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塔桥教案》word版_第1页
《楼塔桥教案》word版_第2页
《楼塔桥教案》word版_第3页
《楼塔桥教案》word版_第4页
《楼塔桥教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章节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六节 中国著名的楼阁、古塔、古桥教学内容1、 楼阁2、 古塔3、 古桥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古代江南三大名楼的概况2、 掌握中国佛塔的类别及其代表性名塔3、 熟悉我国现存著名古桥教学重点难点1、 三大名楼2、 佛塔的类型思考与训练1、 理解和熟记各知识点2、 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古代江南三大名楼的诗词及典故,能脱口说出一两个。3、 佛塔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很多新的塔型,塔的功能也多样化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塔的其他功能。参考书目授课主要内容第六节 中国著名的楼阁、古塔、古桥一、楼阁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文人名士便将登楼阁、览胜景、呤诗作赋、抒情遣怀为一项高

2、雅的活动。因此一些著名的楼阁常有一些著名的诗篇,楼因诗而名。1、 黄鹤楼 湖北武汉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的文化内涵历代文人骚客李白、崔颢、杜甫、白居易、贾岛、 陆游、黄廷坚,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登楼抒怀,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其中,以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七言律诗最为脍炙人口,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3、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外,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也是咏黄鹤楼的佳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曾几何时,苏东坡坐船游长江,禁不住低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夫子面对滔滔东去的河水,禁不住

4、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岳阳市西门城头,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据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原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公元1045年,宋代岳州知府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其好友、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一文,一举使岳阳楼闻名天下。岳阳楼在其后的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因天灾人祸而上百次被毁,多次重建和重修。现存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并与1984年进行了重修。岳阳楼是一纯木结构三层建筑,构造古朴独特,坐西朝东高19米的楼阁全靠4根楠木大柱承载重量,再以12根圆木支撑2楼,以20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整个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

5、块砖石,没用一道巨梁,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所书。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三楼的楼顶貌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别具一番风趣。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历代文人墨客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欧阳修、陆游等都曾登楼抒怀赋诗,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岳阳楼楼的四壁上,悬挂着许多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木刻匾对。二楼挂有一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

6、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一幅紫檀木雕屏,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正中悬挂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木刻雕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该壁挂为岳阳楼镇楼之宝。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全文虽然只有寥寥368个字,但是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作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成为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

7、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8、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3、藤王阁滕王阁是著名的中国四大名阁之一,位于江西南昌市赣江边东岸,最早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于公元653年所建,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千余年岁月洗礼,饱经磨难、历经艰辛。现在的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主体建筑共9层,楼高57.5 米,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滕王阁为仿宋建筑,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一、三、五层是明层,回廊环绕;二、四、六层是暗层,曲径通幽。主阁碧瓦重檐、画栋丹柱、斗拱层叠、门窗剔透。主阁南北两侧,有回廊连接

9、的“压江”“挹翠”二辅亭。滕王阁因唐代天才诗人王勃的一首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诗文而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其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更成为千古绝句。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先

10、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口。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

11、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楼阁选址观: 临水登山以显山水意识岳阳楼:

12、湖南岳阳洞庭湖与滚滚长江的交汇处黄鹤楼:湖北武昌长江之滨滕王阁:江西南昌赣江之滨蓬莱阁:山东烟台滨海丹崖山上时空观: 登高望远以抒空间之博大与时间之亘古审美观: 以一统万、以小见大、与自然合一以木结构为中国人务实求本、扎根大地、注重整体和谐的一种表象中国四大名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二、古塔佛塔也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塔最初的

13、功能是用以存放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其形状为一个半圆形的坟冢。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原有的传统建筑形式结合,出现了许多新的塔型。1、 楼阁式塔这种形式的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其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从平面形式分,有正方、六角、八角以及十二角等多种形体。可以登高大雁塔、杭州六合塔、山西应县木塔2、 密檐式塔此类塔一般是实心建筑,不能登临,造型比较划一。其特点是下部一般均建有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以上各层较低,不设门窗,有也只是通风小孔。以砖石结构为多。全国著名的密檐式塔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三塔、陕西西安小雁塔等3、 喇嘛塔/覆钵式塔喇嘛塔是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

14、建筑形式,与印度“窣堵波”很相近。喇嘛塔主要特点是:台基与塔刹造型讲究一个高大基座上安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其上竖立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成许多圆轮,再安置华盖和仰月宝珠。喇嘛塔起源于元朝,于明、清进一步发展,清更突出。明、清时期喇嘛塔除用以埋葬活佛外,大部分塔内都藏有佛像,供朝拜之用。全国著名的喇嘛塔中有北京妙应寺白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北京北海白塔、金刚宝座塔布达拉宫里的灵塔。4)金刚宝座塔塔的形式一般在高大的台基座上建筑五座密檐方形石塔和一个圆顶小佛殿。我国仅存五座这种塔: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以及昆明官渡金刚

15、5)傣族塔傣族古塔大多建于山坡高地上,又因傣族集居地与缅甸接壤,所以具有缅甸塔类似风格。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一般呈正方形,塔身大多为圆形,呈葫芦状,塔刹由一节比一节小的环节堆积而成,最上面是塔针。大多为砖结构,傣族塔是古老的传统建筑艺术,同傣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紧密相连。著名的傣族塔有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式塔、云南潞西风平大佛殿佛塔、傣族母子塔等。云南西双版纳曼飞龙白塔,由九座塔组成。8个子塔围绕着中心母塔。此塔是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最先建的三塔之一,是为埋葬佛的足迹而建。云南景真八角亭式塔,位于勐海县景真山上,又称勐景佛塔。这是一座将亭和塔巧妙结合的特殊建筑,是罕见的砖木结构建筑

16、。三、古桥1、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

17、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茸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2、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苏州

18、宝带桥: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石质连拱桥3、吊桥又称索桥、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19、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创举。历时两年的长征,在四川达一年零八个月,途经四川60%的县,不仅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奇迹都发生在四川。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在红军抵达前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悬空的铁索.4、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

20、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洛阳桥技术特

21、点(一)首创“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洛阳江潮狂水急,江流海潮汇合处,“水阔五里”、“深不可测”,建桥时没有坚实的基岩可依托,桥基屡被摧毁,即蔡襄万安桥记所谓“累址于渊”。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名桥胜谈一文中解释这种方法说:“先在水中抛大块石,铺满桥址,形成水下一道 矮长堤,然后利用浅海里的蛎房进行繁殖,将基础胶固,便成整体。次于础上安砌石墩。”古建筑专家杜仙洲认为:“这种基础工程就是近代桥梁所谓的筏形基础,但在国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廿世纪五十年代建造厦门海堤,也是采用这种办法。(二)双尖船形桥墩桥长360丈,有过水孔47个(酾水四十七道),墩位48个。桥墩间距不一,视所采石梁长度而定,两墩间孔距在1丈5尺左右。为适应潮水涨退往复,采用双尖船形桥墩。桥墩长18.4米,宽4.25米,用厚重石条,横排一层,直排一层,互相叠压而成。利用巨石自身重量,使墩体受得起潮水的冲击。上下游两头作尖状,可分开水势,减少水的冲击力。(三)“浮运架桥”法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