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doc
-
资源ID:182493
资源大小:11.7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doc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摘要: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支撑和保障作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从教材、教学、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观点与看法,并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现状分析;目标定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处境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淡化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大学语文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支撑和保障的作用。从工具性这一角度来说,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应继续加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以弥补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应当说,高职高专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普遍不高,从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来看,专业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综合能力尤其是中文应用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如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胜任工作的八大核心能力之一,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教育的要求。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一般来说,大学的文化素质课程主要有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政治等,都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但大学语文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功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强劲的西化潮流和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状,面对忽视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加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现状近年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教材改革。目前,我国正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上百种之多,教育理念大多从原来的“文学教育”转向“人文教育”。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改革新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主题+文选”模式,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和夏中义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大学人文读本为代表;二是“专题+文选”模式,以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和周金声主编的大学人文语文为代表;三是“作家+文选”模式,以钱理群主编的大学文学为代表;四是“文史+文选”模式,以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和彭光芒主编的大学国文为代表。可以说,近年来,这些大学语文教材既保留了经典内容,又能推陈出新,形式各有特色,显示出编者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教材引领着中国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创新特色。这些教材同样可以成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首选教材。当然,高职高专用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否合适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材应根据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上有别于普通本科教材。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原因之一是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所选内容太多。按照当前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时来计算,大多内容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学习。这不仅给学生造成经济负担,而且使不少学生产生反感,不愿意学习大学语文。也有人指出,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上陈旧,没有任何新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需要,并提出大学语文要与专业相结合。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要落实好能力教育,还要落实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借鉴,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对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认为学习大学语文没有用,把语文和生活对立起来;一是只强调其工具性,不能和丰富的人生结合起来。这两种观念普遍存在,使得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空洞抽象,说教性强,大学语文课堂沉闷、呆板,价值取向不明。如何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来发挥它的优势,挖掘它的潜力,整合并强化它的多效性教育功能,完成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这个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热点、难点话题,也是大学语文教育专家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落实了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简单地说,大学语文课堂上要讲些什么,怎么讲,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它还体现着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语文的工具性是不能改变的。大学语文课必须给学生新知识,忽略知识传授而空谈能力是无根的。但大学语文最根本的还是人文性,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在工具性、知识性传授的同时融入人文性。大学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大学语文传授的应当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也是学生不喜欢学习大学语文,认为学了大学语文也没有用的原因之一。笔者以为,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观念,应从宏观上提出正确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现策略,突破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走多元化创新的道路。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就全国范围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确实出现了尴尬现象。有些高校的文科专业一年级要必修数学,但理科专业原有的大学语文必修课程却从选修计划中删除了。即使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院校也普遍不重视,大学语文已成为“日益边缘化的学科”。高职高专的情况就更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还没有被明确定为文、理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往往是可开可不开,开多少算多少,课时未规定,许多院校只是文科类专业开设一学期,理工科专业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是否开课,常常决定于校、系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不仅各校情况不一,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开或不开,课时多少,也很不稳定,很不平衡。院系要压缩,停开课程首选的往往就是大学语文,有的院校甚至连艺术类专业都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因此,许多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师工作量不满,不受重视,没有前途,纷纷转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高专为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这些是至关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但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受实用主义的影响。教育要有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大学语文教育必须从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来思考。开不开设大学语文,如何开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这关系到21世纪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当然,大学语文面临的这种尴尬局面已引起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专家们呼吁“拯救大学语文”。不少高校把大学语文当作必修课、重点课,许多专科院校、职业院校也逐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这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希望高职高专不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且要自上而下从观念上重视这门课程,使大学语文担负起它的教育使命。建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设想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学时是有限的。为丰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有人提出在打造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丰富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方面,确立“一课为主,多门配套,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