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doc

    • 资源ID:181262       资源大小:11.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doc

    学科教育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德育教育应坚持实效性原则,其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应在教学方法及其检验手段上具体反映实效性原则,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关键词:两课;法律基础;实效性高等院校从1986年开始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到1998年教育部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正式将法律基础作为思想品德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教育成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两课”改革,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程。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而为一的体例框架,不仅密切了道德与法律的逻辑关系,而且赋予法律教育更为明确的定位。道德与法律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范体系,分别侧重于对人的内心修养和外部行为的评价与指引。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和屏障,两者本来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内外兼修才能构成个人修养的全部。新教材对两者的融合,正确体现了这种内外结合的逻辑关系。本文仅就法律基础部分进行实效性探讨。一、法律基础教学的贯彻实效性原理的原因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是由本课程的性质所决定。法律基础并不是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其研究对象看它是包含了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课程,从其性质看它又属于思想品德课程。因此,法律基础教学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法律知识传授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要以德育的实效性加以考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领导历来重视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份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针对社会上发生的几起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除了要在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讲话中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然而,思想政治工作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落到实处,这是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即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情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正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贯穿在法律理论和法学制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中。二、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实现途径“如何培养人”是党和政府的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要取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德育实效必须坚持创新思维,开辟全新的教学领域。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法律基础教学引向更高的理论境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德育要从人出发,教学生学会做人,既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法律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规范,其基本宗旨就是要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这与法律的基本理念完全一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人的全面认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道德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是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人本”思想就是要注重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使那些外在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就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使他们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这也是法律基础教学的根本目标。2、充分运用德育的情感原理、认知原理、意志原理,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情感不仅是人对道德信息接受的初始线索,也是人对道德信息接受的重要渠道。法律个案无不体现人们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热爱或憎恨、赞赏或厌恶的复杂情感。实践证明,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具体生动的案例,从中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人的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法律的基本原理和价值目标需要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反复运用才能为学生掌握。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特征,是通过培养而逐渐形成的。法律所倡导的公平、正义、诚信、责任需要学生通过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化为自身在实践生活中的自我能力和习惯。教学中可以结合下列途径达到这些效果。(1)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本课程是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参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讨论式教学可以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2)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案例分析教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把案例分析方法借鉴到思想道德教育中,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有效性的好方法。教学中典型案例的运用,使教育更加直观、具体,更深刻地引发了学生思想深处的思考。它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的学习,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这种模式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3)发挥媒体影视片的教学优势,增强感染力。课本内容往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件中插入Dv、MP3、RM、FLAS等媒体影片,能增强直观性、客观性,提高本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能够产生真切接触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最贴近的生活启迪,最透彻的人生感悟。最动人的人生体验的效果。(4)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走近社会,贴近生活。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社会热点和焦点素材,如收集中央影视的道德与观察道德与法制每日说法等中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道德与法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相关素材,使教学贴近生活,走近社会性,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目标。同时,也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3、结合学生专业的前沿问题,以法律为切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对象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解决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法律问题。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许多改变社会的成果,然而法律对这些成果的运用在体现保护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约束。历史上核技术带来的首先不是人类的福祉,现在克隆技术给我们带来什么?也难以断言,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关系着法律权益,更是关系着社会伦理乃至人类的生存。我们通过法律引导学生关注所学专业领域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这对培养他们的专业道德意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实效性优势。三、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评价评价是对事物正负价值的评定、分析和判断。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的广义含义是指以法律基础教学目标为衡量标准,对教学工作的成效作系统化的分析,以判断实际取得的成果。其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学系统,而不仅仅是教学的效果。这里只探讨狭义的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即法律基础教学的质量评价。在德育质量的评价中,要以学生的品德评价为主,德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品德水平的提高上。对于教学质量的测评关键在于要体现其科学性,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形式,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一考定终生式的简单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应当体现的方面有:1、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道德素养。因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2、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要全面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