲稿_第3页
普通化学习题讲稿_第4页
普通化学习题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化学题解,第一章习题课,习题.mol理想气体经过恒温膨胀,恒容加热,恒压冷却三步,形成一个循环后回到原态,整个过程吸热J求此过程的W和U 解:循环过程U 而U = Q + W W = -Q = -100J,6. 在K和.kPa下,1molH2O(l)体积为.dm3,水蒸汽为. dm3,水的汽化热为.kJ.g-1. 试计算mol水变成水蒸汽时的H和 解:恒温恒压下 HQp = 2.25618 = 40.65kJ W = - P外(V2V1)= -101.325(30.2-0.0188)= -3.06kJ = Q + W = 40.65-3.06 =37.59kJ,8.甘油三油酸脂是一种典型的

2、脂肪,当它被人体代谢时发生下列反应: 问消耗这种脂肪kg时,将有多少热量放出 解:,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 解:,11.判断下列体系变化过程中熵增大还是减小 ()盐溶解于水, S增大 ()两种不同的气体混合 S增大 对于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 ()水结冰 S减少,已知冰的熔化热,()活性碳吸附氧 S减少 ()金属纳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S减少 ()硝酸铵加热分解 S增大,不用查表,试将下列物质按熵 由大到小排列,.利用下列反应的Gm值,计算Fe2O3在K时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变: Fe(s)+ 3/2O2(g)= Fe2O3(s) Gm=-42.2kJ/mol 4

3、Fe2O3(s)+ Fe(s)= 3Fe3O4(s) Gm= - 77.4kJ/mol 解:由得 Fe(s) + 2O2(g) = Fe3O4(s) Gm=(-74.24)+(-77.4)3=-1015.4kJ.mol-1,19.在kPa和K条件下,溴由液态蒸发成气态 ()求此过程的Hm和Sm. (2) 由()计算结果,讨论液态溴与气态溴的混乱度变化情况 ()求此过程的Gm. 由此说明该过程在此条件下能否自动进行 ()如要过程自动进行,试求出自动蒸发的最低温度,解: Br2(l) = Br2(g) fHm 0 30.9(kJ.mol-1) Sm 152.2 245.5(J.mol.K-1) f

4、Gm 0 3.1(kJ.mol-1),则此过程 rHm = 30.90 = 30.9kJ.mol-1 rSm = 245.5-152.2= 93.3J.mol-1K-1 0 液态溴变成气态过程体系混乱度增加。 rGm = 3.10 = 3.1kJ.mol-1 0 该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 (4)若能自发进行,其最低温度,21.试估计CaCO3的最低分解温度,反应式为 并与实际石灰石操作温度oC作比较 解: CaCO3(s) CaO(s) + CO2(g) fHm -1207.6 -634.9 -393.5 Sm 91.7 38.1 -213.8 则rHm =(-634.9)+(-393.5)-(

5、1207.6) = 179.2kJ.mol-1 Sm=(-213.8+38.1)-(91.7)=160.2J.mol-1 T 179.21000/160.2=1118.6K 845.6oC,23 已知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FeO(s) = Fe(s) + 1/2O2(g) K1= 1.510-43 CO2(g) = CO(g) + 1/2O2(g)K2 = 8.710-46 试计算Fe(s)+ CO2(g)= FeO(s) + CO(g)在相同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T. 解:,24.五氯化磷的热分解反应如下: PCl5(g) = PCl3(g) + Cl2(g) 在kPa 和某温度

6、下平衡,测得PCl5的分压为kPa,试计算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T 解:P(PCl5) = 20kPa P(PCl3) = P(Cl2) = 80/2 = 40kPa,25.在一恒压容器中装有CO2和H2的混合物,存在如下的可逆反应: CO2(g) + H2(g) = CO(g) + H2O(g) 如果在 kPa下混合物中CO2的分压为kPa,将其加热00oC时,反应达到平衡,已知标准平衡常数K.,求: ()各物质的平衡分压 () CO2转化为CO的百分率 ()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一些H2,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CO2(g) + H2(g) = CO(g) + H

7、2O(g) 分压 设平衡分压P(CO) = P(H2O) = x,则P(CO2) = 25-x P(H2)= 75-x x = 18.75 所以P(CO) = P(H2O) = .kPa P(CO2) = 25-x = 25-18.75 = 6.25kPa P(H2)= 75-x = 56.25kPa (2) CO2转化率. ,()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在上述平衡中加入一些H2,则反应正向进行。,28.在V2O5催化剂存在下,已知反应, 在00oC和kPa达到平衡时,SO2和O2的分压分别为0kPa和0kPa,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积缩小至原来的/,通过反应商的计算,说明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平

