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思品课“开放.doc

    • 资源ID:185007       资源大小:13.7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思品课“开放.doc

    学科教育论文-思品课“开放_教学我们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育的现状,开展了为期六年的小学思品课“开放连动导学”教改实验。所谓“开放”,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各科相互渗透,联系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育人网络。所谓“连”,就是知识的沟通,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形成知识结构,使单一的教学活动形成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习、形成和发展社会性行为。所谓“动”在于学生动起来,让枯燥的死知识“活起来”,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活”起来。所谓“导”,就是导行,按照课文蕴含的观点,提出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行为训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所谓“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向课本、向家庭、向社会学习一些基本知识,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在道理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提高文明素养。一、实验目标建立“开放连动导学”的教学体系。此项实验是以“开放”为指导,以“喻理”为基础,以“导学”为中心,以“方法”为主线,以“连动”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争取学生的敬重。必须认真思考思想教育活动的阶段组织实施工作,增长教育才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学习诱导,情感陶冶、意志锻炼,养成习惯,升华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二、实验设计1、实验基本框架中心沟通(主题教育)连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学开(系列教育)(各科渗透)放发展沟通(迁移扩展)育放课内活动人动导社会实践2、操作方法以“开放”为指导,以思想品德课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以“连动”为手段,小学德育工作是使小学生学习、获得、形成和发展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教育活动,利用思想品德课,通过中心沟通即确定教育的主题;通过纵向沟通即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突出主题教育;通过横向沟通,即各科教学拓展主题教育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导行反馈;通过发展连动强化主题教育,即迁移导向行动;扩展升发境界,通过“学”中“导”、“导”中“学”,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中心沟通,就是根据思品课内容确定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纵向沟通,就是围绕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分解、内化,加深理解,体验情感。横向沟通,小学各学科协调配合拓展主题教育思想,深挖内涵,深化主题。发展沟通,通过以上各条教育途径相互联系,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而强化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品行深入发展。三、实验运行机制我们建立了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具体由团队及任课教师负责组织实施的运作体系。建立了思想品德课十大教育主题及其各年级施教要点体系,以及教育评价方案。建立了思想品德课“开放连动导学”的备课、上课、系列活动的全程设计,形成了各学科教学协调配合,导行反馈及效果检测的运作方法。1、实验的教育内容系列我们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确立了十大教育主题: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对这十大教育主题,我们设计其具体内容和各年级的施教要点。例:热爱祖国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关于祖国的标志;关于祖国的自然常识;关于祖国历史和现实的辉煌成就;关于祖国近代的灾难和人民的斗争;关于祖国发展中的困难;关于自己对祖国的责任。各年级的施教要点从了解祖国、激发情感、引导实践三方面来规定。一年级的施教要点:了解祖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名、首都、国歌、国庆节,认识国旗、国徽、队旗。激发情感:热爱少先队组织的情感,初步的国家尊严感。引导实践:升国旗奏国歌时能立正、脱帽、敬礼。二年级的施教要点:了解祖国:知道祖国的重大节日,认识祖国版图和五旗一徽(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和国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知道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激发情感:热爱家乡、班级的情感;国家尊严感。引导实践:尊重国旗、国徽和红领巾,学唱国歌,升国旗时奏国歌时自觉立正、脱帽、敬礼;积极参加庆祝国庆节的活动。三年级的施教要点:了解祖国:了解班级和学校;知道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和民族英雄,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保卫祖国,人人有责。激发情感:初步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爱解放军和伟人的情感。引导实践: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做到肃立、脱帽、行队礼;热爱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为学校、街道(乡、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学好功课,争取做一名好队员。四年级施教要点:了解祖国: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各族人民要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了解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化与成就;知道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四化。激发情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引导实践:有报效祖国的愿望,初步懂得理想的实现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争取做一名好学生、好队员;积极参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各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五年级的施教要点:了解祖国:知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了解一些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变化,知道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前进,社会主义好;知道一些祖国在解放前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业绩;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设和保卫祖国人人有责。激发情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爱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引导实践: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国内外大事,学习做祖国的小主人;积极参加家乡建设的公益劳动。六年级的施教要点:了解祖国:知道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程,同时知道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还很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知道台湾、香港、澳门都是祖国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心愿;知道在祖国改革开放中,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知道当前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激发情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爱国的使命感。引导实践:关心祖国建设,初步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主人翁的精神学习、劳动、锻炼、生活;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的思想。2、评价方案十项内容中每项内容分值为10分,并再根据各项要求分解分值。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大分值,由班主任、科任教师、辅导员进行随时观察考评,评出最后得分。知识掌握占总分的40,笔试与口试结合。各项指标综合得分85分以上为“优”,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差”。对学生的德育考评重激励,对优良学生给予鼓励,并指出不足,对差生给予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3、实验过程教育过程包括备课、上课、活动设计、各科渗透、效果检测、补救提高。备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思品课“开放.doc)为本站会员(奋***)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