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创新学习的评价策略.doc

    • 资源ID:183133       资源大小:14.8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创新学习的评价策略.doc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创新学习的评价策略创新学习(innovativelearning)的概念出自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的一项研究报告,它被认为是区别于传统的维持学习(maintenancelearning),“是一种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如果说维持学习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的话,创新学习则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本文尝试在分析历史创新学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对其评价策略问题。一、关于历史创新学习的特征分析历史创新学习的特征之一是有目的性的学习,追求的是创新学习目标。这种学习目标的与众不同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满足于对教科书和教师所阐释问题的记忆,喜欢自己对未知世界作探索;在学习途径上能主动规划和安排,并利用一切机会去捕捉问题和发现问题;在学习结果上则期望对现成知识作积极反思或监控,并得到不同寻常的观念和方法。历史创新学习的特征之二是有选择性的学习,重视的是创新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也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学习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创设或改变学习的环境,寻找独特的方法,伺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历史创新学习的特征之三是有独创性的学习,有创新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新奇、灵活而高效,最典型不过地反映了创新学习者的特征。在学习中,他们不是人云亦云、死抠书本,而是以一种强烈而好奇的求知态度,不随大流,不轻信群体公认的结论,不断地向教师、同学以及自己提问;他们想象力丰富,敢于虚构、幻想和独立行事;他们思维流畅,善于概括,将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并且,他们这种创新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为一种创新学习风格,即一种稳定的学习活动模式。二、关于历史创新学习的评价策略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习者产生创新能力,但它却能促进或抑制学习者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用传统的评价眼光看历史创新学习呢?譬如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标准化测验,它是基于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把评价看作是对知识的测量,而这些知识仅仅是对明确“刺激”的不变反应,这就好像评价法官的判决时只考察其所具有的法律知识,评价医生的手术时只检测其对生化知识的回忆一样,因此根本无法获得学生在真实背景中的学习表现。可见,在大力倡导历史创新学习的今天,必须确立一种新的学习质量评价观,以真正使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历史教学中得到落实。从历史创新学习的现实特征出发,我们认为这种新的评价观应该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它包括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一)评价目标的多元化长期以来,历史学业评价被看作是对知识的测量,却又不能告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是否有能力明智地应用他们的知识,测验编制者似乎更关心分数的精确性而不是评量的智力价值,宁可牺牲效度来换取信度和标准化。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学目标更多地为具体的历史知识所取代,课程则主要被约束于测验中的现成知识。但问题恰恰是,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处处靠现成的知识去应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因此,在测量现成知识的同时,或者说比之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测量在一个变化的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完成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对知识精确地、主动地应用来进行。只有将知识性的和能力性的目标都纳入学业评价范畴,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创新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还应体现在确立起集体性的和个体性的目标方面。历史学业测量往往以提供相同测验内容和时间、指导语来保证它的公平性,但这实际是在一个单一能力维度上评量学生,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致而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公平。应该承认,“真正的智力操作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从教育中引伸出来的意义、期望本来就是个性化的教育的目标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一个胜任的智力操作者”。我们应该通过个体评价的导向、调控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兴趣特长,并逐步形成某些值得他们引为自豪的个性特质。只有将集体性和个体性的目标都纳入学业评价范畴,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创新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过去很长时期内只强调了“知识”这一较低层次的行为水平,“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80年代末以来,历史教育界逐渐从关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到自觉运用分类学来思考课程、教学及其评价,一些学者或教育行政部门纷纷构建起各种形式和取向的认知水平目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知道”、“理解”、“运用”三级说。三级说借鉴分类学中前三个类别,即渐次复杂的“知识”、“领会”、“运用”类别,以之作为历史学科的行为目标,从而开了学业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先河,确实对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起了推动作用。当然,时过境迁,用今天的眼光再看三级说,似乎有了些许缺憾,主要是一个创新学习的评价问题。对于这一微瑕,我们先前已有专文论及,并提出一个包括“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在内的四级行为目标供讨论,这里不再赘言。(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内容的多元化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而一旦评价不再是从单一的考试背景,而是从广泛的背景(从教育到家庭到社会生活)中收集信息;所收集的也不再是单一的对标准化试题的反应,而是在多种智力活动(如言语、写作、收集等)中传达出的信息,评价就可能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提供切实帮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它面前,套用一句危言耸听但不能不说的话,那就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历史学业评价的“另类方式”可以是:1构答题。要求学生自行写出问题答案,而不像标准化测验那样从多种备选答案中加以选择。构答题呈开放形态,正确的答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答题的形式也可以不同。比如1999年上海高考卷第31题: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发祥和繁荣的地区之一,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在今湖南、湖北两省范围内任选一个值得开发或加强建设的人文景观,并简要说明理由(应包括人文景观的时代、内容和意义)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国内选拔性考试中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检测“综合”水平的试题,它导引学生抽出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有创见性、有意义的整体,至于这个整体是屈原故居还是诸葛亮故居,是马王堆汉墓还是赤壁之战遗址等,已并不重要。综合是一种能力,不是一门课程。我们提出的综合行为目标,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检测的目标,就是对历史创新学习的一种明确要求和导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只赋4分的简释题其自身的价值却小看不得,它的开创性和影响所及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出构答题须多从检测综合能力的功能性方面去考虑;同时,它不仅应出现在终结性测验中,在平时的诊断性测验中也应有一席之地。2小论文。要求学生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描绘。解释、分析、总结。学生完成这类任务需具备分析、综合和批判思维能力,可据之有效地评价他们对历史学科的感悟程度。历史的智慧是人类智力活动达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其他各种创新思维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如果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思维,那么由此而引发的智力活动是可以达到较高的层次,即综合的层次的。3.作品选。要求学生收集自认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平时作业,包括草稿、修改稿和最终形成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美国的心理学研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历史创新学习的评价策略.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