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简史1_第1页
计算机发展简史1_第2页
计算机发展简史1_第3页
计算机发展简史1_第4页
计算机发展简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世纪年代,1642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世纪后期 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相关图片,1674年的乘法计算机,世纪末世纪初,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

2、制造。 1801年, Joseph-Marie Jacquard利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 织布机编织布的样式。是自动控制的开始 差分机,世纪年代中到年代初,1939年,Zuse 与 Schreyer 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用 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 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40年, Zuse 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

3、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 Z 相同。 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称“Haward Mark I”。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 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年研制的形计算机,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

4、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1945年后计算机完全由电子零件取代机械方式进行运算,计算机发展进入新的篇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 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1944年Howard H. Aik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 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 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 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 运算也可以运算复

5、杂的等式,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 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 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 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 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

6、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 以在一个芯片上容 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 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 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革新年

7、表,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04年,John A.Fleming 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06年,Lee de Foredt 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 的二极管, 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1946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 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

8、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9、。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