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doc
学科教育论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有了较为健全的一套实施方案,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自身素质;评价机制1前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验为我们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各级教育部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太乐观的问题。2研究对象与方法21本研究以我县部分农村学校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221文献资料法参阅大量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书籍,研究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性文件精神,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拟定本调研提纲。222实地调查法在初步整理的基础上,带着相关的问题对部分学校进行观察、访谈和交流,获取第一手感性资料。3结果与分析通过梳理、分析,目前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误区。31误区之一重主体,轻主导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而总结的教学活动的规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发展。就因为如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就往往会不自觉地踏入另一个误区--重主体,轻主导。32误区之二重形式,轻效果321教学模式的形式化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走进了体育课堂,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相应地产生。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有,也只是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也就是让学生顺从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学思路去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了教案的翻版,完成技术性任务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其它目标(如方法的、情感的)并无真正地位。同时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配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匆忙走过场,形式几番。这种“指令式”的教学行为,表面上看似热闹,可这是“外动”,至于“内动”,却并非热闹,因为学生没有了发展自主实践能力的空间。322游戏教学的形式化在某些小学(尤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