8、衡时,P(SO2) = 10kPa, P(O2) = 30kPa 则 压缩体积为原来的 QK, 反应正向进行。,一定量的N2O4气体在一密封容器中保温,反应达到平衡,试通过附录一的有关数据计算: ()该反应在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298; (2)该反应在0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解:反应方程式N2O4(g) = 2NO2(g) fHm(kJ/mol) 11.1 33.2 fGm(kJ/mol) 99.8 51.3 (1) rGm(298)= 51.32-99.8 = 2.8 = -kTlnK ln K = 2.8 1000/-8.314298 = -1.130 K= 0.323 rHm = 233

9、.2-11.1 = 55.3kJ/mol,第二章习题,.设反应 试求上述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焓变。 解:,.下列反应为基元反应,并在封闭容器中进行: 求()反应物初始浓度(mol.L-1)分别为 C(NO)= 0.3, C(O2)= 0.2时的反应速率; ()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其达到C(NO)=0.6mol.L-1, C(O2)=1.2mol.L-1时的反应速率,它是()中正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解:()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 是的倍,.氢和碘的蒸汽压在高温下按下式一步完成反应: 若两反应物的浓度均为1mol.L-1,则反应速率为.mol.(L.s)-1:设H2的浓度为0.1mol.L-1

10、,I2的浓度为.mol.L-1,则此时反应速率为多少? 解:m(H2)= m(I2)=1mol.L-1 设浓度0.1 1mol.L-1, I2的浓度0.5 1mol.L-1 则,6.700oC时CH3CHO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1= 0.0105s-1.如果反应的活化能为188kJ.mol-1,求800o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2 解:已知 700oC时,k1=0.0105s-1 Ea=188kJ.mol-1 求K2 阿累尼乌斯公式,7.设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8104J.mol-1,逆反应活化能为104J.mol-1,求在K时的 与 各为400K时的多少倍(忽略Z的差异)?根据计算结果看,活化能不

11、同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哪个反应的速率改变较大? 解:对正反应:,对于逆反应:,活化能不同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活化能大的速率改变大,即逆反应速率改变大,.设在K时,上题反应加催化剂,活化能降低 J.mol-1,计算此时的 的比值与未加催化剂前的比值是否相同(忽略Z的差异),由此说明,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是否相同 解: 未加催化剂:,加催化剂后,.将含有0.1mol.L-1NaAsO3和0.1mol.L-1 的Na2S2O3的溶液与过量的稀硫酸溶液混合均匀,发生下列反应: 今由实验测得在7oC时,从混合物开始至出现黄色As2S3沉淀共需要s;若将上述溶液温度升高oC,重复实验,测得需

12、时s,试求该反应活化能Ea 解: 2H3AsO3+9H2S2O3=As2O3(s)+3SO2(g)+ 3H2S4O6 Mol.L-1 0.1 0.1 17oC 1515s 27oC 500s,第三章,.已知乙醇溶液中乙醇的摩尔分数是.,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密度为.g.cm-3)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已知:,.溶解.324g的S于400g的C6H6中,使C6H6的沸点上升了.81oC.问此时溶液中的S分子是由几个原子组成的? 已知:W(S)= 0.324g, 查表得知Kb(C6H6)=2.53,6 某稀溶液在时蒸汽压为.kPa,纯水在此温度下蒸汽压为.kPa,求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已知Kb

13、的值为.oC,求此溶液的沸点 解:已知,.将下列两组水溶液,按照它们的蒸汽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浓度均为.mol.Kg-1的NaCl,H2SO4,C6H12O6(葡萄糖) ()浓度均为.mol.Kg-1CH3COOH, NaCl, C6H12O6 解:,、将.2mol.kg-1的HF与.2mol.kg-1的NH4F溶液等量混合,计算所得溶液pH值和HF的解离度。 解: HF的解离平衡为 HF = H+ + F- 初始浓度. 平衡浓度.-x x 0.1 + x,13.室温下,在g水中能溶解.g的Ag2CrO4,求其溶度积 解:Ag2CrO4 = 2Ag+ + CrO4-,某溶液含.mol.

