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6种群和群落.docx

    • 资源ID:17703401       资源大小:212.1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6种群和群落.docx

    跟踪强化训练(十六)一、选择题1(2017·衡水中学期末考试)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B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分析图形,上半年即春季和夏季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小,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因此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分析图形,夏季到秋季社鼠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冬季至夏季,种群密度基本呈增长趋势,而性别比例是逐渐下降的,即雌性死亡率高于雄性。答案A2(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在使用样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该植物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项合理;由于该植物种群的数量较少,取样时样方的数量应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也应适当扩大,C、D项不合理。答案B3(2017·山西考前质检)如图甲表示某一海洋经济鱼类的出生率、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图乙可表示甲图中c点时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D图甲中d点时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K值解析分析图甲可知,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因此,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要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d点时捕捞;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点时增长率大于零,c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D4(2017·贵阳高三监测)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表。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89个体数9218778706962685455102注:表中“1”表示该种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虽然食物充足,但空间有限,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因此,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答案A5(2017·长沙高三考试)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0a年,1,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1,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在初期,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在后期,>1,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c后期种群才呈“S”型曲线增长;cd年,2,表示种群呈现“J”型增长,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答案C6(201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种群密度的调查及食物链的分析。碳循环在生物圈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之间进行,不只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A项错误。计算昆虫种群密度时,要统计昆虫中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不是只统计成虫数量,取样时要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项错误。食物链中,生物个体大小不同,不同生物身体中各类有机物的比例不同,所以各营养级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昆虫的数量先上升,乙昆虫的数量后上升,所以乙昆虫捕食甲昆虫,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答案D7(201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解析培养初期,导致酵母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应新的培养环境,A项错误;在实际培养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项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项错误;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的呼吸场所均为胞内,D项错误。答案B8(2017·北京西城期末)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解析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A正确;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初生演替可概括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分析题意及选项,可以得出B和C均正确;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和土壤等条件有关,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但顶极群落不一定是森林群落,如干旱地区就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D错误。答案D9(2017·四川绵阳模拟)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D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常绿阔叶树不是一个物种,B错误;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生物种类更丰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答案C10(2017·大连模拟)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观察图表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灌溉与否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是实验处理导致的,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小蚂蚁是否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A项错误。由题干中“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察点”,可得出该实验是用样方法获取数据,B项正确;从图表中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推知大蚂蚁能够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项正确;比较定时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项正确。答案A11(2017·南昌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种群数量是前一天种群数量的(11.5%)倍,说明种群最初呈“J”型增长;在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和气候适宜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最快速增长期之前,即之前。答案D12(2017·湖北高三四月调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解析种群的K值受环境影响,改变迁入率和迁出率不影响K值。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7·全国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生物种群将呈“J”型增长,在资源有限的实际条件下,生物种群将呈“S”型增长。(2)在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会导致山鼠种群的死亡率增加,使其数量下降,另外,山鼠个体的迁出也会使其数量下降;(3)利用生物的种间斗争也能防治鼠害,如苗圃引入山鼠的天敌,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4(2017·湖北七市高三联考)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30年后,科研人员对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1)调查发现,在两个群落中都有同种马尾松,但具体分布相差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其_,来进一步预测_的变化趋势。(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原始林群落生物量的是_(选填“S1”或“S2”)。(3)原始林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是恢复群落的_倍。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演替到原状。答案(1)种群年龄组成种群数量(2)随机植被类型S1(3)5恢复力15(2017·湖北高三四月调考)我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在治理时常采用生态浮床法,以漂浮材料为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栽植到载体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回答下列问题:(1)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藻类大量繁殖后,最终会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变化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2)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后,通过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难以消除N、P的影响,表明此时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遭到了破坏,而难以自动修复。(3)在水域生态系统中,N、P等元素在_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在利用生态浮床治理时,为防止浮床植物中富集的N、P重新进入水体,可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第(3)小题答案较灵活,只要体现出“将N、P等元素从植物中输出”即可,其目的是避免N、P等元素随植物的枯枝败叶返回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答案(1)生产者属于(2)恢复力(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6种群和群落.docx)为本站会员(S**)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