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感悟新课程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 .doc
-
资源ID:185111
资源大小:11.8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科教育论文-感悟新课程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 .doc
学科教育论文-感悟新课程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总体目标中更将情感与态度列为其四大方面的目标之一(如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和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等)。因此,对数学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说新课标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凸显出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做到以情感人,以心育人。一、互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有感情的,感情表露就成为情绪,而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学生的行为。我对本校三年级的62名同学进行了一个题目为“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原因人数百分比%数学成绩好7112喜欢数学142258喜欢数学老师336323其他8129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学生是否喜欢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特别爱学他所任教的学科,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学会热爱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将热爱之情传送给学生并感染学生;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帮助;要善于创设、营造师生和谐相处的课堂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如在三年前一位成绩很差的湖北籍学生转学到我班,但我并没有歧视他,而是和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他和他妈妈见此情境,感动的哭了),并在往后的学习中注意对他访谈,了解学习情况;在课堂也用诚恳、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对难度适中的题目经常让他回答、板演并及时给予表扬,使他由厌学到乐学到爱学,成绩不断进步,从30多分到期末质量检测中取得了96分,正如他现在的来信里说的:“正是你对我的关怀、信任与激励,像一束明媚的阳光,抹去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激励我前进。谢谢你老师,Iloveyou”。所以,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二、尊重之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个体差异,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特别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条件让他们体面的表现自己并及时地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不断激发上进的心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在订正时变成在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学生一看,四个我还做对三个呢!只是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评价时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知识与技能上的错误,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乐学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首先,可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在前一课时先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任意写分子、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并计算出分数值(用小数表示)。上课时,师生打擂台,由学生报分数,老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知道吗?”这样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其次,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教学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课间操,爱玲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97=15(个)。这时,我不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共有11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急了:不好!只有10只鸭,丢了一只,可她再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真怪,她的孩子并没有少,11只鸭子怎么会变成20只呢?同学们哄然大笑,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在笑声中,同学们恍然大悟:我也真糊涂,怎么把爱玲给忘了?这种形式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时,可先创设情境:国庆节到了,杏娟一家从汤塘出发乘车到韶关的丹霞山玩,从汤塘镇到丹霞山有217千米。当汽车走到翁源县时,司机发现已走了153千米,你知道到丹霞山还有多远吗?引导学生从中抽取有用的资源和问题编成一道减数应用题。这个过程为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