14、kg-1的Cl-和. mol.kg-1的CrO4-,如果想该溶液中慢慢加入Ag+,哪种沉淀先产生,当第二种离子产生沉淀时,第一种离子浓度是多少? 解:查表得知: 当Ag2CrO4沉淀时 此时,第四章,2.现有三种氧化剂 H2O2,Cr2O72-, Fe3+试从标准电极电势分析,要使含Cl-, Br-,I-的混合物溶液中的I-氧化为I2而Cl-, Br-却不发生变化,选用哪种氧化剂合适。 解:查表得知: 选用Fe3+/Fe2+电队最合适。,.已知反应MnO4- + 8H+ + 5e = Mn2+ + 4H2O fGm -447.2 0 -228.1 -237.1 试求出此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

15、:,4.将锡和铅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中,组成原电池 (1) m(Sn2+) = 1mol.kg-1 m(Pb2+) = 1mol.kg-1 (2) m(Sn2+) = 1mol.kg-1 m(Pb2+) = 0.01mol.kg-1 计算它们的电动势,分别写出电池的符号表示式,两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解:(1)查表得知: (Pb2+/Pb) = -0.1262 (Sn2+/Sn)= -0.1375 E = E= (Pb2+/Pb)-(Sn2+/Sn) = -0.1262-(-0.1375) = 0.0113V,.试写出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并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解:,8

16、、参考标准电极电势表,分别选择一氧化剂能氧化(1)Cl-成Cl2 (2)Pb成Pb2+, (3) Fe2+成Fe3+.同样分别选择一还原剂能够还原(1)Fe2+成Fe,(2)Ag+成Ag, (3) Mn2+成Mn 解:氧化剂(1)MnO2 (2)Cl2 (3)Cr2O72- 还原剂(1)Zn (2) Fe (3) Al,10. 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并解释: (1)将铁片投入CuSO4溶液时,Fe被氧化为Fe2+还是Fe3+。 (2)金属铁和过量氯反应,产物是什么。 (3)下列物质中哪个是最强的氧化剂,哪个是最强的还 原剂。 MnO4- , Cr2O72- , I-, Cl-, Na+, HNO3

17、,铁只能被氧化为Fe2+,铁可以被氧化为Fe+ (3):最强的氧化剂为MnO4-,最强的还原剂为I-,11.由标准钴电极和标准氯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为1.63V, 此时钴电极为负极。现在已知氯的标准电极电势为1.358V问(1)此反应的方向如何。(2)钴标准电极电势是多少(3)当氯气压力增大或减小时,电池电动势将发生再样的变化。(4)当Co2+离子浓度降低到0.01mol.kg-1,电池电动士任何变化。,解:(1)反应方向为: Co + Cl2 =Co2+ + 2Cl-,当氯气压力增大或减小时,电池电动势将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当Co2+离子浓度降低到0.01mol.kg-1,电池电动相

18、应增加。,12下面反应从标准电极电势值分析,应向哪一方向进行? MnO2 + 4Cl- + 4H+ = MnCl2 + Cl2 + 2H2O 实验室是根据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措施使它产生Cl2气的?试根据方程式说明。 解:(+)MnO2 + 4H+ + 2e = Mn2+ + 2H2O (-)2Cl- -2e = Cl2,强酸性的浓盐酸既可以增加锰电对的电极电位,还可以降低氯电对的电极电位,使反应正向进行。,.()试从Ag+Ag和Fe3+,Fe2+Pt的标准电极电势,计算反应 Ag + Fe3+ = Ag+ + Fe2+ 的平衡常数K (2)设实验开始时过量的Ag和m(Fe(NO3)3)= 0.

19、1mol.kg-1的Fe(NO3)3溶液反应,求平衡时溶液中Ag+的浓度(平衡时,m(Ag+)=m(Fe2+)。 解:,()设 m(Ag+) = m(Fe2+) = x,15.(1) 应用半电池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计算下面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所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等量mol.kg-1的Fe3+和mol.kg-1的I-溶液混合后,电动势和平衡常数是否变化?(借助于能斯特方程式来说明,不必计算注意溶液中,m(Fe3+) 1,但其浓度很小)Fe3+ + I- = Fe2+ + 1/2I2 解: 电池反应 Fe3+ + I- = Fe2+ + 1/2I2,(2)等量mol.kg-1的Fe3+和mol.k

20、g-1的I-溶液混合后, Fe3+ + I- = Fe2+ + 1/2I2 反应前. 随着反应的进行, 电极电位在不断降低,而,在不断增大,原电池的电动势在不断减小,直到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等。而平衡常数不变。因为 将Ag电极插入AgNO3溶液中,铜电极插入m(Cu(NO3)2)=0.1mol.L-1的Cu(NO3)2溶液中,两电极相连,在Ag半电池中加入过量HBr以产生AgBr沉淀,并使AgBr饱和溶液中m(Br-)=0.1mol.L-1,这时测得电池电动势为.V,Ag电极为负极,试计算AgBr的溶度积常数。 解:,已知 解:电池电动势,某溶液中含有m(CdSO4)=10-2mol.kg-1

