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doc

    • 资源ID:183140       资源大小:10.4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doc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摘要:在当今新课改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历史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学习规律,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五点看法:一是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二是创设情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利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线索是历史知识的骨架,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五是创新反思是历史知识的升华。关键词:创新思维;设计问题;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以人的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评判性为基础,是一种高层次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其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必不可少。在此,本人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一、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革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必须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为问题的发问者,以及研究问题的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由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要精打细算。1.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投石激浪”。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充分说明设问与启迪思维的重要性。只有问得好、问得巧,有启发性,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一种欲罢不能和跃跃欲试的心态。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问“是不是”、“对不对”、“是什么”等一类的简单的判断性的问题,那样学生就会感到空洞、乏味。设问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量,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世界史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1941年6月丘吉尔在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在另一次广播讲话中他又说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而且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丘吉尔的上述言论是否矛盾?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样把丘吉尔看似矛盾的两段话放在一起设问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急于想知道为什么,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设计问题要讲究层次。设计问题要遵循思维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使其“渐入佳境”。如果没有循序渐的过程,一开始就遇上大难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无法回答,无异于对学生当头一棒,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思维障碍,这堂课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但这不是说把问题搞得过于简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才能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3.问题应有一定的“弹性”。当今各学科横向渗透加强的同时,各学科纵向研究又不断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设计一些带弹性的问题,即问题呈现开放性、可争议性、可研究性。不强加给学生明确的观点,留给学生思考和研究的余地。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从各种渠道所学的知识和积累起来的素养,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个性思维的魅力,进而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作用。根据历史课内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境,由此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教育对象灵活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比如,在讲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这一时期的手工作坊主,由他们想办法来开办自己的工场;在讲罗斯福新政时,可让学生们担任美国的智囊团成员,由他们设计方案,帮助罗斯福度过经济危机的困难等。这样倡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才能的开发。三、利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指的是以非习惯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是看与别人所见相同的东西,而想出与别人所不同的东西。创造性的思维最大特点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把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喜欢求新、好动、多幻想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欲望,多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兴趣的浓厚,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感觉和灵感,多让学生使用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与集中思维等。思考问题有兴趣,就有创造,就有创新。在教学中尤其要让学生锻炼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敢于想象,让全体学生都去想象,结合实际去创造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不同层次的想象力,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线索是历史知识的骨架,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历史线索是历史知识的骨架,掌握历史线索就能对纷杂的历史知识形成清晰的轮廓,构建完整的框架。对学完一单元后,对所学的课堂给出一条线索,让学生按这一线索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结构,从中根据知识结构,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七年级历史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列出框架,启发学生加以梳理,雕版印刷通过印章和拓印刻石得到启发,发明于唐朝,兴盛于唐末,成都、洛阳等地是著名的印刷中心,现在最早印刷品是金刚经。梳理完线索后,提出以下问题:1.雕版印刷是怎么发明的?雕版印刷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结合书中图片回答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在讨论中提高了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五、创新反思是历史知识的升华“创新”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升华。是将提炼的信息经过重组和改造后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创新的过程,是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富有个性的认识和判断。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信息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对反思是这样界定的:“反思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他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能动的甚至的认知加工过程。形式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掌握形式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思维是教师教与学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并以此为基础,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总之,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历史课一项重要任务。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学习规律,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和发展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不断的调整优化,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树立一切为学生的观念,努力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