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doc

    • 资源ID:101779       资源大小:76.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doc

    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目录1.婺源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意义及现状.21.1推动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意义.21.2婺源绿茶出口现状.42.婺源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问题分析.42.1缺乏品牌效应.42.2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52.3茶叶出口的综合效益未得以充分发挥.63.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对策.73.1培育产品特色,统一地方品牌.73.2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73.3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10参考文献.14致谢.15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1.婺源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意义及现状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旅游金三角区域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婺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白、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特产,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其中婺源绿茶是婺源最为突出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本文分析地方特色产品主要指的是婺源绿茶。1.1推动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意义地方特色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特色资源和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基础,开发和制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可持续发展性、竞争性的动植物或工艺品等产品。地方特色产品和特色经济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和推广性,大力推动其出口外销意义深远。1.1.1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各国应该从事生产和出口那些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在本国生产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对于一国的对外贸易如此,对于地区的对外贸易也同样适用,出口地方特色产品遵循了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以及工艺方面的特殊优势,使产品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从而拓宽销售渠道,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出口特色产品可以促使资源向生产效率较高的出口部门转移,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方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加之消费需求的特色化趋势逐步成为市场发展主流,国外市场对地方特色产品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出口发展。婺源拥有茶园面积1327万亩,茶农22万人,年产绿茶5000吨,具备发展茶产业出口的良好的生态与资源优势。近年县政府整合茶叶市场,壮大茶叶经济,发展相关产业,使茶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金叶片”。2005年,茶叶加工出口实现1.25万吨,茶叶系列产值达2.16亿元,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绿茶出口大县。目前,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经营企业达32家。婺源已成为全国首个拥有4个级证书和7个有机产品认证的茶叶生产大县,有机绿茶出口占据欧盟市场70%以上的份额。这些都是婺源以地方特产为基础,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推动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取得的成果,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使婺源的绿茶生产和出口的生态和工艺方面的得以发挥,使得资源向产值相对较高的茶产业转移。1.1.2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特色产品出口的壮大及特色产品的发展,能够起到催生特色产业的效果,形成产业集聚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继而由特色产业激活特色经济,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聚的地方化经济本质上是产业内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本质上是产业间的规模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产生的产业集聚,通过分工与专业化、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与交流等带来的外部经济发生作用,使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同时,伴随着地方化经济的产生,人口与劳动力的聚集,必将导致相关产业、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及服务行业的产生与聚集,多元化的产业使市场不断扩大,并形成区域极化效应,从而使地方的整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在婺源,茶产品出口的扩大,不仅形成了茶产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使得茶农的茶叶生产成本日益下降,而且,茶产业的相关产业如茶园观光、茶文XXXX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也进一步蓬勃发展,传统的茶产业跳出了唯一的生产过程,而是具有了生产与观光的双重属性,将茶叶采摘活动、深厚的茶文化、优美的茶园风光、工艺技术融为一体,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1.2婺源绿茶出口现状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这些天然的生态优势使得婺源的茶叶出口逐年扩大,婺源的有机茶销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在全国的有初茶中,婺源绿茶的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都名列前茅。2006年,婺源茶叶加工出口1.6万吨,茶叶出口总额达到1200万美元。目前,婺源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已增至11家,涉茶农民已占全县农民总数的85%,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超过6万人1。2.婺源地方特色产品出口的问题分析尽管婺源绿茶的出口现状总体上态势良好,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问题:2.1缺乏品牌效应婺源茶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千年之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明正德年间,婺源县茶叶生产已处于“上供课税,下系民生”的重要地位。此时婺源出现四大名茶,即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济溪上源茶。然而,如今这个千年茶乡却不得不面对被边缘化的尴尬。在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的今天,由于婺源茶叶品牌的市场运作意识淡薄,茶叶企业和茶农千家万户闯市场,各打各的品牌,各占各的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众多品牌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泛滥制约茶业发展,在江西婺源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叶店和茶叶广告牌。然而,令人遗憾1胡剑、江建国,2006:婺源跻身全国10大绿茶生产基地县,上饶日报第5期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doc)为本站会员(tuz****guo)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