21、的CdSO4, m(ZnSO4)=10-2mol.kg-1的ZnSO4,把该溶液放在两个铂电极之间电解,试问: ()哪一种金属先沉积在阴极上; ()当另一种金属开始沉积时,先沉积的金属离子剩余浓度为多少;,在oC,溶液pH=7,H2在Pt上的超电势为.V,O2和Cl2在石墨上的超电势为.V和.伏,P(Cl2)=P(O2)=P(H2)=100kPa时,外加电压使上述电解发生电解作用,在铁被腐蚀的电池中,若铁块上两点差别仅是氧气的浓度不同,其中一点氧的分压为kPa,另一点为. kPa,则这两点之间氧的电势差是多少?,第五章,.今有个电子,对每个电子符号量子数取值要求的数值填入下表空格处,.下列各组

22、量子数中,哪些是不合理的(写出正确的组合)为什么,试通论某些多电子原子,在第四层上以下各问题: ()能级数是多少,请用符号表示出来 1s,2s2p,3s3p, 4s3d4p,四个能级 ()各能级上的轨道数是多少,该能级上的轨道总数是多少 s 一个(s) 2s一个 (2s +2px+2py+2pz) 2p三个 3s一个 (3s +3px+3py+3pz) 3p三个 4s一个 3d五个(4s+3个p+个d) 4p三个,(3)那些是等价轨道,请用图形表示出来, np:px, py, pz Nd: dxy,dyz,dzx,dz2,dx2-y2 Nf: (4)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 n2 = 218 =

23、36 (5)请用波函数符号表示最低能级上的电子,用量子数表示f亚层上的电子的运动状态, n = 4, l = 3, m = 0, 1, 2, 3, ms = 1/2 试写出Al(13), V(23), Bi(83)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先按能级顺序,再重排),+价离子的电子分布式,并在重排后的原子的电子分布式中用横线标出原子的价点分布式,在下列原子的电子分布式中,哪一种属于基态,哪一种属于激发态,哪一些是错误的,,.将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的电子,按其能量增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能量基本相同的以等号相连) 答:()()()()()()(),填写下表,20填写下表,.若某元素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该电

24、子的量子数为n = 4, l = 0, m =0, ms = +1/2,问: ()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可以有几个,原子序数各为多少, ()写出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计算第三周期Na, Si, Cl三种元素原子对最外层一个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并说明对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影响 答:,计算氯和锰原子对外层一个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利用计算结果,联系它们的原子结构,解释为什么锰和氯的金属性不相似,下列各对元素中,哪些原子半径较大,说明理由 ()Mg和S, (2)Br和Cl, (3)Zn和Hg, (4)K和Cu 答:,在下列各对元素中,哪些的电离能较高,说明理由,S与P, Al

25、与Mg, Sr与Rb, Cu与Zn, Cs与Au, Rn与Pt 答:,第六章,根据电负性数据指出下列两组化合物中,哪些化合物键的极性最小,哪个化合物的极性最大,,画出写列分子的键价结构式 PH3, BBr3, SiH4, CO2, HCH, OF2, SF6, H2O2,习题.,第七章,6、在浓度为.mol.kg-1de的Ag(NH3)2+溶液中,已测得平衡浓度为m(NH3)=1.0.mol.kg-1,求溶液中游离态Ag+离子的浓度. 解:离解反应式 Ag(NH3)2+ Ag+ + 2NH3 平衡浓度.x,9.在有氯化银沉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氨水,沉淀消失。将此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氯化钠溶

26、液少许,无变化;另一份加入碘化钾溶液少许,则出现沉淀。解释以上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所有数据自己查找)。,而ksp(AgBr)=5.3510-12,气体常数的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实验五无机化合物,答:,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解离常数,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原理框图 1、气相色谱仪的主要作用是: 分离 2质谱仪的主要作用是; 分子量的测定 常用的载气有He,H2,N2 3.片中实例是甲苯苯,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的选用与什么有关 答:与 样品状态有关 2、固体样品要 如何操作 答:烘干,压片 3.片中的 分析实例是什么 答:苯甲醛,紫外可

27、见光谱仪,核磁共振仪,()除氢谱外,还有什么谱 ()除了一维谱外,还有几维谱 ()片中分析的实例是,原子发射光谱仪,()主要用于元素的什么分析 ()片中分析的实例是:,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定的结构是什么 ()、片中分析的实例是, (3)该例的晶体结构是:,Chapter 1 化学热力学基础 Primary concep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化学热力学: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1- 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热 1-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反应方向 1- 3

28、 化学平衡 1- 4 化学平衡的移动,1-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热 (一)基本概念 1、体系与环境 体系:被研究的对象. 环境:与体系相关的, 影响所能及的部分., open system, closed system, isolated system,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体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体现,反应一定条件下体系存在的形式。 状态函数: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反应某一性质,,特点: 唯一确定性; Z与途径无关; 有强度T, p, d; ;广度(容量)性质 V, , n, U, H, S, G. 3、热与功: 定义:Q体系与环境因温度不同交换的能量(Q); 体系吸热:Q 0 体

