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试题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

2、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答案: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

3、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3.下面对诗歌首联赏析有误的是()。(3分)、“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

4、气象宏伟。、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为什么会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

5、(意思对即可。共2分)3.4.因为这句诗一改过去送别诗那种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是代之以积极、昂扬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5.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7.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

6、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8.“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9.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颈联

7、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和_的特点。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言外之意是_。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6.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8、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答案:1C 2雄浑壮阔气势博大3想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4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5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6.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7.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

9、磬音。1.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5.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2分)答

10、案:1.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3.(1)C。(2分)4.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5.由上而下,由远到近,情景交融,由整体到局部等。答对两点即得2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D.“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

12、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13、”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4.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答案4.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5.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答案5.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3分)2.

14、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3分)2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3分)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3分)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4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

15、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4分)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3分)【参考答案】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陆游读陆游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反其意而用之。寂寞开无主。风雨送春归,已是黄昏独自愁,飞雪迎春到。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无意苦争春,犹有花枝俏。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把春来报。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参考答案:7.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