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 立体构成》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

    • 资源ID:112205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立体构成》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赵国平苏毅超(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摘要:各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兼具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性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未必适用于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学。本文在分析成人高校的学生特点和立体构成的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点的、复合式的“一课两制”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式教学,以满足各成人高校立体构成教学的特殊需要。关键词:成人高等学校、立体构成、一课两制、互动式教学一、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立体构成,源于20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它“通过一系列数学化结构的几何形态,并施以标准化色彩,按照各种不同的组合构成方法,创造出各种非自然的形态造型,这些造型有的可直接用于设计中,有的可启发产生其他新的造型”。在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的课程体系内,立体构成属于设计基础课程,是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大多数成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课程,通过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立体方面的造型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设计实践打下造型基础。在普通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内,立体构成课大多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相对的独立性。任课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这一出发点来看,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无疑是符合设计教学规律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以本科四年制的各大艺术设计院校(系)为例:其在读学生大多具有艺术和设计基础。早在其中学时代,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经验,对形式美各因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已经接触过三大构成(即平面、色彩和立体构成),树立了比较牢固的构成观念。进入大学后又经过了比较系统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教育,为学好立体构成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在艺术设计院校(系)整体艺术、设计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通过自学、专业实践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等手段来获取的。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未必适用于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学。笔者也曾经在最初的几年立体构成教学中尝试过这种模式,效果差强人意。成人学生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得单一模式的教学极难有效开展。因此,必须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点的立体构成课程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各成人高校立体构成教学的特殊需要。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笔者提出建立复合式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模式“一课两制”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于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二、“一课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所谓“一课两制”,是指同一班级、同一课程内,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立足于成人学生特点和立体构成的课程特点,实施“一课两制”的复合式教学;积极开展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一)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一课两制”,大、小课相结合。各成人高校的立体构成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兼具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性质,而不能简单地将它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畴,最多只能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其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这里主要是指艺术基础和设计基础)的学生。而各成人高校的学生显然并不在此列。除了极少数毕业于美术或工艺美术中学的学生以外,大多缺乏艺术天赋,没有艺术和设计基础。在进入大学之前,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立体构成教育,甚至连更基础的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也没有接触过,构成知识极为欠缺(只有少数本科层次的成人高校的学生情况稍好)。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另外,各成人高校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内部,其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都会有较大的不同,根本无法实施单一模式的教学。“一课两制”的教学模式,便是基于以上诸因素提出的。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做初步的调查摸底。根据其专业基础的不同,将该班分成两部分。将少数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组织为一个相对独立于所在班的“小班”。正常授课面对全班同学,即上“大课”。主要讲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从最基础入手,内容的讲解与辅导,要特别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原属非艺术类生源的各专业学生,授课时应尽量从最基本的形体入手,多进行基础造形技法的传授。对于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对其较为熟悉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原理在形式美学中的反映,要重点讲解,并尽量安排能够发挥其逻辑思维优势的作业练习。讲解尽可能地详细、具体、直观。课程前期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概念的感性认识。而到了课程后期,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和审美意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其专业基础的不同,“小班”同学可有选择地放弃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小班”的同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可在“大课”之余进行小集体授课,即上“小课”。由于人数较少,可灵活选择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在教学方式上,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教学手段上,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式教学。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系)的立体构成课,大多安排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课之后。通过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对形式美学的造形法则有了些许的认识,但仍很不足。立体及空间概念的存在,使得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相比,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从二维平面观念过渡到三维立体观念,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对于部分立体空间观念差的同学,甚至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所以,立体构成教学应首先从立体与空间观念的培养入手,让同学们首先对立体的形态特征、空间的虚实、动静感、平衡感、量感等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前期的作业,应注意基本形体和基本空间关系的把握,使其树立牢固的立体、空间观念。