29、系放热: Q 0 W体系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以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体系对环境做功:W 0 特点:与途径有关. 体积功的计算: 一般 W = W体积+ W非体积(其他功) W体积(W) ,W非体积 (W),如机械功、电功等。,W体积=- f外dl =- ( f外/A)Adl = - p外dV,非恒外压过程,e.g. 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为10L,压力为100kPa,此气体按以下三种方式恒温膨胀到50kPa,问各做多少体积功? (1) 一次膨胀,外压恒定。 (2) 经过两次膨胀,第一次外压恒定为75kPa,膨胀到75kPa;第二次外压恒定为50kPa,膨胀到50kPa。 (3) 经过无穷多次膨胀。,

30、解:(1)恒温 T1=T2,下 p1V1= p2V2 V1=10L p1=100 kPa ; p2 =50 kPa V2= p1V1/p2 =10010/50 = 20 L W体= - p外V = - p外(V2-V1)= -50(20-10)= -500J (2)第一次 T1=T2 , V1=10L p1=100kPa; p2=75kPa V2= p1V1/p2 =10010/75=13.3 L W体1= - p外V= - p外(V2-V1)= -75(13.3-10)= -249.75 J,第二次 T3=T2, V2=13.3 L p2=75kPa ; p3=50kPa V3= p2V2/

31、p3 =7513.3/50 = 20 L W体2= - p外V= - p外(V3-V2)= -50(20-13.3)= -333.5 J,W体= W体1+ W体2= -249.75-333.5 = -583.25 J,习题 2、3、6、8、,W体= - p外V = -(nRT/V - p ) dV,(二)、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1.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能(内能)U: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核, e, 振, 转, 平动等 ).是一个状态函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孤立体系: U = 0 or U= const. 封闭体系

32、: U= Q+ W,2、热力学能与恒容反应热 恒容 dV=0, W体积=0、W =0: So U=QV 3、焓与恒压反应热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恒压过程,且体系只做体积(W=0),U =Q + W体,W体 = - p外 V,U = Q - p外 V,Qp = U + p外V 令H = U + pV Qp = H2 H1= H,封闭体系在恒压、且不做其它功过程中,体系吸热量Qp在数值上等于焓增加量H 。 注明(Noting) a.H 无明确的物理意义,也难知其绝对大小;H=U+PV b.体系只能做体积功。如原电池放电时H Qp c.不表示只有恒压过程才有焓变H。,4、热力学标准态与物质的标准生

33、成焓,热力学标准态: 气体:压力在标准压力p =100kPa; 纯液体、纯固体:p =p 下的 纯液体、纯固体; 溶液中的离子:p =p ,质量摩尔浓度m =1molkg-1; 化学反应:各物质分别处于各自的标准态(rH).,在标准状态(100 kPa)和T K下,任何稳定单质的焓fHm,T 规定为零,称为标准焓。 f Hm,T(稳定单质)= 0 与之比较,得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生成热):,定义:在标准状态和298.15 K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热效应该化合物在2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简称标准生成生成焓,符号fHm,298 . fHm,298中,下标f生成 Format

34、ion;mmol;298温度;上标标准态 如:,298.15 K时,教材P278 附录一 其中,“aq”代表水合离子,“c”代表Crystal,s,l ,C(石墨)+O2(g) = CO2(g) rHm,298=-393.5kJmol-1 是 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fHm,298(CO2) 而: CO(g)+0.5O2(g) =CO2(g) Hm,298=-283.0kJmol-1 不是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H2(g)+O2(g) = 2H2O(l) Hm,298=-571.7 kJmol-1 不是液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注意区分有关焓的符号: H, H, fH, H, rH,

35、 fHm,298 (三) 热化学(Thermochemistry) 用热力学定律,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科学。,1.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 实质: 旧键断裂新键生成,键能不同。,2.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进度 : 如:H2(g) + 0.5O2(g) = H2O(g) rHm = 241.8 kJmol-1 注意: 条件(T, p), rH(T); 物质状态 物质的计量数B平衡; 与方程式一一对应,下标“m”代表rHm的单位为 kJmol-1 mol-1表示 1 mol反应或反应进度 =1 mol,如: O2(g) + 2H2(g) = 2H2O(g) 始态I (nB

36、 /mol) 2 10 0 终态II (nB /mol) 1.5 9 1 定义反应进度(extent of reaction): 其中:计量数B0(产物), B0(反应物),无量纲. 即: (H2O)=+2; (O2)= -1; (H2)=-2,说明: B无量纲,nB为mol, 的量纲为 mol = 1 mol, 表示 nB与各物质B的计量数相等, 称反应进行的程度为 摩尔反应 或 1mol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摩尔焓变rHm值随反应式的写法而不同: H2(g)+0.5O2(g) = H2O(g) rHm = 241.8 kJmol-1 2H2(g)+ O2(g) = 2H2O(g) rHm =

