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doc

    • 资源ID:101902       资源大小:206.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doc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目录1导论.21.1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2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2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现状分析.32.1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述.32.2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特点分析.52.3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潜在进入者.72.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面临的问题.73网络外部性概述.83.1网络外部性的含义.83.2网络外部性的效应.104网络外部性下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对策分析.114.1网络外部性效应下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114.2网络外部性效应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3G时代标准选择.134.3网络外部性效应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选择结果.164.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竞争对策.175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1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1导论1.1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联通进入移动通信产业以前,中国移动一直以第一代模拟制式的TACS垄断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而1994年以后,中国联通作为引入竞争机制的产物,为打破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局面大力建设自己的GSM网络,经过长达7年的竞争,联通始终不能获得与中国移动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94年中国移动用户为156.8万用户,市场份额100%,95年为362.9万,市场份额99.2%,96年为694.5万,市场份额98.7%,到2000年中国移动用户数6652万,市场占有率78%,到了2006年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65.6%。1加入WTO以来,我国政府对移动通信市场的管制明显放松,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向3G迈进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电信将是该市场的潜在进入者。中国移动对于逐年减少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引起重视,移动通信产业显著的特征是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亘古不变的经济法则,其效应来源于市场中消费者的趋同效应,它往往导致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所以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对中国移动显得至关重要和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研究的领域包括网络外部性的根源和分类、网络外部性对企业竞争策略(质量、价格、兼容性水平的决定等)及政府管制政策的影响等。由于移动通信本身属于网络外部性较强的市场,而且其用户发展和通信技术发展都非常迅速,加上全球对通信行业的管制逐渐放松,这使得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对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则大都是从传统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反垄断以及政府管制方面展开的。Milton和Perer研究了11994-2006:中国邮电统计年鉴。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中国加入WTO后移动通信产业放松管制的必要性,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通信行业放松管制是历史趋势,但是放松监管的前提是拥有强有力的独立的监管机构,独立的监管机构对于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削弱多头管理冲突等多方面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俊豪从供给方的角度研究移动通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他认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不可能充分竞争,其特点是固定成本非常大,可变成本非常低,它体现了边际效应递增,需要高技术的支撑,技术的演变相关性非常密切;余晖则以中国电信业为例来分析受管制市场的政企同盟问题。移动通信市场本质上是网络产业的主要部分,该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网络外部性,也被称为消费者的趋同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demandeconomyofscale)。本文将运用网络经济学的规律,从移动通信产业的外部性角度来研究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竞争问题,切入点比较新颖。2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现状分析2.1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述目前,中国获得许可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只有两家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于2000年5月7日挂牌成立的。1987年,中国移动(分营前为中国电信)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30个省(区、市)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对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实行控股,后者在国内30个省(市、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中国移动的GSM网已经在63个国家的116个移动通信网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截至2006年12月,其用户数已近3亿。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树立第二竞争对手,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非对称管制政策,扶持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第二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成立后一直在资费政策制定及降价空间的自由度选择方面享有其他运营商所没有的自主权,其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2%,提高到2006年的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34.4%,毫无疑问,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市场格局是双寡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垄断。尽管这一格局形成的时间较短,但竞争逐渐激烈。近年来,随着全国移动用户的迅猛增长,两家运营商的市场用户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两家运营商的ARPU值(每月每户平均话费)却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盈利空间已出现缩小迹象。加入WTO后,外商的进入将导致这场竞争更加白炽化,各路竞争者必将面对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局面。从技术层面米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呈现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趋势。综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初期的模拟电话转向口前的GSM网络数字电话,移动通信己经从模拟通信方式转换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方式。随着中国移动GPRS技术及中国联通CDMA技术的投入商用,移动通信方式正在步入3G技术时代。未来移动通信方式将向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基础的3G技术迈进。3G网的特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它不仅能够满足未来移动因特网业务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支持IP型非对称业务的发展,还能有效解决移动业务高速增长与频率资源紧张的矛盾。3G技术的研究与商业化是未来移动通信运营商占据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未来竟争重要方面是技术竟争。模拟TACS技术在80年代得到了国内用户的认可,随后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GSM数字网统揽了市场。后来,移动通信技术又进入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推出的2.5G的GPRS通信技术和2G的CDMA通信技术,己于2001年底到2002年初投入正式商用。同时,两家运营商都在积极地研究3G通信技术并力争尽快投入商用。为此,如何抓住机遇,在未来的移动运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技术网络的完善度及相关服务质量的提高,便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次技术竞争中,两家运营商各有优劣,这可以从双方的技术演变模式中辨别分晓。(1)中国联通采取的技术演变模式是:GSM网络CDMA系统3G技术的变迁路径。在短期内,由于CDMA网络的投资额巨大,工程复杂,虽然其在技术的使用角度而言,其技术优势及优势显现的梯度差异并不明显。加之由于初期的巨额投资的回收压力,其原先拥有一的价格优势必将随之丧失,对于中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doc)为本站会员(tuz****guo)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