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doc

    • 资源ID:101723       资源大小:11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doc

    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目录1引言.21.1什么是呆帐.21.2国内外研究情况.21.3本文写作思路.32我国企业海外呆帐的发展情况.33出口企业海外呆帐的成因.43.1企业主要营销模式-赊销.53.2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不完善.53.3我国货代助推国外收货人侵占发货人货款.63.4利用海外应收账款的手段侵吞企业资产.63.5规避海外投资管制.74海外呆帐对企业的影响及危害.74.1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74.2影响资金流动引发经济危机.85出口企业海外呆帐的应对策略.95.1加强对进口企业的信用管理.95.2强化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115.3建立对出口风险的控制机制.12参考文献.14致谢.15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1引言1.1什么是呆帐根据辞海的定义,呆帐即逾期已久,处于呆滞状态,但尚未确定为“坏帐”的应收帐款1。实际中呆帐这个词来源于银行业的呆滞贷款和呆帐。当贷款列入呆滞贷款后,经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看作呆帐2。关于我国企业海外呆帐还缺乏一个较为公正的衡量手段,本文在此拟借用中国银鉴会制定的贷款“五级分类法”。从2004年开始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新分类可以更好地反映银行贷款的盈亏状况。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曾经是“一逾两呆”,其中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帐贷款指不能收回的贷款。呆帐不仅仅对于一个出口企业有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金融业和全社会的信用风险。1.2国内外研究情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新战略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环境背景下,很多企业对国际市场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考虑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庞大,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761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3名,但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中国的海外呆帐问题,例如2004年四川长虹应海外应收账款高达4.7亿美元,不得不将美国代理商APEX公司告上法庭,这使得海外呆账问题也随之凸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们都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周宗安(1999)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江帆(2002)认为,出口企业要决战海外,化解经营风险,就应紧握紧信用保险之手。杨国铭(2003)也认为,出口信用保险是化解外贸出口风险的有效办法。周力军(2003)则认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做好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防范机制,是出口企业海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梅新育博士后(2005)通过多1夏征农,199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55页。2聂兴凯等.2004:如何进行收帐管理与呆帐催收,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12页。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方面分析海外呆帐的行成原因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治理巨额海外呆帐的方法。吴蓬生(2002)对不良债权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给出其定义及可能的成因,同时指出相应的理论对策。徐明天(2005)针对长虹在出口销售遭美国APEX公司巨额拖欠事件来揭示了呆帐覆盖下的企业经营难题。刘志伟(2006)对催收帐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聂兴凯等(2004)从银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呆帐的界定及如何进行呆帐催收。李浩然(2005)针对催收呆帐的问题提炼了几十种高效的解决方法。StephenYoung(1998)深入研究并阐述了中国出口企业进入英国市场的情况。这些文献对我们研究呆账产生原因、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危害及归纳收帐方法都有很大帮助。1.3本文写作思路2004年长虹与美国APEX公司的巨额呆帐案震惊全国,不禁让人思考,在仔细研读了大量学者的著作后,对于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就此作为毕业论文来进行探析,从企业海外呆帐的现况、形成原因以及防范应对策略几个方面展开。本文拟首先在对呆账等概念界定基础上,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呆账的发展情况及其成因、影响和危害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为减少和控制海外呆帐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危害,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信用评估、信用保险、信用预警等方式来有效地防范海外呆帐风险。2我国企业海外呆帐的发展情况中国企业究竟有多少海外欠款?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给出的数据是大概为10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1。同时韩家平所在单位迄今已经为1000多家海内外企业提供过账款管理服务,追回欠款总额累计高达1.4亿元人民币。而这1.4亿元人民币仅仅是海外巨额欠款的冰山一角。2004年时中国仅仅是浙江沿海一带的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欠账率达4%,逾期未收回金额达200亿美元,其中约1亿美元应收账款将可能成为呆账或坏账。1马春光.1997: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第335。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美国ABC(中国)公司是一个专业国际追债公司,其总裁陈晓东透露,仅ABC公司2003年在中国接受的委托追讨应收帐款金额为3000万美元,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呆帐的一小部分。据分析,中国2004年至少有15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欠款没有收回,它相当于2004年出口总额的两成。当然只要有进出口贸易的存在那么应收帐款就会发生,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逾期应收账款。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统计,截至2004年8月,美国有8800亿美元的商业逾期应收账款。只不过不同的是,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37天,而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美国追账公司追账的成功率至少在60%以上,而在中国仅为18.9%;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1。由于政府部门并未就此举行大范围全面调查,上述数据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但可以确认的是,我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中,坏账规模相当可观,而且问题由来已久。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展了对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和信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教前几年虽有所改善,但各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和付款拖欠情况与美国、欧洲和亚太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贸易后产生的呆帐仍然是一个阻碍其发展且相当严峻的问题。3出口企业海外呆帐的成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除了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也成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外应收帐款就形成了。中国出现海外呆坏帐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进口商无付款意识或无力偿还,甚至是恶意欺诈,最后这种情况概率很大,占所有欠款案中的66%。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有很多新的原因出现,目前收集归纳后出口企业逾期海外应收账款的成因主要1韩家平.2005:谁在拖欠中国千亿元应收帐款,经济参考报,第3期:P67。

    注意事项

    本文(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doc)为本站会员(tuz****guo)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