37、 483.6 kJmol-1,3、盖斯定律(.ecc / Hess,1840年实验总结)无论反应是一步或分步完成的,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或:反应的总热效应是各分步热效应之和。,O2(g) +2H2(g) = H2O(g) 10 0 1.5 9 1,例: C(s)(graphite)+ O2(g)= CO2(g) rHm (1) C(s)(graphite) + 0.5O2(g) = CO(g) rHm (2) CO(g) + 0.5O2(g)= CO2(g) rHm (3) 因为:反应 (1) = (2) + (3) 所以:rHm (1) = rHm (2) + rHm (3) = -110.

38、5 + (-283.0) = -393.5 (kJmol-1) 欲计算反应:C(s) + 0.5O2(g) = CO(g) 的rHm (2) rHm (2)= rHm (1) - rHm (3) 而(1)、(3)为C和CO的完全燃烧,数据容易直接测定,故: rHm (2) =rHm (1) - rHm (3) = -393.5 (-283.0) = -110.5 (kJmol-1),注意: H 是容量性质,与物质的量有关,式中计量数B 不能少 rHm 代表 =1mol的反应焓变,故单位总为 kJmol-1 一般地: aA + bB = gG + hH 即: rHm =bfHm (产物) - b

39、 fHm (反应物) 反应焓变等于反应产物的生成焓之和减去反应物态物质的生成焓之,一般地: aA + bB = gG + hH rHm (298.15K) rHm(1) rHm(2) aA + bB = gG + hH rHm (TK) rHm (TK) = rHm(1) + rHm (298.15K)+ rHm(2) 而 rHm(1)=(CA(A) +Cp(B)(T- 298.15) rHm(2)=(Cp(g) +Cp(H)(T- 298.15) 所以 rHm (TK) = rHm (298.15K) + (CA(A) +Cp(B)(298.15-T) -(Cp(H)+Cp(G) (T-29

40、8.15)/1000,rHm (TK) = rHm (298.15K) + Cp (298.15-T) /1000 较之于rHm (298.15K) , Cp (298.15 -T) /1000很小,可以不计. 例.1: 计算反应 Fe(s) + H2O2(l) Fe3O4(s) + H2O(l) 在298 K的标准摩尔焓变. 解: 反应 3Fe(s) + 4H2O2(l) = Fe3O4(s) + 4H2O(l)(配平) fHm /kJmol-1 0 -187.8 -1118.4 -285.8 (查表) 由盖斯定律: rHm(298)=1(-1118.4)+4(-285.8) 0+4(-18

41、7.8) = -1510.4 (kJmol-1) 答:该反应在298 K的标准摩尔焓变(Qp)为-1510.4 kJmol-1。,4、燃烧热(Combustion and respiration)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能由稳定单质合成, 但都可燃烧,且都生成已知的几种稳定产物:H2O、CO2、SO2、N2等 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Molar combustion heat) 在任意温度T及标准态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变成规定的已知产物H2O(l)、CO2、SO2、N2的焓变,为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如: 苯胺C6H5NH2(l)在298 K下的标准燃烧焓,定义为下列反应的rHm:,习题:

42、2, 3, 6, 8, 10,e.g 在一定条件下,当 c(C2O42-) = 0.16mol.L-1的酸性草酸溶液25mL与 c(MnO4-)=0.08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20mL完全时,由量热试验得知,该反应放热1.2kJ,试计算该反应的摩尔焓变,解: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反应方向(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reaction direction)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 体系不借助于外力即可进行的过程。 如:水流,电流,物体,两种气体混合时直到均匀混合 特点:1)

43、 方向性; 2) 可做功; 3)有限性达到平衡状态。,基于自发过程总结出了能量减小原理和熵增原理,然后归纳上升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2、能量减小原理:体系在一定条件下总是自发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使势能降低E原理 如:水 高低,物体 高低,电流 电势高低 一个化学反应,势能,即过程(反应物产物)的rH 0,因此,用E原理可以:判断反应方向: rH 0 自发 rH 0 不自发,如: SiO2(s) + 4HF(g)= SiF4(g)+ 2H2O(g)rHm =-166.3 kJmol-1 SiO2(s)+ 4HCl(g)=SiCl4(g)+2H2O(g) rHm = 87.6 kJmol-1 但是也有

