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2).doc

    • 资源ID:108984       资源大小:339.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2).doc

    摘要I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专业工商管理摘要II产品协同设计中知识共享的激励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已成为关键性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对这种重要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是21世纪制造业不容回避的课题。同时,基于知识资源的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Design,CD),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协同设计和知识管理在传统制造业的革新中正被广泛实施,两者的集成为制造业智力资产的管理提供新的拓展空间。知识共享是协同设计和知识管理集成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影响协同设计中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本文对协同设计中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协同设计中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出发,对协同设计中的知识共享机理和协同设计人员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协同设计人员的“人性假设”,确定协同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激励机制的构建条件、构建模式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协同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从个人成长、工作成就、工作环境、薪酬等四个方面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知识共享导师制、知识终身追踪制等具体建议。关键词:知识管理,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激励AbstractIIAbstractAs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networktechnology,knowledgehasbecomecriticalresource,whichisanimportantfactortokeepscorporationsincompetitiveadvantage.KnowledgeManagement(KM),managementofsuchanimportantresource,isasubjectthatcannotbeavoidedbymanufactureindustryinthe21stcentury.MeanwhileCollaborativeDesign(CD),whichbasesonknowledgeresource,showsgooddevelopmentprospect.CDandKMhavebeenwidelyimplementedintheinnovationoftraditionalmanufacturingandtheintegrationwillexpandspacefortheintellectualassetsmanagementofmanufacturing.KnowledgeShare(KS)istheemphasisanddifficultyintheintegrationofCDandKM.OneofthecrucialinfluencingfactorsofKSinCDislackofareasonableandeffectiveincentivemechanismofKS.TheincentivemechanismofKSinCDisresearchedinthispaper.ThemechanismandthedesireofKSareanalyzedbasedontheKnowledgeSharingModel(KSM)inCD.Thentheincentivefactorsareanalyzedandonthebaseofwhich,theincentivemodelofKSinCDissetup,intheaspectsofconstructionconditions,constructionmodeandincentivemeasures.TheincentivemeasuresareproposedintheaspectsofIndividualGrowth,workachievements,workenvironment,salaryreward,includingsomespecificproposalssuchasTutorialSystemforKS.Keyword:KnowledgeManagement,CollaborativeDesign,KnowledgeShare,motivation目录III目录摘要.I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理论.21.2.1国内外激励理论研究的现状.21.2.2协同设计的基本概念.31.2.3协同设计的基本特点.41.2.4协同设计对知识共享的需求.41.3研究的主要问题.51.4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61.5本章小结.7第二章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机理分析.82.1协同设计的知识共享过程及模型.82.2协同设计知识提供机理分析.102.3.1协同设计知识提供的内在机制.102.3.2协同设计知识提供的障碍分析.102.3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情境分析.112.3.1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情境的内在机制.112.3.2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情境的障碍分析.122.4协同设计知识获取机理分析.132.4.1协同设计知识获取的内在机制.132.4.2协同设计知识获取的障碍分析.132.5本章小结.13第三章协同设计人员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需求分析.153.1协同设计人员的需求分析.153.1.1协同设计人员的特征.153.1.2协同设计人员的需求层次及内容.163.2协同设计人员知识共享的需求满足机理.173.3协同设计人员知识共享的需求结构.193.3.1自身知识结构优化与个人价值提升.20目录IV3.3.2绩效的改进.203.3.3工作环境的优化.213.3.4个人薪酬的增加.213.4本章小结.21第四章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激励因素分析.234.1针对协同设计知识共享障碍设计知识共享激励因素.234.2针对协同设计人员知识共享的需求过程机理设计激励因素.234.3考虑协同设计人员的人性假设确定知识共享激励因素.254.4本章小结.26第五章协同设计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构建.275.1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构建条件.275.2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构建模式.285.3协同设计知识共享的激励措施.295.3.1协同设计人员个人成长与发展激励措施.295.3.2协同设计人员知识共享的成就激励.315.3.3协同设计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措施.315.3.4协同设计人员知识共享的薪酬激励措施.325.4本章小结.33结论.34参考文献.36致谢.37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全球化,新技术新产品以几何级数增长,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缩短,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知识正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正如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所言,“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惟一的来源”1。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不仅对现代高科技企业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许多传统企业。制造业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能否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获得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怎样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市场全球化的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制造企业的生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产品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增加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难度。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成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设计无法跟上时代要求的步伐。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并行设计、面向用户设计、面向制造设计、面向装配设计、面向销售设计等一系列新概念设计方法。建立在这些新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协同设计,在设计时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环节进行统筹考虑的设计2,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仅需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大的附加值将产品投入市场,还必须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具有独占性技术的产品,这就使得现代产品设计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设计过程涉及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强调基于知识资源的协同设计3。在产品的协同设计中,除了需要快速有效的协同设计机制和环境外,至关重要的是获取设计涉及到的许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分布式知识资源4。这些知识资源不仅包括企业已有的显性知识,还包括必须通过交流协商才能获取的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个体、企业组织的整体创新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协同设计活动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知识交流,而知识形式多样,且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人的头脑里,因此制造业中的自主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管理理论、先进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不断涌现,它们为制造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赢得市场竞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途径,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交工商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流、获取和存储,然后将它们分发到需要的地方去共享。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知识形式传递给最恰当的人(“最恰当的知识”要求提供的知识具有针对性、“最恰当的时间”要求与业务活动集成和同步、“恰当的知识形式”要求提供的知识类型便于使用方的理解和利用、“恰当的人”则要求知识供应要有明确的接受方),帮助用户获得完善的知识支持,以便做出正确决策,进而取得最佳行动效果。知识管理目前己成为国内外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出现了大量与知识管理相关的专著、杂志、文章、国际会议以及知识管理网站等,知识管理在当今企业的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因此协同设计和知识管理的结合,对传统制造业向知识型制造业转变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而知识共享与转移是协同设计过程中组织知识管理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8,也是知识成为资本及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实现企业产品开发人员知识的共享对产品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一个经常分享知识、不断交流的环境下,个人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财富6。知识的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而无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知识共享机制为基础,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机制以鼓励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知识共享的核心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地激励个体向他人共享自己拥有的知识7。将协同设计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整理分析协同设计过程中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目的。1.2国内外研究理论1.2.1国内外激励理论研究的现状国际上,激励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研究激励问题的典型理论即是著名的“委托代理”理论,在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内,激励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三个阶段,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四种类型。代表理论有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的ERG理论,麦克雷兰德(David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博格(Fredrick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J.StancyAdams)的公平理论,斯金纳(B.F.Skinner)的强化理论,弗隆姆(VictorVroom)的期望理论以及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激励理论: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和罗伯特·豪斯(RobertHouse)的综合激励公式等等。我国学者冬清在1993年提出C型激励模式和C型需要层次论,但总的来说国内学者目前还较少涉及激励理论的创造性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较多9。对于知识管理的激励问题,国内外已经作了相当多的定性研究,提出了比较完善激励

    注意事项

    本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2).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