立体构成中的立体、空间概念,大多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仅仅靠对文字和图片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不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立体形象。照片只能提供单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效果,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件作品,其效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观察同一件物品,对物品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的判断也不尽相同(对于规则的、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说,效果可能会稍好),所以要有大量真实的作品来进行演示。对于立体构成课的教学效果而言,实物直观远远优于模象直观,模象直观又远远优于言语直观。如果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再加上图片的绘制,结合模象直观以此来突出其本质要素,则更为有效。当然,照片也必不可少,通过图书、资料和网上下载等手段,各种照片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现实中的三维立体作品(由于立体构成作品往往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在教学中不可能一次性展示太多的实物)。而且,平面二维的图片在携带和陈列、展示方面的方便程度,远非三维的立体构成作品可比。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媒体形式的电脑辅助教学方式能更充分、更直观展示授课内容”,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模式的主要趋势”。同时,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可以突破一定的时空界限,以弥补因成人学生到课率低而造成的课堂交流不足的缺陷。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以及多方面的互动,也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立体构成的实操性很强,所有的空间以及立体关系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因此,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加工方法,进行较为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知,甚至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集中在一起,使同学们对着材料找灵感,籍此培养他们对材料的感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有亲自动手制作,才能对材料的成型特点和制作工艺有亲身的感受。在作品构思和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进行不断地修改,学生有了更加直接的、更加真实的感受。所以多做作业,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对专业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十分必要。在这里,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互动,还包括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大”、“小”班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尤为重要。因此,在作品的构思与创作阶段,应该两课合一,以充分发挥“小班”同学的优势,使其带动“大班”的同学。立体构成作为一门研究视觉美学规律的课程,感性思维占极大分量,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其知识点的非线形的特征,决定了单靠集体授课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只有通过个别辅导与充分交流,才有可能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造形法则。而且,不同的学生所理解的方式不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效果分析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在“一课两制”的模式下,“小班”是依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以及学生自己的意愿组成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在作品的构思与制作阶段,“小班”学生在创造性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作品的质量水平比较高。“小班”所取得的成绩,对“大班”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大班”同学成绩的提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大课”的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大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水平的缘故,“大班”同学也比较容易适应这一模式。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同学们掌握立体构成知识的难度有明显降低,理解、消化的周期缩短。在作业安排时,以二、三个人为一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构思作业,使同学们做到了优势互补。同学们普遍反映,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对于专业基础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较差的同学,这一做法意义更为重大。事实上,两个同学合做十个作业,比之每个同学做五个作业,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立体构成作品,参加广州市学校科幻美术创作大赛,获得了大学组的一、二等奖各一名。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造形基础。学生所学的立体构成知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设计实践中。其中的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参加省、市级高校大学生设计比赛,共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优秀奖若干。四、讨论与建议从设计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立体构成的教学,除了讲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以外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各专业不同的教学要求。中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除了部分美术和工艺美术中学以外,基本上没有三大构成教育。而且各大艺术设计院校(系)的设计教育观念大多比较片面,往往将美术等同于艺术,忽视文学、诗歌、音乐、戏剧、建筑、雕塑、书法等学科门类对设计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视觉美学现象的专门研究,更为欠缺。因此,要学好立体构成课,就必须鼓励学生翻阅大量优秀的图书资料,多参加高水平的专业展览和专业讲座,从书法、舞蹈、建筑、美术、音乐、诗歌等诸多艺术领域找灵感,并“从生活中学会观察,科学地认知各种物象形态”,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采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能够全方位地、较逼真地地模拟现实中的立体构成作品,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各种立体、空间关系;省却了材料的购买、加工等麻烦,节约了时间;摆脱了材料加工与制作的限制因素,使同学们可以集中精力于形体的创造上来,对于开拓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建立适合各成人高校特色的立体构成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应立足于学生情况的复杂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立体构成课的课程特点来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作者简介:赵国平(196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形式美学和环境艺术设计。苏毅超(1960),男,汉族,广东番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参考文献:12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张柏盟电脑辅助立体构成教学研究装饰,2000,(5)5蒋纯利,曹屹论“立体构成”教学中构成观念的培养镇江高专学报,2006,(2)

    注意事项

    本文(《 立体构成》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