44、例外 如:KNO3(s) + 水 溶液 自发无疑,但吸热(H 0) 又如:CaCO3(s)= CaO(s)+ CO2(g) rHm298 =177.6 kJmol-1 在850时自发进行! rHm(1123)rHm(298)=177.6 又如两种气体混合为自发过程,但热效应(H = 0) 违反E原理的过程也自发! Why?,3、熵增大原理(principle of Entropy increasing) 1) 定义: 熵(Entropy)S: 体系的混乱度( ),熵(Entropy)S 是体系混乱度的度量: 热力学体系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的性质会反映到体系的宏观性质上来.,如: 1

45、.微观粒子的动能,如:2.微观粒子的冲量,微观粒子状态数(混乱度)对应的宏观参量熵 S! 设想理想气体T 、 V ,且将 V均分左右两部分。若体系有4个分子在 V中分布列表: 分布方式 微观状态数 出现几率 abcd0 1 4! / 4! 0! 1/16 abc d 4 4! / 3!1! 4/16 abcd 6 4!/ 2!2! 6/16 abcd 4 4!/ 3!1! 4/16 0abcd 1 4!/ 4!0! 1/16,宏观体系总 =4:0 +3:1+2:2+1:3+0:4=16 =24 对热力学体系如1mol气体6.0231023个分子,仍然以均匀分布3.01151023:3.0115

46、1023微观状态数最多, 最可几分布。 对于理想气体分子空间分布的最可几分布就是均匀分布。 孤立宏观体系热力学平衡状态就是最可几分布状态, 对应的微观状态数最多, 孤立体系达到平衡时,熵值最大 k-玻尔兹曼常数 因此,体系状态一定,混乱度一定(微观状态数一定),熵值一定。熵S是状态函数。,2) 热力学第三定律(The 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 纯物质完整晶体在0K时的熵值为零 S0(完整晶体,0 K) = 0,由此可见,熵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大小的量度。 体系的微观状态数 ,即混乱度,S 自然,S 是状态函数, 且有绝对数值。 (附录一, 298.15 K

47、下的标准摩尔熵 ) 一般, S 的相对大小: g l s; 高T 低T; 低p 高p 软硬 S(C石墨) S(C金刚石),复杂分子简单 S(O3) S(O2) e多e少 S(Ar) S(Ne) 混合物纯净物 3) 可逆过程与熵变:指体系内、外强度性质(T,p等)相差无穷小,无限缓慢进行的过程。,如例题. 解:(1)恒温 T1=T2,下 p1V1= p2V2 V1=10L p1=100 kPa ; p2 =50 kPa V2= p1V1/p2 =10010/50 = 20 L W体= - p外V = - p外(V2-V1)= -50(20-10)= -500J,(3)恒温 T1=T2,下 p1V

48、1= p2V2,体系(1),环境 (),孤立体系(),体系 (3) 环境 (3) 孤立体系 (3),4) 熵增大原理与反应方向 人们发现,体系总是力图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 如: KNO3(s) + 水 溶液 H 0 S 0 CaCO3(s) = CaO(s) + CO2(g) rHm 0 rSm0,如果H = 0,则S 0 可用于判定过程方向,即: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判据: S孤立 0 自发; S孤立= 0 可逆/平衡; S孤立 0 不可能进行 对于封闭体系, S孤立 = S封闭 + S环境 而环境的熵变很容易计算:,若封闭体系,则,用以上两个原理判断方向很不方便. 因为: E原理成立, 则

49、要 (封闭体系) S原理成立, 则要 (孤立体系),绝大多数情况 并非如此。 为此,1875年Gibbs(美)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函数G 定义:G =H - TS (Gibbs 函数,自由能/free energy)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G = H -TS Gibbs公式 若一个反应中各物质分别都处于各自的标准态, 同样有 rGm= rHm T rSm 则明确解决“反应方向”的判定 创新,(二) 吉布斯函数变化rG与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吉布斯函数判据 体系在恒温、恒压,W = 0的条件下: rG 0 非自发过程 2、G 的计算 1) 任意温度下,吉布斯公式 rGm(T )= rHm- TrS

50、m 2) 298 K下,查表:,aA + bB = gG + d D H(298),aA + bB = gG + d D H(T),注意:普化中近似: H(T)H(298K), S(T)S(298K) Why ?,3、G 的性质 1) G 是状态函数,G 与变化途径无关 2) G 是体系可以做有用功的量度:H = G + TS 体系吸热, 一部分用于做有用功, 另一部分消耗于增加混乱度 3) G 是自发过程的推动力: G越负, 反应自发趋势越大; 若G=0,则推动力=0,体系达平衡,宏观过程停止。,4) 与rHm、rSm一样,rGm是容量性质,应与反应方程式配套(系数),即与物质的量有关: H

51、2(g) + 0.5O2(g) = H2O(g) rGm= -228.6kJmol-1 2H2(g) + O2(g) = 2H2O(g) rGm= -457.2 kJmol-1 5) rGm 不随反应的进行(反应进度)而变化,因为已指明: 第一 = 1 mol 第二 各物质分别都处于各自的标准态 6) T 对 rGm 的影响大直线关系 rGm = rHm - TrSm 习题 16, 19, 21, 23,4.因此Gibbs公式的应用,1) 温度可以改变反应方向: rGm(T )= rHm- TrSm 若rHm与rSm同号,则rGm(T)可变号,可通过改变温度使反应方向改变:,2) 计算反应可进

52、行的温度 例:判断298K时碳酸钙能否分解, 计算烧制石灰的温度。 解:对于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 查得 fHm/kJmol-1 -1207.6 -634.9 -393.5 Sm/JK-1mol-1 91.7 38.1 213.8 由Gess定律得:rHm=(-634.9393.5)(-1207.6) =179.2 (kJmol-1) 同理得: rSm= 38.1+ 213.891.7 =160.2(JK-1mol-1) 由 Gibbs公式: rGm = rHmTrSm 得: rGm,298=179.2298.15160.210-3 =131.4 (kJmo

53、l-1),反应的rGm,2980,表明常温下CaCO3(s)不分解,,由于rHm 与 rSm 同号(0),T时,rGm,T 设 温度为T 时 rGm,T = 0, 则: T = rHm / rSm 即 反应刚好能自发进行的温度(对应rGm,T = 0)为: T = 179.2103Jmol-1/160.2JK-1mol-1 =1118.6K( 845.5) 答:碳酸钙在常温下不能自动分解,当温度高 845.5时,碳酸钙将在标准压力下分解。 3) 计算正常相变温度 正常相变: 物质在外压为标准大气压patm下的平衡相变 相变=平衡相变两相共存推动力G0,因此:,(三) 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方向

54、 rGm与rGm的关系 对于各物质为任意状态的反应: aA + bB = gG + dD 在一定温度T(恒温)下,有(化学反应等温式):,表示和用于计算在一定温度、任意浓度/分压条件下反应的方向(趋势/推动力)。显然 rGm,T 0 反应非自发进行. 其后, 如果rGm 0 当Q 较大时,仍然可以保证rGm 0, 反应可进行很彻底,如果rGm 0: 一般当 rGm 42kJmol-1 要使rGm0 即 RTlnQ -42 kJmol-1, Q298 4.410-8 难见产物! 而当 0 rGm 42kJmol-1,Q 1,但不太小(4.410-81),可通过及时分离产物的方式使反应进行,如合成

55、氨 当然,当rGm 42kJmol-1 反应可以进行,必须增加分离工序/改变条件。 习题中一般要求回答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则仍然以rGm 的符号为依据(0)。,1-3. 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平衡 (一)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对于已经达到平衡的(气体)反应: a A + b B = g G + d D,对于溶液反应:a A(aq) + b B(aq)= g G(aq) + d D(aq) 同样有,称标准平衡常数. 表示: 1)常数;2) pB变KT不变,由于peq、meq都与标准态比较,故称标准平衡常数 特点:都使用相对分压或相对浓度,且为eq.的数值 注意: 1) K

56、T与温度有关. 2) 纯物质相对浓度总为1, 因此不写入 3) KT无量纲(量纲为1).,在一定温度下,如果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则有,(二) rGm与标准平衡常数KT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所以:,用于rGm(T )与KT 的相互计算 但注意: 温度T 时的rGm(T)必须用Gibbs公式计算: rGm(T) = rHm,298-TrSm,298 2) 注意单位统一:rGm为kJmol-1,RT为 Jmol-1(K-1) 3) KT 以及rGm(T)的大小与反应方程式通乘系数有关。,(三) 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例:已知某反应的rHm,298= 80kJmol-1,rSm,298=200 JK-1m

57、ol-1,试计算该反应的rGm,298以及在800K的K 解:由Gibbs公式:rGm=rHm-TrSm 得: rGm,298 =80103-298200 =20.4(kJmol-1) 0 800K时, rGm,800 =80103-800200 = -80.0(kJmol-1),1-4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 不变 由等温方程:rGm,T = rGm,T+ RT lnQ = - RT lnKT + RTlnQ rGm,T = RTln(Q/KT),rGm,T = RT ln(Q/KT) 1) 当Q KT 时,Q/KT 1,ln项0,rGm,T 0 未达平衡,可逆反应正向进行 2) 当Q = KT 时,Q/KT =1,ln项 = 0,rGm,T = 0 已达平衡,可逆反应宏观上不进行 3) 当Q KT时,Q/KT1,ln项0,rGm,T 0 超过平衡,可逆反应自动逆向进行 所以,对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 1、浓度(分压)的影响:,增加反应物 增加产物 减少反应物 减少产物,Q KT,反应正向进行,Q KT,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